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知识工作者常用的“稍后阅读”应用,并讨论了隐私泄露问题。作者提到了自己尝试过的多款应用,并指出某国产应用的全量上传用户浏览历史路径引发了隐私担忧。文章对比了不同应用的特性,并介绍了Omnivore这款阅读管理工具,其具有多种功能,如稍后阅读、收藏文章、管理RSS订阅等。然而,作者认为Omnivore在操作体验上还有待提升,并对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盈利模式表示关注。文章最后强调了尊重隐私和构建自己系统的重要性。
作者对多款“稍后阅读”应用进行了介绍,并指出某国产应用的全量上传用户浏览历史路径可能引发隐私泄露风险。
Omnivore是一款功能丰富的阅读管理工具,提供稍后阅读、收藏文章、管理RSS订阅等功能,并支持语音朗读、添加高亮和注释等。
文章最后强调了尊重隐私和构建自己系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己对未来服务的期望,希望数据能够存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
「隐私泄露」和「稍后阅读」
作为知识工作者,我相信很多人常常需要「稍后阅读」应用来收集管理海量的在线内容。
火箭君也一直陆续介绍过一些此类App。从 早期的 Pocket 和 Instapaper (下图),到后来的 Cubox,Toby, 最近的 Readerwise Reader, 这些都是我个人尝试过的「书签管理」和「稍后阅读」应用,而且也是些各有特色的应用。
就在近几日,网上传出某个国产「稍后阅读」应用会「全量」上传用户浏览历史路径,包括那些没有被用户指定要收藏的网页。这引起了我的警惕。App 官方说法是为了检验当前路径是否被收藏,提供后续的服务。虽说即使 Readrwise 也会判别当前URL是否已经被收藏,但细心的一些用户发现,这个过程完全没有必要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因为本地也有收藏列表的副本,完全可以进行本地比较。一方面,收集上传不必要的信息本身有问题,另一方面再结合隐私条款中「有权利」向第三方共享用户数据的条款来看,我觉得隐私泄露风险还是挺大的。好在这款 App 我很久不用了,我现在用的还是 Readwise, 不过我觉得有必要考虑一下这件事情带来的影响。
上周我提出了「构建自己的系统」的理念,自己的书签系统或者说「稍后阅读」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拥有自己的系统,不仅隐私不会被厂家收集,甚至可以减少一些软件订阅费开销,毕竟 Readwise 的订阅服务还是很昂贵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 FOSS(自由开源软件)自部署的「稍后阅读」应用程序成为了理想的选择。这就是今天要介绍的
Omnivore
。
Omnivore 登场
Omnivore 是一款功能丰富的阅读管理工具,为读者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解决方案。可以来看做是 Readwise Reader 的轻量替代品。
首先,当然是「稍后阅读」功能,Omnivore 有 iOS, Android 端的 App, 更常见的是通过 Chrome 插件收集网页和高亮内容。我们也能向库中保存感兴趣的文章和 PDF 文件,就像网页一样。
除了基本的保存收藏功能,Omnivore 还支持订阅 newsletter 和管理 RSS 订阅,将我们几乎所有信息来源集中在一个平台上。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同一个地方阅读新闻、博客文章和电子邮件通讯,大大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
基于所有这些收集的信息,Omnivore 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出「阅读清单」。和 Readwise 一样, Omnivore 支持 Label(标记),属性 等 「元信息」 来组织分类收藏文章。也可以使用预设的搜索(Saved Search)。但是,火箭君觉得 操作体验上远不如 Readwise,仅仅是有这些功能,交互上还是缺少打磨。除非是一个老手,已经完全知道这套分类体系的用户,否则可能会面对操作一头雾水。不过,相信 Omnivore 的用户大概率是专业用户,否则哪里会自己折腾,肯定是买现成的服务了。
对于那些喜欢边听边学的用户,Omnivore 提供了语音朗读(TTS)功能。我们可以在 app 上将保存的文章转换为音频朗读,让我们在通勤或做家务时也能充分利用时间学习。
Omnivore 也支持文章内添加高亮和注释,让你能够更深入地与文本互动,记录思考和见解。最优秀的是,它可以通过插件和我们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如 Obsidian 或 LogSeq 同步,帮助我们无缝地将阅读笔记整合到个人知识库中。不过据说格式会有些问题,需要大家自己注意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