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信海光微天下
微信最值得收藏的公众号之一,一个专栏作家、资深记者、互联网玩家、旅行者与书虫的公众号,在这里,分享我的见与识,原创为主,吐槽真相,兼以我之阅历底蕴推荐、点评真正好的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江阴  ·  10232人次!新纪录! ·  昨天  
楼主说楼市  ·  曾经以为在做梦,现在真的来了 ·  昨天  
楼主说楼市  ·  曾经以为在做梦,现在真的来了 ·  昨天  
阑夕  ·  AI需要更多的热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信海光微天下

日本苦心运营二十年的地震速报系统,中国要用一招迅速“颠覆”

信海光微天下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6-12-23 21:10

正文

众所周知,世界上地震预报体系最发达的国家是日本。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繁,平均每年地震多达约1500次,日平均地震发生率在4次左右。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减少伤亡,从1989年开始,日本就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性的地震警报系统,到了2004年,日本的全国性地震警报系统试运行,2006年正式运行。该系统能够在地震爆发后极短的时间内,向相关地区的民众传达地震波将要到达的信息。对于的地震信息的发布,日本采用广播电视部门、电信运营商增值服务和地震安全服务厂商市场运作和公益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其运行大概是这样的:首先,从1996年开始,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个高敏感度的地震检测网络,地震发生后,监测网络监测到的信息会被传送到日本气象厅进行数据分析,估算危害等,而在日本放送协会NHK东京涩谷的广播中心内有一台通过专线和日本气象厅相连的“前端处理器”,“前端处理器”则把有关信息发送到“紧急地震速报服务器”,这台服务器具有图像生成和语音合成的功能,能根据接收到的警报信息,生成受影响地区的名单和文字并合成播放警报信息的语音,随后信息被迅速在媒体中进行传播--包括日本70%的城市安装在天台、街道、公务车等处的户外扬声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地震警报。这一系列流程可以全部自动完成,甚至不需要人工干预。

日本地震预警系统示意图(来源:日本气象厅)


在这一系统下,日本民众能够在地震发生后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向公众发出地震警报。日本70%的城市安装在天台、街道、公务车等处的户外扬声系统也在第一时间发布地震警报。


耗时20年,日本建成了一个秒级的地震警报系统,令全世界惊讶。


中国借助大数据和新媒体为世界地震预警找到新思路


中国也是地震频发国家,长期以来中国在地震监测领域并不逊色于世界一流水平,但对于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建立一个日本式的地震警报发布网络实在是一项过于庞大的工程,关键是国情不同,中国的地震带只存在于部分地区,不像日本几乎全国都笼罩在地震阴影之下,日本耗费二十年建立的地震信息传播网络并不适合全然中国——性价比不合适。


那么,中国有没有可能建立一个高性价比的地震信息报警网络?有,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使中国有可能以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对日本实现弯道超车。


12月21日,在北京三里河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举办的“中国地震局2016年度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这则重要消息:中国正在进行一次地震信息发布体系的创新型突破,通过与手机新闻客户端的深度合作,可以在地震台网完成测定后3-5秒内将报道推送给受地震影响地区的民众。相较此前从速报到手机推送需耗时60秒,将实现速报推送速度翻倍提升。通过高效推送,使当地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到震源地相关资讯,为赢得黄金的避险时间争分夺秒。


未来中国基于手机端的地震快速预报创新大概是这样的: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介绍,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新闻客户端一点资讯首家达成的战略合作为例,首先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自主研发的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入驻新闻客户端,地震发生后,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会根据本地数据网络,和接口调用、空间分析等多种技术自动写稿完成地震信息发布--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图、震区海拔高度、地震周边历史上地震记录,以及震中附近的行政、人口分布等相关信息。这些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可由计算机在3-5秒时间内自动生成全面综合地震速报内容。然后通过一点资讯向公众快速传播,比如一点资讯平台有2.9亿用户,这2.9亿用户就能接受地震速报信息,也可以非常精准的定向推送地震区域及周边用户。


与日本方式相比,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这次创新突破有四个优点:其一,成本更低廉,建设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地震播报“固网”投资巨大,但与手机端合作则是利用了现有的资源,手机本来就是人手一个,不需要新的投入,完全是借力打力;其二,更高效,比如手机传播信息一目了然,如果是广播听完信息是需要时间的;其三,信息更丰富,手机播报是基于多媒体的,信息含量大,展示内容丰富;其四,更精准,人未必会时刻覆盖在广播或电视网络下,但基本上会时刻“粘”在手机上。


背后所体现是创新的颠覆性威力


似乎,日本经营二十年的传统地震播报网络在瞬间被中国利用新媒体网络的创新方式给“破”了!这背后体现的是技术变革的力量、媒体变革的力量,尤其是这种划时代的代际更迭,已经在市场竞争中造成了无数老巨头的灭亡和新巨头的崛起,关键原因,就是新旧两者是建立在不同的思维模式上,所体现的是“后发优势”。日本社会比中国发达不假,但日本的地震播报系统是建立在传统模式下,而中国是起步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新媒体......这就是新技术与新思维的巨大威力。


图为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发布的本月初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北纬43.83度,东经86.35度)发生6.2级地震后的画面。


当然,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一点资讯的这次合作还只是创新的开始,与日本苦心经营二十年的地震警报网络相比,还需要实践进行检验,但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大趋势。


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会现场,微天下还见到了刚刚从小米加盟到一点资讯的陈彤。陈彤的出现并非完全因为他担任一点资讯总裁,更因为他本来就是通过新媒体进行地震播报的始作俑者之一。作为微博之父,陈彤当年深度参与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微博官号的开通,使地震信息自动发布这种形式得以诞生,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一点资讯的全面合作则使之又前进了一大步。


“中国网络新闻教父”幕后推动,陈彤回归媒体后的第一次公开露面


在陈彤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地震信息播报一直是一项重要内容,陈彤回忆了从1999年台湾大地震到2011年其亲自参与的地震报道,台湾大地震时新浪全国最快,但也足足花了二十分钟,而且是参考的美国的地质勘探局数据,而微博出现后,地震播报速度有了数量级上的提升,到今天一点资讯的合作,则又上了一个台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