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第一批买“护眼灯”的中产,已经近视了 ·  21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我好像发现了戒掉拖延症的终极方法 ·  昨天  
新周刊  ·  2024年最治愈的关键词,我提名它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中央连续发文,我们的养老金要全面上涨了?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圣诞影单|和老友一起,“我不愿让你一个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贝加尔湖?贝加尔王国!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6-14 18:36

正文

它不仅包含着古老时间塑造出的湖水,森林,山脉,自然之美,还包含着现代世界的贪婪和欲望,以及两种时间结构下产生的争斗,痛苦,反抗……它不仅是一个湖泊,更自成一个王国。


点击以上封面图

一键下单贝加尔湖,看得见风景的时间」

- 摄影 | 于楚众 -


在贝加尔湖畔度过的第一个夜晚,是在泰加森林脚下的一个护林站。护林站在岸边的一块平坦高地上,几栋装饰着繁复俄罗斯传统木纹的小木屋错落在草地上。5月的寸草像是被除草机切割过那样齐整,草坪上干净得似乎一粒灰尘都没有,透着一股古怪的,过于干净肃穆的劲儿。

傍晚时分,日光渐弱,浓重的阴影笼罩过来。大风突然转了方向,把一切物体往湖中心驱赶。灰色的长云在上空疾驰,暗黑色的湖水像无数条翘起头的黑色水蛇,箭一样往湖心的方向汇去。站在离岸边不远的地方,只感觉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巨大的风力一起牵扯着身体,要把人带向黑暗湖水无垠的深处。想赶快躲回屋子,竟然有些迈不开腿。


贝加尔湖边一个护林站,这里有最传统的俄罗斯木屋,也是宿营地

这是贝加尔湖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个画面,也是改变我对湖泊印象的一次转折。启程去这个湖泊做报道前,带着些不情愿和轻慢。出发前在网上搜寻一番,得到的信息大多是——

“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湖泊。”

“湖水透明度深达40.5米。”

“最深处达1637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湖。”

……

总之,这是一个有诸多“世界之最”的头衔加持,有据可证的旅游胜地。但这些太过明确的地理标签和理所当然的旅游行程,反倒磨损了我对这个地方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当一个地方以“众所周知的旅游目的地”的姿态出现时,我们和一个地方更细微的心理联系却被斩断了。

仅仅去看一个湖泊?专程去看一个已经被商业力量和流行文化作了切实规定和解析的湖泊?在以往的旅行经验里,这很难激起到达冲动。因此,当需要在“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地图上寻找一个目的地时,贝加尔湖是我开始下意识想避开的地方。


贝加尔湖畔

这片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广袤区域,有很多更符合现代旅游学标准的地方。比如堪察加半岛,苦寒荒凉,高纬度的荒原上遍布着还冒着热气的火山群,夏天洄游的鳟鱼堵塞了河道,棕熊在树林里游荡。还有库页岛,契诃夫曾经为它写过一本《萨哈林旅行记》。在现代交通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它们仍然保持着避世的姿态,难以直接到达。堪察加半岛至今不通公路,萨哈林与大陆隔离,孤悬在鞑靼海峡的另一边。对现代旅行者来说,它们代表着更高级的“幻想”。

和它们比起来,贝加尔湖是无趣的,就像连锁咖啡厅冷柜中的甜点一样,有一种似是而非的熟悉感。从北京出发,只需要直飞三小时就到达。它对旅行者渴望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既不形成挑战,也不构成诱惑。

但这天晚上看到的贝加尔湖,远远超出了对一个湖泊的惯常想象,充满着力量和神秘感。它的深度和储水量,已经足以成就一个有着自己生态系统,自己气候体系的贝加尔王国。


每年的5月初贝加尔湖开始解冻,半水半冰

在水体不同的层次里,存在着一千多种藻类和至少50多种鱼类。其中有一种鱼由脂肪构成的,脱下来的鳞片是透明的。它吞噬自己的孩子,只留下后代的50%,是为了生存而突变的史前动物。乔木状的淡水海绵体朝着有光的地方竖起,它们一个世纪仅生长一米。人们只有到700米深处才能找到它们。在1500米的地方,据说还有食人鱼……

茂密的泰加森林从湖畔沿着山脉向上延伸。每上升100米气候就会有所变化。山脚是大片凝黄衰草,山中树木开始吐绿,山顶铺着皑皑积雪。站在高处观看平湖,狂风在热烈的阳光间随心所欲穿梭,西伯利亚的寒流则神出鬼没,会在人猝不及防时像一个巨大的巴掌,“啪”一下拍在人身上。

这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王国,有着自己独立的时间。贝加尔湖区原本不是多雨的地方,年降水量并不高。2500万年间,三百多条河水和雨水的不断注入,才形成这样一片巨大的水体。深邃的地壳断层中储存的不仅仅是超过北美五大湖总量的清水,储存的还是时间,以及在这样古老漫长的时间结构下,自然界缓慢,均衡,公平地运行才能塑造的自然之美。


贝加尔湖畔泰加森林里开花的绿绒蒿

自然之美总是存在更缓慢的时间结构中,往往不得不受到更为快速的现代时间结构的侵占和碾压。近年来,贝加尔湖区庞大但精细的平衡一直处在被外力打破的危险中。工业社会、资本和个人生活欲望的触角已经延伸进这里,随着对西伯利亚的开发,改造自然的梦想和野心弥漫在从湖畔到更遥远的森林中,森林深处建起了越来越多的伐木站,最美的湖畔岬角处,建起了私人行宫和别墅。

但它的美也催生出了强大的保护力量和愿望。贝加尔湖历来就是各种环保组织的重要活动场所。虽然它身处边陲,但却可能是俄罗斯最为国际化的地方。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来到湖畔,拿起锄头,用肩挑手扛的方式在崖壁上修建徒步小径,希望让更多人用付出体力的步行方式接近贝加尔湖的美,而不是仅仅在汽车里走马观花。毕竟,如果我们要珍惜一种岌岌可危的美,我们必须首先真正看到它。


骑行奥利洪岛途中的休息站

这些人的情感和故事让贝加尔湖更加丰富——它不仅包含着古老时间塑造出的湖水,森林,山脉,自然之美,还包含着现代世界的贪婪和欲望,以及两种时间结构下产生的争斗,痛苦,反抗……它不仅是一个湖泊,更自成一个王国。

关于本期封面故事,有任何想说的话,请积极留言。

精选留言将有机会刊发在下期杂志的读者留言区↓↓↓



就是这个位置!


本期

更多精彩


| 封面故事 |

  • 贝加尔湖,看得见风景的时间:跨越远东到西伯利亚的旅行(陈晓)

  • 贝加尔湖行记(陈晓)

  • 远东:12个目的地(肖楚舟)

  • 浅触堪察加:野性之地的现代旅行(蒲实)

  • 穿越辽阔西伯利亚(蒲实)

  • 西伯利亚大铁路(吴扬)

  • 海参崴地堡,城市深处(陈晓)

| 社会 |

  • 时事:大选“悬空”,英国转向“软脱欧”(刘怡)

  • 热点:“‘不辱国家使命’,父亲做到了”(李菁 刘怡)

  • 热点:钱其琛:“普通”外交家(刘怡)

  • 热点:流浪的国宝:阿富汗珍宝背后的故事(徐菁菁)

| 经济 |

  • 市场分析:罕见的倒挂(谢九)

| 文化 |

  • 话题:《纸牌屋》再来(张月寒)

  • 电影:斯科特重启《异形:契约》:生命的有限与不朽(宋诗婷)

  • 音乐:绿洲乐队,最后的蓝领英雄(黑麦)

  • 思想:轻文明的悖论(薛巍)

  • 书评:深度是藏在表面的(顾文豪)

| 专栏 |

  • 邢海洋:成品油的市场价格形成了?

  • 张斌:致敬传奇

  • 宋晓军:美国与伊朗的“代理人战争”

  • 朱伟:苏童: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6)

  •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贝加尔湖,看得见风景的时间」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