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刘思毅与树成林的交流,以及树成林关于IP打造、个人影响力扩大、公司运营等方面的经验和看法。文章提到了刘思毅对于个人发展遇到的瓶颈,以及树成林给出的建议和策略,包括如何建立IP联盟,如何将个人工作室做大做强,如何建立亲密关系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IP打造和成长的理解
文章阐述了真正的IP不在于方法论和技术驱动,而在于激发他人的成长,彼此看见激发,共同前行。IP需要有改变世界的欲望和力量。
关键观点2: 关于合作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了做品牌必须合作,一个人无法满足众多的学科、场景和能量需求。合作有助于扩大影响力并实现更远大的目标。
关键观点3: 树成林的经验和建议
树成林分享了关于建立个人IP、扩大影响力、处理团队关系和联盟等问题的经验和建议,包括重视情绪表达和亲密关系的重要性等。
关键观点4: 刘思毅的战略困惑和解决方案
刘思毅面临个人影响力边界和收入增长的困境,通过树成林的启示,意识到需要改变原有的单一IP工作室模式,寻求新的战略方向。
正文
刘思毅宝宝总已持续日更 1885 天!
陪伴中国年轻创业者一起赚钱!一起成长!
最近我来拜访一个 00 后都非常喜欢的公司,很幸运的与创始人树成林以及联合创始人老王一起对谈。
第一个启发就是确认了这个世界上还是有非常多的同道中人在做一样的事情,真正的 IP 不是任何的方法论和技术的。
一、真正的 IP 是什么?
真正的 IP 就是彼此的看见激发你了,激发我在成长,有成长之后一起同行。
这个东西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我确认了 IP 的价值,它不是一个技术和方法论驱动的。
每个行业、每类人群它都需要这样的岛屿的,也许它不是一个岛主和宗教的感觉,而是同行者。
带他们从象牙塔内看到塔外的世界,学会社会化,要学会赚到第一桶金。
还有就是学会建立亲密关系,学会亲密关系,大量赚太多钱的人迷失自我,麻木以及用钱丈量一切,以及完全没有安全感。
太多这样的人,这不叫有财富,财富是你有青春,有回忆,有纪念,有深度的关系,有敏感的情绪,有大量的好奇心,依旧到今天还是对这个世界充满热爱,
以及能对身边的人好,以及经常能够获得丰富的情绪体验。
要么激情,要么恐惧,要么害怕,要么担心,要么焦虑,要么幸福,要么快乐。
我原先觉得 IP 中心化的人是不是没有办法再做一个中心化之外的手捧一捧沙,另外一个人再捧一捧沙,拼起来就是一团沙。
树林说一个论点说得非常好,他说原先我是对着我的粉丝或者同行者,对着c,后来我对着我的付费学生、我的顾客,后来我对着我的团队,后来我对着我的合伙人,
他在做的事情非常牛逼,本质上在做一个出版社和教育机构,在今天的 IP 时代必须要用人格化的品牌。
二、要做大品牌必须合作。
一个人满足不了那么多的学科,那么多的场景,也没有那么多的力气,没有那么多能量。
他给我很大的启发,我觉得我应该在新个体领域继续向前,
树成林说他是一个永远都只喊口号的人,肯定有人特别喜欢方法论,也有人很多人需要方法论。那我就要找一个方法论的老王,他们来帮我去做交付。
以及老王也有很多特别个性的表达,因为一个人的表达一定是单一的,能吸引
的人一定是有最大边界的,当一旦越过最大边界,它的边界效率就递减。
要做大,你要做的更有可能性,它就一定是一个金字塔,一定是有组织架构的,一定是各有风格。
作为一个 IP,肯定是不稳定的,你的表达质量、表达的深度、表达的密集程度是有限的。
我们的个人的上限如果就是这家公司的上限,那这上限肯定不高。
三、IP 一定要有改变世界的欲望和力量。
因为树成林只发了两条企业微信朋友圈,就一共有 1, 000 个人来加我们微信,说一定要来看树成林的现场,真的太牛逼了,这次来和他们进行了对谈,以下是对谈的精华文稿。
树成林:
全网四五百万粉丝,B站 200 万, 知乎 70 万。
树成林:
三年左右,我 97 年的,比粉丝大个 5 ~ 8 岁。
刘思毅:
你当年觉得应试教育中缺点什么东西,或者你迷惑什么东西?
学校只教他学习,只教他从教科书里面获取力量,但事实上他要从真正的知识里获取力量,学校没有引导他们真正对知识的尊重。
树成林:
当时大家都看不上我,大家都觉得我不行,那我就觉得证明一下,一个人特别没有存在感,特别小透明,到有一天你那种压抑的力量特别大,你会有特别旺盛的表达欲。
一个人一定是因为没有被看见,或者他的情绪被压抑,或者他的表达通道受
限,
才会造未来有一天他能表达的时候,愿意表达的时候,以及要输出情绪的时候,特别旺盛,特别激情,会喊很多的口号。
刘思毅:
面对现代应试教育的体制 SOP 化的螺丝钉,我们怎么修身、怎么齐家、怎么平天下?你提出了什么主张?
我是来创造的,不是来消耗的,我不割韭菜,我希望我给别人带来的也是正向的能量,
如果跟别人男女朋友的相处,我要让他快乐,如果是跟学生相处,我要给他教育,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至少我当下判断的对和错,因为很多事情长期来看都是没有对错的,但短期来看是有对错的。
我的成长跟这些学生共享,跟我关注我的所有人共享,我能走到哪一步,我就说什么话。
无论有一天说这些话会不会带来麻烦,我也一直要说,否则你的表达就没了,你跟这个世界的联系就没了。
因为有一天你上去了,你会藏着掖着,你会不去表达你真实的想法。
你慢慢的就没有愤怒,没有痛苦,没有情绪,慢慢的变得成熟,就是跟这个世界和解,你越和解你的情绪越少,你情绪越少,你的改变的动力就越少。
和世界和解之后会丧失一定的表达欲,是会丧失的,一个人越幸福,他没什么表达欲。
刘思毅:
我这次来核心想探讨一个问题,因为我不擅长做 IP 的联盟,我擅长的是个人中心主义的做一个工作室,
但是我会发现一个人的生命力是非常有限的,一个人的能量,一个人被喜欢的人也是非常有限的,
当影响力到达边界的时候,我不能再去通过影响力让我的收入变得更大的时候,我陷入一个非常大的战略困顿。
我的原先战略很简单,就是用生命能量换取收入,但是今天我又会陷入一个非常非常大的一个战略的停顿期,就是你要扪心自问,你要向前吗?
我原先以为我可以静止,但后来发现我不能,因为静止的人不值得被跟随,不值得被付费,所以我还是要向前。
但是我向前就会非常非常大的打碎我原先作为一个单一 IP 工中心制的模式战略观以及我的生活方式。
你现在看起来已经走向那一步了,你有什么经验教训吗?
树成林:
以前我是一个特别随心所欲的人。不想就不做,我讨厌的就是流程制度。
但事实上整个社会也好,包括你各种粉丝的框架也好,包括整体的人类社会的运行,都是在组织的框架上,是你不能讨厌那个根基的东西。
我以前一听到这种商业的东西,我一听到怎么赚钱,把人当数据,我就浑身难受,所以你从不看数据,
我也会挣扎着我某一天突然把这些人在当数据看了,我的表达力、表达欲望、表达的冲动就会减小,是因为表达这个东西需要有对象,需要能看到真实的人,需要有个体的具体的反馈。
如果你只是数据,跟数据打交道,你就会变成算法的机器,你就会慢慢的失去你的表达欲望,我会发现说你的表达是有质量的。
如果你跟你的合伙人表达,或者你跟并肩作战的人表达,跟愿意为你消费的人表达,跟那些会骂你的人表达,产出的内容质量是不一样的。
刘思毅:
所以你把做公司也当 IP 做,只不过是不同层次、不同 level、不同阶段的 IP。
你原先可能纯 ToC,现在可能要 ToB 了,或者要 to partner 了
,你觉得有什么差异吗?
树成林:
虽然说当老板就是心理按摩的工作,但不完全是如此,这也是一种亲密关系。
就是你的合伙人,也是你的亲密关系,你处理不好,跟合伙人你也处理不好,你也处理不好跟父母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跟父母关系真的特别好,能沟通、能交流、能成为朋友,那他大概率在婚姻恋爱合伙人上也会还不错。
1030 - 127,连续 6 场直播,欢迎预约,来吸能量!来切磋!来蹦迪!来看脱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