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金融深度
深度关注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募格学术  ·  DeepSeek王炸登场!AI的神级应用被发 ... ·  昨天  
小张聊科研  ·  2月19日(周三)晚20:00直播预告 | ... ·  2 天前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关于申报2025年度课题研究项目的通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金融深度

疫情推动金融科技应用落地加速,机构间人才争夺战已打响

新金融深度  · 公众号  ·  · 2020-02-25 18:55

正文

文/西子

编辑/初九


随着多地新增确诊人数归零,疫情防控攻坚战胜利的曙光已然不远。 在这场“战”疫中,防控的同时金融服务及时跟上是关键。 疫情也促使金融机构加速金融科技改革。

新金融深度注意到,近日,银行竞相发布招聘信息,争夺科技人才,发力金融科技业务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抢夺金融科技人才,发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诸多大行的共识。 也许,在此次疫情的推动下,2020年将会是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真正的元年。

1

银行竞相争夺科技人才

由于疫情的原因,银行的线下网点限时营业,线上却一片火热,虽然线下招聘工作无法进行,笔试及面试时间暂未确定,但一些银行相继发布了面向科技相关人才招聘信息,筛选简历,竞相争夺科技人才。
2020年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的独资企业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支付系统开发中心银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发布了社会招聘信息,有软件研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架构师、大数据分析工程师和信息技术类等岗位。


招聘对象要求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数学、信息系统等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至少两年相关工作经验者。 共招聘7个岗位,共43人,其中,软件研发工程师15人,测试开发工程师15人,软件架构师5人,大数据分析工程师5人,风险管控岗1人,主机系统技术岗1,辅助设备管理岗1人。

2020年2月12日,中国邮储银行发布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社会招聘公告。 此次招聘岗位有: 技术平台研发管理高级专家、新核心运维管理高级专家、IT架构专家、技术平台架构师、运维开发架构师和业务架构师。
招聘门槛相对较高,其中技术平台研发管理高级专家和新核心运维管理高级专家两个岗位,均需要“十年及以上IT行业工作经验,四年及以上金融行业工作经验; 具备金融研发团队管理经验; 具有大型金融行业分布式架构规划及管理经验,具有银行分布式核心经验者优先”。 其他岗位也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交通银行官网近日开启了社会招聘,招聘部门涉及总行金融科技部、软件开发中心和数据中心,其中金融科技部18人,软件开发中心22人,数据中心12人。

招聘门槛也不低,金融科技部要求计算机、数学统计等相关专业,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业优先,硕士研究生2年以上、全日制本科3年以上金融、互联网大数据相关工作或项目经验。 软件开发中心,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3年以上数据库研发经验; 数据中心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计算机、通信相关专业,五年以上金融业IT工作经验。

某银行研究员表示,从公开数据来看,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科技支出占营收收入比例最高,以“零售银行”著称的招商银行则是金融科技投入最多的股份制银行,2018年科技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接近2.8%,也是我国银行业科技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最高的银行之一。
疫情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好地通过金融科技办理业务带来机遇,预计2020年各家银行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将不断加大。
2

金融科技应用的落地

为落实疫情防控需求,金融机构纷纷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
中、农、工、建、交、邮储等商业银行提供网银、掌银等线上渠道、自助渠道7×24小时运行,推广线上理财,加大线上融资服务,提升网络融资审批效率,为小微企业提供足不出户的融资服务,及时处理客户日常金融需求。
2月18日至28日,支付宝联合工行、农行在内的30家金融机构启动支付宝“理财周”,推出近百支爆款存款、基金产品,用户打开支付宝可在线选择。 同期各大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理财大咖们还将推出一系列的在线直播互动。
多家消费金融机构利用AI、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引导客户多利用网上服务系统,员工“云办公”。
马上消费金融发布的倡议书显示,疫情防控进行时,客服人员办公密集,如可以,请用户选择自主业务办理,并详细介绍了马上金融微信公众号—服务大厅、马上金融APP、安逸花APP等自助办理业务的服务指引。 锦程消费金融也发布公告称,优先非现场咨询和通过线上手段满足湖北等疫区客户的金融服务。 营业网点原则上尽量减少现场办理业务。
招联金融启用了约5000个招联智能机器人进行服务,覆盖对客户提醒等多场景服务; 马上金融启动“云呼叫中心”办公机制,在系统监控下移动办公; 中邮消费金融则及时暂停人工现场催收,全面启动智能机器人远程催收。
分析人士认为,特殊时期,对于精准分配金融资源的要求比常规时期更为迫切,银行唯有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价值网分析,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成批量的客户及客户需求状况做到实时而精准的识别,精准区分哪些信贷需求具有最高的疫情相关度,把信贷资源精准投放到关键地方。
3

监管人士: 疫情推动金融科技应用


北京、天津、安徽、东莞等地互联网金融协会相继发布文件,对全体会员单位提出多条疫情防控倡议,特别强调要运用金融科技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工具,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手段,积极应对当前疫情非常时期工作需求。
1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鼓励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在全国范围特别是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加强线上业务服务,提升服务便捷性和可得性。
2月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五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明确提出了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五大方面,共计三十项具体措施,要求加大电子支付服务保障力度。 这些举措的落地实施,都不离开金融科技的支撑和应用。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金融科技正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月24日,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叶燕斐称,疫情对金融和监管科技的应用有很大的推动。 未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工业物联网的发展,线上可以获得企业的生产、营销、进货方面的数据,更好地识别企业的风险,判断企业优劣,提升服务的响应速度,改善企业服务的体验。
对于做好线上业务,叶燕斐提出以下四点: 首先,金融机构要增强自身金融科技的硬实力,要增强研发投入,提升技术能力。 小的金融机构虽然缺乏研发投入,但在分清权利和责任的前提下,与有公信力、有诚信的金融科技公司加强合作,提高金融科技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线上业务。
第二,金融机构要修订好自己的业务制度和业务流程,使之更加适应线上办理业务的需要。
第三,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互动,加强数据共享。
第四,监管部门要改进工作。 监管要适应时代的变化,线上办理业务的变化,各方面的努力可以促进线上办理业务更顺利和更便捷。 “金融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疫情的发生,对金融业更好地通过金融科技来办理业务是非常大的机遇。 ”叶燕斐总结称。
对好的企业,对金融机构来说是非常大的机遇,对监管部门来说也要适应这种发展需要,监管的科技怎么样更加数字化、更加智能化,在某些方面要更高容忍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应科技金融发展的需要,鼓励金融科技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