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写了27岁,当读《笑傲江湖》后,我让他猜我最喜欢的金庸小说,他猜倚天,我告诉他猜对了。但实际上,我心目中金庸最深刻的小说是他封闭前的倒数第二部作品《侠客行》,这本最像寓言的小说,三分在写反乌托邦,七分却在写巨婴。
金庸小说里有两个熊孩子,郭芙和石中玉。然而我们明白,若是有熊孩子,那注定是因为有熊父母。郭芙比石中玉要好太多,至少品行上没问题,只是心智上始终没有长大,始终是一个巨婴。看过巨婴国这本书的读者,会发现巨婴的特质很适合郭芙,凡事以自己为中心,寻找伴侣时也如同找妈,想找一个体贴又有能力的大叔,神雕最后郭芙觉得自己似乎是喜欢杨过的,其实不过是他喜欢长大后有大叔范的杨过罢了。
但石中玉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和郭芙一样,有对TA宠爱过度的母亲,但石中玉的父亲却没有郭靖那么成熟,郭靖就算知道自己没有管教孩子的天赋,也不会想到用逃避责任的方式,把孩子送到别人家去管教。这是我第一点不喜欢《侠客行》中石清和闵柔的原因之一。石清知道问题,却无法通过和妻子的沟通去解决问题,这说明俩人的关系就没有界限,多半是石清找了个有母性的师妹,然后事事顺着她,而这正是巨婴的表现。不去解决问题的根源,而是通过逃避,暂时的让问题消失。
而当这对夫妻听到孩子犯了大错,想到的不是怎么去惩戒孩子,而是去怎么帮孩子脱罪。书中的情节是这俩人决定去《侠客岛》上去赌运气,相信这对黑白双剑是有自知之明的,此去的成功率还不如买彩票中大奖了。可问题是,即使他们成功了,为整个武林除去了赏善罚恶令这个弥天大患,可是他们的宝贝儿子也不会因此就浪子回头,反而会因为父母的威望而更加无法无天。相信小概率的事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其实是婴儿思维中以为世界是围绕自己运转的体现。
那石清夫妇在熊孩子闯了祸之后应该做什么了,首先是要做到黑白分明,最好像笑傲江湖中的不可不戒田伯光那样,通过决绝的方式展示对自己教子无方错误的承认。只有能对自己的孩子做到奖惩分明,才能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若是石清夫妇一直在用自己的声誉去保护犯了错的孩子,而没有真正的去惩罚孩子,那他们的孩子就一直没法自主。即使不考虑由于石中玉后来引起的一连串不幸,石中玉做的事,在当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重罪,有过前科的人,即使刑满释放,不管去那个社区,也都是带着“红字”的。而在《侠客行》中,石清夫妇即使在人证物证都齐全的时候,也没有想着实践自己一贯标榜的黑白分明,没有给石中玉哪怕一点点惩罚。这种不主动承担错误后果的态度,是石清夫妇“巨婴”本性的又一体现。
《侠客行》解决石中玉问题的方式则是“机械降神”,也就是人间的问题,人自己解决不了了,那就由作者给出一个救世主。书中这个救世主就是脸谱化的“谢烟客”。机械降神这个来自古希腊戏剧的词汇,指的是意料外的、突然的、牵强的解围角色、手段或事件,在虚构作品内,突然引入来为紧张情节或场面解围,最典型的例子是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而《侠客行》中,救世主则成了两个人,有应必答又武功高强的谢烟客,还有从来不求人的石破天去求人办事。石破天求人这件事即没有伏笔,也显得不合情理。石破天那时已经多少懂一些人事了,我觉得他这么做的动机不是指望石中玉能变好,而是帮对自己一直很好的石清夫妇卸下一个他们背不动的包袱。而书中写道石清夫妇在孩子被谢烟客带走后,却觉得谢烟客是信人,有有本事,一定能叫石中玉改邪归正。这种相信有一个救世主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想法,则是巨婴心态的第四点体现。
《侠客行》这本书是金庸唯一一本着重描写亲子情的书,书中闵柔贡献了一大段催泪的祷告,“如来佛保佑,但愿我儿疾病早愈,他小时无知,干下的罪孽,都由为娘的一身抵挡,一切责罚,都由为娘的来承受。千刀万剐,甘受不辞,只求我儿今后重新做人,一生死灾无难,平安喜乐。”,这一段也被誉为写母爱的典型。但我明知道这么说会引起争议,但我还是想说,这样的祷告其实还是带着巨婴的心态。巨婴的特征就是母子一体,不分彼此,没有界限。而成熟后的人会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他人犯下的罪孽,只能也只因由那个人去承担。只有巨婴才会渴望没有界限的关系,闵柔要是个走出了巨婴心态的成人,那她会祷告她的孩子在赎罪的旅途上多吃些苦头,不止像田伯光那样,还要如谢逊那样,承受雪山派所有人的唾沫。不过若闵柔不是巨婴了,也不会养出石中玉这样的儿子。
这段话的另一个问题是为石中玉的错误找了一个小时无知的借口。巨婴都是拒绝长大的。闵柔她觉得她的孩子是年少无知,她和丈夫说起自己宠孩子过度时,也会以自己年纪轻,第一次做妈妈,又丢了一个孩子为借口。正是这样的借口,才使的石清即使意识到问题,也无法及早解决问题。巨婴遇到问题总是找借口,总是忍不住的向每一个人解释自己为什么没不好,而成年人则不会因为当前条件有限,就不去解决问题。成年人的反省是为了更高效的解决问题,而巨婴找借口则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
有的读者会说,石清夫妇的悲剧都是那个叫梅芳姑的坏女人造成的,这个因爱生恨的女子简直比李莫愁还可怕。但真的是这样吗,同样是被所爱的人抛弃,李莫愁那可是灭门啊,纵横江湖,杀人无数。而梅芳姑同样可以讲石清夫妇一家杀光,却没有这么做。书中没有明写过她杀过人,虽然她叫石破天狗杂种,可是却没有把石破天饿成营养不良,也没有把他教成反社会人格。还教会了他做饭打猎等实用的生存技能以及凡事不求人这个做人准则。之所以要说梅芳姑不那么坏,是想说石清闵柔巨婴心态的第七点,即他们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你可以不喜欢处处都比你强又深爱着你的女人,虽然这样的选择也有些巨婴心态的体现。《巨婴国》中说男人希望找到一个新娘,石清选择温柔的闵柔,而不是让他自惭形秽的梅芳姑,这可以说是找娘的心态,然而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是石清做了选择后,没有像一个成年人一样,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巨婴国》中讲了这样的一个电影,波兰导演耶斯洛夫斯基的片子,具体名字书中没有写出来,有知道的读者还望留言告知。影片讲述一个已婚男人,在平安夜被前女友约出来,帮她寻找失踪的伴侣。男子猜到了前女友其实是孤独想让人陪,但不点破。默默的陪了她一晚。最后前女友说,她已经有几个平安夜是一个人过了,如果再这样一个人过,他会自杀。影片的最后男子回到家,在沙发上等了他一夜最后都睡着了的妻子知道了之后,也没有责备,而是把他当成了需要被安慰的人。
从这个电影中,我想说的是成人和巨婴第七点区别,即成年人能换位思考,他们明白破碎无处不在,痛苦也不可避免。巨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成年人会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的影响。具体的来说,若是《侠客行》中的石清足够成熟,即使不爱明知深爱自己的梅芳姑,也要想办法帮梅芳姑找到满意的伴侣,然后自己在成家。闵柔也不会把梅芳姑当成仇敌,而是会体谅她的心痛,会试着和她交朋友,就像《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面对丈夫出轨时做的。
上面的七点,分析完了《侠客行》中金庸江湖中排名第一的熊家长养出的熊孩子,接下来再简单的看看白自在这个典型的巨婴掌门。这个成功了一辈子的人,代表了很多一生顺遂的巨婴,书中对其自大成狂的喜剧化描写,其实并不只是艺术的夸张,商业史中这样不做不死的例子比比皆是。所谓的中年危机,多少有几分白自在的自大成狂的影子,心智不够成熟又事事顺心,自然就生出诸多以自己为中心的念头。最终导致内心的亲社会兴趣萎缩,不关心也不奉献,只剩下过多膨胀的自我浮肿虚胖。
不过。然而金庸写出了救赎之路。白自在在被打败后,一步步的逐渐自己想明白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古往今来剑法第一、拳脚第一、内功第一、暗器第一的大英雄,大豪杰,大侠士,大宗师” 都是没有事实根据的,能一次次的醒悟,说明白自在本身还不算一个完全的巨婴。白自在的故事,其实告诉我们巨婴的状态其实也不是非黑即白的,一个人可以由大人退化成巨婴,但要从巨婴再次长大,则需要外界环境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过外界的条件始终不过是催化剂,最重要的是自己一次次的认识到自己的自大,才能从巨婴状态再次走出。
最后来说说《侠客行》中的反乌托邦色彩。侠客岛最可怕的不是其随便俩个弟子就纵横江湖,屠灭整个门派,这种力量对比,在金庸的江湖中多了去了。侠客行的江湖,其监督严密,类似1984,侠客岛的大数据做的实在太超前了,比斯诺登的NSA都厉害,在这样的江湖下,人人都害怕长大,长大了就有可能当掌门,然后就会一去不回。于是每个人都是巨婴,不,是主动做巨婴。
原创不易,随喜赞赏
扩展阅读
27岁,当读《笑傲江湖》
教育专题(1)--从金庸小说中的一个细节说说孩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