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锂电池结构示意图
了解锂电池工作原理之前,先大概了解下锂电池的组成部分,如下示意图:
(1)
正极
——活性物质一般为锰酸锂或者钴酸锂,镍钴锰酸锂材料,电动自行车则普遍用镍钴锰酸锂(俗称三元)或者三元+少量锰酸锂,纯的锰酸锂和磷酸铁锂则由于体积大、性能不好或成本高而逐渐淡出。导电极流体使用厚度10--20微米的电解铝箔。
(2)
隔膜
——种经特殊成型的高分子薄膜,薄膜有微孔结构,可以让锂离子自由通过,而电子不能通过。
(3)
负极
——活性物质为石墨,或近似石墨结构的碳,导电集流体使用厚度7-15微米的电解铜箔。
(4)
有机电解液
——溶解有六氟磷酸锂的碳酸酯类溶剂,聚合物的则使用凝胶状电解液。
(5)
电池外壳
——分为钢壳(方型很少使用)、铝壳、镀镍铁壳(圆柱电池使用)、铝塑膜(软包装)等,还有电池的盖帽,也是电池的正负极引出端。
二、锂电池工作原理图解
下面从锂电池充电过程、放电过程和电池保护板三大部分给大家介绍其工作原理:
锂电池工作原理
电池的正极由锂离子生成,生成的锂离子从正极“跳进”电解液里,通过电解液“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运动到负极,与早就通过外部电路跑到负极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LiCoO2==充电==Li1-xCoO2+Xli++Xe(电子)
●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LixC6在充电的过程中,Li+从正极LiCoO2中脱出,进入电解液,在充电器附加的外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依次进入石墨或焦炭C组成的负极,在负极形成LiC化合物。
放电时电子和Li+都是同时行动的,方向相同但路径不同,电子从负极通过外部电路跑到正极;锂离子Li+从负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正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我们通常所说的电池容量指的就是放电容量。
此结构一般为液态锂离子电池所采用,也是最古老的结构之一,偶尔在较早的手机上还能找到它的影子,大多数用在笔记本电脑的电池组里面。
4、方形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应用较普遍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形态,广泛的应用在各个移动电子设备的电池组里面,特别是手机电池。图右面的是sanyo生产的UP383450,即3.8mm*34mm*50mm,标称容量已经达到650mAh。
5、纽扣型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此种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不常见,容量不大,在几个到几十mAh之间,应用领域也不广泛。类似的产品都是采用一次性的锂电池或黄金电容。国内武汉力兴曾有类似产品,只见其介绍,小编未测试过,不知性能如何?
6、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这就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典型结构,图中的结构称为卷绕式,也有层叠式的,其外面包裹上一层复合铝箔后基本形状就象右面的图片。(注右面的聚合物锂离子典型为sony生产的UP293559,即厚度为2.9mm,长宽为35mm*59mm,不算两个极耳的尺寸)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乐于分享。内容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二次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作为电极材料参与电化学反应,还要作为锂离子源。在设计和选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要综合考虑比能量、循环性能、安全性、成本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①比容量大:要求正极材料有低的相对分子质量,且其宿主结构中能插入大量的Li+;
②工作电压高:要求体系放电反应的Gibbs自由能负值要大;
③充放电的高倍率性能好:要求电极材料内部和表面具有较高的扩散速率;
④安全性能好:要求材料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⑤容易制备,对环境友好,价格便宜。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一般为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和聚阴离子化合物。因为过渡金属往往有多种价态,可以保持锂离子嵌入和脱出过程的电中性;另嵌锂化合物具有相对于锂的较高的电动势,可以保证电池具有开路电压。一般来说相对于锂的电势,过渡金属氧化物大于过渡金属硫化物。
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相对于锂的电势顺序为:3d过度金属氧化物>4d过度金属氧化物>5d过度金属氧化物;而在3d过度金属氧化物中,尤以含Co、Ni、Mn元素的锂金属氧化物为主。
目前商品化的锂电池正极材料普遍采用插锂化合物,如LiCoO2,其理论比容量274mA·h·g-1,实际比容量146mA·h·g-1左右。Li(NiCoMn)O2三元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与LiCoO2相近,但实际比容量根据组分略有差异。
LiMn2O4材料理论比容量148mA·h·g-1,实际比容量115mA·h·g-1;LiFePO4材料理论比容量170mA·h·g-1,实际比容量可达150mA·h·g-1左右。
如今,正极材料的主要发展思路是在LiCoO2、LiMnO2、LiFePO4等材料的基础上,发展相关的各类衍生材料,其中以三元材料NCM的应用较为广泛。
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负极材料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①嵌脱Li反应具有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使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输出电压;
②Li嵌入脱出的过程中,电极电位变化较小,以保证充放电时电压波动较小;
③嵌脱Li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较好,使电池具有较高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④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
⑤良好的锂离子和电子导电性,以获得较高的充放电倍率和低温充放电性能;
⑥嵌Li电位如果在1.2V以下,负极表面应能生成致密稳定的固体电解质膜(SEI),从而防止电解质在负极表面持续还原,不可逆消耗正极的Li;
⑦制备工艺简单,易于规模化,制造和使用成本低;
⑧资源丰富,环境友好。
根据负极与锂反应机理可把众多的负极材料分为3类:插入反应电极、合金反应电极和转换反应电极。其中插入反应电极主要指碳负极、TiO2基负极材料;合金反应电极具体是指锡或硅基的合金及化合物;转换反应电极指通过转换反应而对锂有活性的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氢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磷化物、金属氟化物等。
目前负极主要集中在碳负极、钛酸锂及硅基等合金类材料,采用传统碳负极基本满足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要求,采用钛酸锂为负极可满足电池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的要求,有望进一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当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有两类。一类为碳材料,如天然石墨、人工合成石墨、中间相碳微球(MCMB)等。与天然石墨相比,MCMB电化学性能比较优越,主要原因是颗粒的外表面均为石墨结构的边缘面,反应活性均匀,易于形成稳定的SEI膜,有利于Li的嵌入脱嵌。
还有一类具有尖晶石结构的Li4Ti5O12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为175mA·h·g-1, 实际比容量可达160mA·h·g-1。虽然Li4Ti5O12工作电压较高,但是由于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特别优异,相对于碳材料而言具有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因此这种材料在动力型和储能型锂离子电池方面有强烈的应用需求。但是易于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胀气引起电池鼓包。
下一代高容量的负极材料包括Si负极、Sn基合金。然而合金类负极材料面临高容量随高体积变化的问题,为解决体积膨胀带来的材料粉化问题,常采用合金与碳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现有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但尚不及预期。
3.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液体电解质一般由非水有机溶剂和电解质锂盐两部分组成。电解质的作用是电池内部正负极之间形成良好的离子导电通道。非水溶液电解质使用在锂电池体系时应该满足下述条件:
①电导率高,一般3×10-3~2×10-2S·cm-1;
②热稳定性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不发生分解反应;
③电化学窗口宽,在0~4.5V范围内应是稳定的;
④化学稳定性高,不与正极、负极、集流体、隔膜、粘结剂等发生反应;
⑤对离子具有较好的溶剂化性能;
⑥没有毒性,蒸汽压低,使用安全;
⑦能够尽量促进电极可逆反应的进行,制备容易,成本低。
其中化学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反应速率为主要因素。
锂电池有机电解液由高纯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和必要添加剂组成。目前常用有机溶剂有碳酸乙烯酯,它具有比较高的分子对称性、较高的熔点、较高的离子电导率、较好的界面性质、能够形成稳定的SEI膜,解决了石墨负极的溶剂共嵌入问题。但必须与共溶剂一起添加使用。这些共溶剂主要包括碳酸丙烯酯和一些具有低粘度、低沸点、低介电常数的链状碳酸酯,如二甲基碳酸酯。此外其他链状碳酸酯也逐渐被应用于锂离子电池。
目前商业上应用的是LiPF6,LiPF6的单一性质并不是最优的,但其综合性能最有优势。LiPF6在常用有机溶剂中具有比较适中的离子迁移数、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和良好的铝箔钝化能力,使其能与各种正负极材料匹配。但LiPF6的化学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够好,室温下便发生反应:LiPF6(s)→LiF(S)+PF5(g),高温下分界尤其严重。PF5是强路易斯酸容易进攻有机溶剂中氧原子,导致溶剂的开环聚合和醚键裂解。其次,LiPF6对水比较敏感,痕量水的存在就会导致其分解,且产物引起界面电阻增大,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腐蚀电极与集流体,严重影响电池电化学性能。
除锂盐和溶剂外,添加剂也是电解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添加剂的特点是用量少但是能显著改善电解液某一方面的性能。不同添加剂有不同的作用,按其功能可分为:阻燃添加剂、成膜添加剂,还有些添加剂可以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提高电池循环效率等。目前研究的功能添加剂主要有提高电池安全性的阻燃添加剂、耐过充添加剂,针对高电压电池的高电压电解液等,也有针对胀气鼓包等问题研究的特殊添加剂。
4.
锂离子电池隔膜
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要求:在电解液中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一定的机械强度,并能耐受电极活性物质的氧化/还原作用,耐受电解液的腐蚀;隔膜对电解质离子运动阻力要小,进而减小电池内阻,使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能量损耗减少,这就需要一定的孔径和孔隙率;应是电子的良好绝缘体,并能阻挡从电极上脱落物质微粒和枝晶的生长;热稳定性和自动关断保护性能好。当然还要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
锂电池隔膜材料的主要性能要求还有:厚度均匀性、力学性能、透气性能、理化性能等四大性能指标。锂电池隔膜材料根据不同理化特性,可分为:织造膜、无纺布、微孔膜、复合膜、隔膜纸、碾压膜等几类。因聚烯类材料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相对廉价的特点,至今商品化锂电池隔膜材料仍主要采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微孔薄膜。为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性,在聚烯烃微孔薄膜基础上制备功能性复合隔膜,如陶瓷隔膜等。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分类
(一)、根据锂电池所用电解质材料不同,锂电池可以分为
液态锂电池
(lithium ion battery, 简称为LIB)和
聚合物锂电池
(polymer lithium ion battery, 简称为LIP)两大类。
(二)、按充电方式可分为:不可充电的及可充电的两类。
(三)、锂电池外型分:有
方型
锂电(如常用的手机电池)和
柱形
(如18650、18500);
(四)、锂电池外包材料分:铝壳锂电池,钢壳锂电池,软包电池;
(五)、锂电池从正负极材料(添加剂)分:钴酸锂(LiCoO2)电池、锰酸锂(LiMn2O4),磷酸铁锂电池,一次性二氧化锰锂电池
更多分类见下表所列:
其高比能量使钴酸锂称为手机。由于钴酸锂化学元素中分子结构好所以电池结构稳定、存储容量比高、综合性能突出、但是其安全性差、成本费用非常高,主要用于中小型号电芯,广泛应用于中小型的笔记本电脑、触屏手机、MP3/4,手提电脑和数码照相机的中小型电子产品设备仪器中,企业产品性能指标更为的稳定,充放电额定功率电压一直处于正常,综合性能突出,标准的电压常3.7V,
锰酸锂电池可以在20-30A的电流下放电,并具备适当的发热量积淀。成本费用价格低廉、安全性和低温性能指标好的正极材料,但是其材料本身并不太稳定,容易分解产生气体,所以多用于和其它材料混合使用,以降低电芯成本费用,但其循环寿命衰减较快,容易发生鼓胀,高温性能指标较差、寿命相对短,主要用于大中型号电芯,动力电池方面,其标称电压为3.7V。锰酸锂用以五金工具配件,医疗器械,及其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车。
磷酸锂具备很好的电化学安全性能和低电阻。能量密度高,要是叠片工艺技术好的厂家,存储容量做的大一些,可以做到185wh/kg。安全性能优异,在完成充放电的全过程中,里面电池的结构不会产生多大的变化,还不会发生剧烈爆炸,即便是发生了短路、过充、被碰撞等意外情况下,依然是十分安全的。
4.钛酸锂
钛酸锂代替典型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石墨,并且材料形成尖晶石结构。正极可以是锰酸锂或NMC。钛酸锂的标称电池电压为2.40V,可以快速充电,并提供10C的高放电电流。据说循环次数高于常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次数。钛酸锂是安全的,具有出色的低温放电特性,在-30°C(-22°F)时可获得80%的容量。
六种锂电池具体包括:钴酸锂(LiCoO2),锰酸锂(LiMn2O4),镍钴锰酸锂(LiNiMnCoO2或NMC),镍钴铝酸锂(LiNiCoAlO2或称NCA),磷酸铁锂(LiFePO4),钛酸锂(Li4Ti5O12)。
最基本的是18650聚合物锂电池。
18650这些数字,意味着电池的外表尺寸:18指电池直径18.0mm,650指电池高度65.0mm。尺寸容许误差值是±0.02mm。
为便于更好的交流,设计联盟建立了
联盟技术交流群和供应链对接群,欢迎大家加入,加管理员(微信号:
zhixi-2012
)为好友,由管理员拉大家入群(申请备注:行业+地址+昵称);常用QQ的朋友也可以加入QQ技术交流群(群号:
945926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