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唐雷音寺
大唐雷音寺是中国体娱领域集体自媒体第一平台,梁宏达、张春蔚、谭飞、吴声等职业说话人的价值判断、观点集萃,尽在直播+平台——大唐雷音寺。在这里,我和你不一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果壳  ·  试穿员招募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唐雷音寺

中国父母的悲哀:付出了所有,养出了白眼狼

大唐雷音寺  · 公众号  ·  · 2017-11-11 21:42

正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国馆(ID:guoguan5000)”,大唐雷音寺经授权使用。




很早之前看到一篇文章,

一个广州高管妈妈表示,

在广州,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

月薪三万,不算低了,

可是孩子一个暑假就花了一万五,

吓得她连一件新裙子都不敢买了。

这位妈妈算了一笔账:

暑假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

10天要20000元;

女儿平时在家需要照顾,

请阿姨花费,5000元;

7月份钢琴考级,钢琴课,2000元,

游泳课,2000元。

英语数学作文三门学科加起来培训费6000。

林林总总加起来,一个月花掉3.5w。

透支自己给孩子最好的资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一种潮流,

养孩子就像一座大山,压在中国父母的肩上。

他们本可以悠然自得,

却因为孩子,每天累得喘气儿。





去年的时候,

北京爆出46万一平米的天价学区房交易。

总面积才11.3平方米,总价530万。

看到单价这么高,

你一定会觉得学区房相当奢侈豪华吧,

其实学区房之破烂完全超乎你的想象。

在房产中介眼中,

所谓学区房,本质上就是老破小,

意即楼盘又老又破又小。

我有个朋友,孩子一岁了,

在北京有车有房,但房子不是学区房,

为了孩子日后能上好学校,

夫妻两准备把北京的大房子卖掉,

再借点钱,凑个300万,

买一个套西城区的学区房。

夫妻两人月收入3万,但房贷月供就要2万,

根本支撑不了,

朋友说:“没办法,只能靠父母支持了。”

于是,为了还房贷,朋友又去找了两份兼职工作。

在《每日人物》上看到报道,

张宁没买学区房之前,

日子过得很滋润,

北京一套百来平米的精装修房,

一家三口,房子是很早买的,

房贷很轻松。

孩子渐渐到了入学的年龄。

张宁一咬牙,拿出全部积蓄外加银行贷款,

还借了不少钱,买了一套40平米的学区房,

地下室,设施设备极其落后。

为了照顾孩子,父母也来了,

一家三代人,就这么挤在40平米的空间,

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连上厕所都要排队。”

但张宁说:“没办法,为了孩子的教育,

这是必须要牺牲的。”

最近,汇丰银行发布的一份全球教育支出调查报告显示,

中国大陆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花费上居然超越了大部分发达国家,

排名第六。

报告显示,82%的中国家长已经准备好为孩子的成长牺牲自己,

三分之一的家长几乎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个人时间。

他们本来也有自己体面的生活,自由的时间,

现在为了孩子,全没了。

作家jenny乔感叹:“倾家荡产成了中国式教育的代名词。”





然而,这种中国式的付出,

不仅没有出现预想中的好日子,

反而加剧了家庭矛盾。

甚至割裂了父辈和子辈关系。

前段时间,哈尔滨,

一位儿子在买房现场把年迈的父亲给打了,

原因是他嫌父母给他买的房子太小了,

因为之前买的车没有达到他的要求,

这次房子又小了,他非常生气。

而他不知道的是,为了给他买车买房,

父母退休了还去摆摊挣钱,

倾家荡产给他最好的资源,

最后换回的根本不是感恩,

而是仇恨,和进一步的欲望。

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

心理学上有个期望值提升的说法,

当父母一次又一次去满足孩子的欲望时,

到最后,他会认为你的满足是理所应当,

而当你满足不了他所有欲望时,

他便会痛恨你。

祝小兔以前也是一位为孩子倾尽所有的人,

她和先生本来在北京有房,

为了孩子的教育,

换了学区房,花了所有积蓄,还借了很多钱,

银行贷款,每个月房贷几乎达到他们收入的八成,

生活过得紧巴,每一刻都让她感觉绷到极限。

为了不让孩子辜负辛苦得到的教育资源,

她给孩子报满了补习班,

并对孩子的成绩严格要求。

结果是孩子越来越反抗,

越来越疏远她。

她受够了,卖了北京的房子,

干脆带着孩子去了大理,

开了一间民宿,

给了自己空间,给了孩子空间,

半年后,孩子对她说:“谢谢妈妈。”

祝小兔说:“为孩子牺牲,把全部的时间、精力、感情,

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为他而活,是一部分中国妈妈的现状。

可我想说,这,并不伟大。”





事实上,完全为孩子活着,

这一点都不伟大。

一个完全为他人活着的人,

怎么会有自己的对于生活的热爱,

你自己都没有对生活的热爱,

又如何让孩子热爱生活?

中国式的付出,危害实在太大:

 

·阻碍孩子的获得感与尊严

 

天涯上有为名校生吐槽自己的爹妈:

“我宁愿自己不是他们的儿子。”

他这一路,基本上都是被父母护送过来的,

为了让他上好的小学,

父母托人找关系,

四处活动求人,低三下四。

为了让他能上好的中学,

母亲把他带到中学学校门口,

像一件物品似的推销自己。

中考那一阵,

父母双双请假,陪着自己读书,

让自己安心中考。

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

又是父母托关系解决的,

整个高中,很多同学都住在学校,

父母卖掉了房子,

在高中附近买了一套小的陪读。

“我没有对自己生活的决策权,

我甚至不知道生活究竟是什么?

因为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生活,

都是他们在帮我经历生活。”

有个同学骂他:“你有什么了不起的?

你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爹妈给的!”

他说:“讲真,那一刻,他有想从楼上跳下去的想法,

因为生活得是在没有意思。”

但他没办法和父母讲道理,

因为父母一直认为,这是为了他好。

想想吧,当林凤娇对儿子传递出,

我这辈子就是为你活着,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实际上,她传递的一个信息就是,

我是一个没有生命尊严的人,

我放弃了我的生命尊严。

当一个母亲放弃了自己的尊严,

她亲手带到的孩子就不会知道什么是尊严。

诗人于戈说:“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

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

你无法给孩子。他经历不到这些,

他就没有对生活的获得感。”

而没有对生活的获得感,

岂会有生命的尊严?



·让孩子有负罪感


作家芒小丁讲过自己的故事,

她家庭条件不错,

父母也都宽裕,

其实她应该有实力读研甚至于出国留学,

但当父母提出这个想法时,

她忙不迭地拒绝了。

“因为我从小到大,

一直看到的都是我爸我妈的付出,

为了我,他们辞了工作下海;

为了我,他们把房子抵押贷款;

为了我,他们动用全部的资源把我送进好的学校。”

和前面的故事一样,

芒小丁从小也是爹妈手里的明珠,

倾注着全家的最优质资源。

他爸他妈本来是事业单位的人,

拿着稳定工资,

过着悠闲日子,

但为了让她能够先人一步,

他们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一切。

所以一读完大学,

为了不再麻烦——芒小丁用的是麻烦——父母,

她拒绝了读研和出国留学,

这其实非常不应该,

因为在如今大学生遍地的时代里,

出国拿一个硕士学历意味着更好的发展,

但就是因为对父母付出的负罪感,她放弃了。

放弃了吧,回归自己,不要为孩子而活,

不要牺牲自己,把全部的一切给孩子,

别让孩子觉得:他存在这世界的本身,

就是一场永远愧对于你的苦难修行,

他身上的每一滴血都背负着父母债的这座大山。



·没有界限感

 

对孩子的付出愈加扭曲的父母,

与孩子之间的界限感愈加模糊,

这种父母,不会觉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有着很强的控制欲,

孩子读书要干涉;

孩子恋爱要干涉;

孩子结婚要干涉;

孩子交朋友要干涉;

孩子晚上出去玩要干涉;

孩子出去旅游,时间地点要干涉;

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也要管。

而管的理由看起来又是那么地理直气壮:

“我养你,付出了多大代价,

难道我管你都管不得吗?”

这种情感绑架,哪个孩子都没法反驳。

这种付出其实对父子双方都有害,

亨利克劳德在《为孩子立界限》一书中说,

父母一旦产生对孩子的依赖,

孩子不仅得不到适当的管教,

还学会了“把爱收走,就可以得到想要的”这种功课。

他们在用情感威胁父母,

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父母绑着孩子,孩子绑着父母,病态共生。




房祖名吸毒出狱之后谈及他的母亲:

“基本上我妈,我觉得对我来讲,

是牺牲了她的一生吧。

就从生我的那一刻,就全部都付在我的身上。

她的时间,她所想的,她所有的。

就是她现在可能她今生所有的东西都会想要说以后要留给我这样。”

房祖名头顶星二代光环,

私下里,却有着非比常人的压抑,

正是这种压抑,才导致吸毒。

你看,你的含辛茹苦究竟带来了什么?

现在的孩子,根本不是营养不足,

而是营养过剩。

音乐家龚琳娜在一次采访中说,

她一直在思考父母和孩子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后来她发现,父母和孩子不是上下关系,

也不是平等关系,

她说父母和孩子其实是前后关系,

把孩子带来到这个世抚养他们长大,

再把他们送去想去地方,

目送他们慢慢离开你。

伟大的父爱与母爱,

都是一场退出。

你终归要把生活归还给孩子自己,

所以,你必须提前让孩子懂得什么叫生活。



一个朋友说:“先挣钱吧       

等生存问题解决了,       

再去读书,去写诗,去享受生活。”       

怎么能呢?      

我一无所有的时候就开始了恋爱       

我喝酒,我打架,       

我为了一个女人跑了两千里,       

为了一首诗,我几小时蹲在大门外       

今天是今天的,让明天自己来找我       

妻子说:“先围着孩子转吧       

等孩子长大了       

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怎么能呢?       

孩子会自己长大的,       

如果我等他长大,我就老了,我就死了,       

我就什么也做不了了,       

对不起,孩子并不比我更重要,       

正如我不比我父亲更重要,      

我们各人都是自己的,      

相互区别,相互爱着。

中国的父母们,

别在把太多的心思花在你的孩子身上了,

最好的教育,其实不是教育,

更不是把全部的一切都堆给孩子,

你的呕心沥血,不会得到应得的回报。

最好的教育,是你过好你自己的日子。

靠苦行僧似的自我牺牲,教育不出来一个健康的孩子。

你希望孩子坚强,你自己就得坚强;

你希望孩子快乐,你自己首先要快乐;

把自己的生命活成一个典范,孩子才有可能会幸福。

我们要为孩子活出幸福的样子,孩子才会知道什么是幸福,

而不是我们天天用一种不幸福的状态告诫孩子如何如何幸福。

所以,父母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管理好自己的控制欲,随着孩子年龄增加,

逐步减少自己代替孩子做的决策,把决策权还给孩子。

【2】保持持续的目标,有二十岁的人生目标,有三十岁的人生目标,

有四十岁五十岁的人生目标,有一辈子的目标,

你是一个有目标的人,你的孩子就会有目标。

【3】逐步建立起清晰的界限。孩子的零花钱别乱问,孩子的日记手机别翻,

别私下里偷偷窥看孩子的隐私,给他充分的尊重。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

都要建立在你想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基础上,

成功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做你自己,

然后你的小孩自然变了,

变成你理想中的TA

TA无论怎么变,都是你理想中的TA的样子。

 

北京西城区的学区房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双11好货提前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