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文主旨】
本条是关于父母双方达成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的协议效力的规定。
【条文理解】
从司法实务情况看,父母双方达成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协议后,仍通过裁判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的情形主要有:第一,父母双方就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的问题达成一致后,一方当事人不认可,另一方起诉要求变更的;第二,父母双方就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问题达成一致后,因办理子女户口要求等原因需要通过司法裁判方式予以确认;第三。父母一方起诉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后,双方在诉讼中达成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协议。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判断,父母达成的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的协议,一般都应最有利于子女。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父母为了一己之私,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后不利于子女利益最大化的情形。但反过来,如果因此而对所有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协议主动进行实质审查,则会因家庭生活的私密性、当事人内心真意很难查明而不当加大司法成本,甚至因信息不对称,而在是否同意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的问题上作出不利于子女的判断。在具体适用本条时,应重点把握以下方面
一、父母双方变更子女抚养关系协议行为的性质
就本条规范对象父母双方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的协议而言,是形成行为还是附随行为,实务中有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既是权利也是义务,不允许放弃。父母因离婚等原因将对子女共同抚养变更成由一方通过共同生活方式直接抚养,另一方给付抚养费、行使探望权等方式间接抚养后,即便父母双方再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本质上并没有改变父母自己之间身份关系的变动,故该协议不属于身份行为中的形成行为;第二种观点则认为,父母变更直接抚养子女关系协议,已经改变了与子女利益密切相关的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涉及子女切身利益,本质上仍属于身份行为中的形成行为。我们认为,第一种观点更符合当前司法实践,理由在于,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以父母子女身份关系为基础,多以父母因离婚等形成行为不再共同生活为前提,只涉及父母对子女抚养关系具体形式的变更和抚养方式调整,不涉及父母子女间抚养关系的有无,也无需进行要式登记,不具有身份行为中形成行为的特征。
二、父母双方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协议的法律适用
首先,应适用有关子女抚养关系的法律规定,例如《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其次,可以根据抚养关系的性质参照适用《民法典》合同编,最后,可以选择适用《民法典》总则编。下面结合实务中常见情形进行分析:
第一,关于变更子女抚养关系协议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问题。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1084条第2款规定,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故实务中如果父母双方达成的变更子女抚养关系协议中有“不再承担抚养义务”“放弃抚养权”等表述,应结合上下文探究其真实意思表示是放弃抚养抑或是仅仅是不再给付抚养费或不再行使探望权。如为前者,则应进一步分析该表述与其他约定之间是否关联、不可分割,从而以违反《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上述规定为由,最终对该协议作出部分无效或全部无效的认定。
第二,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协议参照适用《民法典》合同编问题。就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协议而言,在确定是否参照适用《民法典》合同编某个条文时,必须以《民法典》第1084条确定的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则为标准。如果参照适用《民法典》合同编某个条文将导致不利于未成年子女的结果,则不能参照适用该条文。例如,实务中经常出现父母双方协议约定直接抚养一方违反有关探望协助义务应当承担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的违约责任后,间接抚养一方以直接抚养一方不配合其行使探望权为由,要求法院依据协议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的情形。对此,人民法院不宜仅凭该约定,就适用本条支持原告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的诉讼请求。而应以变更是否更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能实现子女利益最大化为首要考量,如果该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确实不符合最有利于子女原则,那么即便父母双方已达成上述约定,也不宜依据该约定作为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的裁判。
第三,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协议适用《民法典》总则编的问题。《民法典》总则编也考虑到身份法律行为的伦理性特质,在第158条和第160条有关附条件、附期限法律行为的规定中。都有“依照其性质不得附条件(期限)的除外”的但书规定。此但书规定即明确亲属身份行为不得附加条件或期限。具体到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的协议而言,既然其性质上为广义的身份关系协议,那么就该协议而言,原则上就不能附条件或期限。例如,女方向男方给付特定数额的财产,子女就由男方变更为女方直接抚养的约定等。又如,子女小学毕业,即由女方变更为男方直接抚养的约定等。至于实务中常见的“如果男方再婚,而女方未婚,抚养权变更为女方”的约定、一旦条件成就,一方就以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协议已经生效为由,提起诉讼要求变更子女直接抚养关系。对此,前者违反婚姻自由原则。婚姻自由,包含结婚的自由、离婚的自由和再婚的自由,结婚(包括再婚)与离婚是我国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民事权利,任何人均不能干涉他人的婚姻自由。若双方约定了“只要男方再婚而女方未婚,抚养权就变更为女方”,则违反了《民法典》第1041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的强制性规定,应当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