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肉猪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大约180日龄达到100公斤重就被送进屠宰场。而猪自出生开始便历经种种劫难,在仔猪哺乳期,需要“过三关”,即出生关、补料关、断奶关,同时还要做好“四防”:防冻、防压、防饿、防病。所以这个时期猪的成活率是比较低的。在生产上,一般要求哺乳期成活率至少达到95%。在仔猪保育阶段,由于脱离母猪单独生活,仔猪的肠道发育尚未健全,会有一段时间的断奶应激,同时母源抗体降低,仔猪在这个时候健康状况也是最令人担心的。可以说保育猪的饲养管理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这个时期对育成率要求是做到97%。在中大猪阶段,其生长发育最快,该阶段猪只饲养难度小,死亡率低。通常专业育肥养殖户所饲养的猪便是该阶段,生产管理相对容易,育成率一般都能达到98%以上。所以全程下来,肉猪的全群育成率为95%*97%*98%=90%。“如果你去做草根调研,你问他全群育成率能做到多少,他告诉你95%云云,要么不他专业,要么就是忽悠”。
▌猪宝宝篇
猪宝宝生长速度很快,从初生约1.4公斤到60日龄体重可达25公斤,可以说是“茁壮成长”。
诞生——自身免疫从初乳开始
刚出生的乳猪体重约1-1.5公斤,且即可站立。因为没有先天免疫力,所以乳猪出生三小时内吃到足量的初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没吃到初乳的小猪无法在一般环境下生存。
吮乳期——母奶是最好的营养
小猪出生到3、4周龄,体重增加迅速,四周龄是出生时的6倍,约7公斤,人及牛只增加30-50%。
离乳期——独立生活的开始
家猪在自然环境下约10周龄离乳,商业养猪为提高生产效率,在一周龄时开始让乳猪适应教槽料,到3、4周龄时视发育状况进行离乳,开始转吃湿或干料。
保育期——不让小猪输在起跑点
小猪离乳到10周龄为保育期,体重达25-30公斤左右。这一阶段小猪吃粉状或颗粒饲料,由于消化系统和骨骼系统都在快速发育之中,须供应优质饲料才能发挥小猪的生长潜力。
▌中大猪篇
肉猪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大约180日龄达到100公斤重就被送进屠宰场,家猪如果不宰杀可活到10-15年,野猪可活到25-35年。
生长期——不叛逆的青少年
猪的体重从30公斤长到60公斤是生长期,要提供含量适当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的饲料,使肌肉发达、长好骨架。
育肥期——努力长肉
猪的体重从约60公斤长到100公斤是育肥期。此时猪只吃得多,长得快。一天能吃2.5-3公斤饲料,体重增加0.8-1公斤。
出栏——180天达到约100公斤重出售
出售猪被送到定点屠宰场统一屠宰。在运输途中及屠宰前,应尽可能给猪只提供舒适的环境,才能确保好的猪肉质量。猪几乎全身是宝,不同部位的肉及内脏均可被分类出售。
▌猪妈妈篇
野猪在自然条件下一年生2胎,而现代商业化养的母猪一年可以生2.5胎(极限)。母猪的一生可以生6-8胎,有的也可以生10胎甚至12胎以上。
发情——少女情怀
从猪中挑选无遗传缺陷、健康佳、体型好的新母猪,养到约8月龄,第三次发情,体重达到120公斤以上才可以配种,进入第一个繁殖周期。
受孕——生命的创造
健康的母猪在上一胎小猪断奶后约4-7天就会发情并排卵,每次排卵20-25个左右。发情期的母猪一般经人工输精2-3次。配种后21天不再发情的母猪即可确定为妊娠。也可以借助B超孕检来确诊母猪是否怀孕。
怀孕——即将为母
母猪受孕后要经历三个月三个星期零三天,共114天的怀孕期。在此期间,母猪需要补给必要的营养、安静的环境和维持健康,才能保证胎儿正常生长。
分娩——生命的成形
母猪的预产期非常准,一般在114天正负两天,母猪就会分娩。平均一胎能产10-13头小猪,每生一头小猪约10-15分钟,全部完成大约2-3小时。
▌猪爸爸篇
公猪一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繁育后代,自然交配时,公猪和母猪的理想比例为1:25;采用人工授精时,公母比例是1:100。因此,公猪的好坏对下一代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母猪的影响力。俗话讲:“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
入行——猛男选拔
从幼猪中挑选健康佳、体型好、遗传性状好的小公猪,养到9-10月龄、体重在100-130公斤左右,才可以与母猪配种。
培训——上岗前的调教
因为商业养猪为了降低风险,提升效率,现在多采用人工授精。因此,公猪为了人工采精,必需学习爬跨母畜台。公猪精液经镜检合格后方能使用。
繁衍——公猪的职业生涯
从9月龄开始到3-4岁止。为让公猪发挥最大配种目的,其生活环境需特殊安排,公猪营养更需要特别调制。
▌摘要及简评
8月1日,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某养殖户的生猪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存栏383头,发病47头,死亡47头。8月3日,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该起疫情为非洲猪瘟疫情。
迄今为止,该病没有可靠有效的疫苗,扑杀病猪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控制和根除措施。我国生猪养殖体量巨大且活猪跨省流动频繁,潜在风险不言而喻。我国此次疫情发生后,立即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禁止所有生猪及易感动物和产品运入或流出封锁区,沈阳市已暂停全市范围的生猪向外调运。我们说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从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来看,ASFV只在野猪、家猪中传播,软蜱是其保毒宿主和传播媒介。我国此次采取措施及时果断,从一定程度上已经切断了传染源,对防止该病的蔓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凡事没有绝对,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由量变都质变的过程。疾病亦如此,ASF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5-21天,急性发病通常出现在3-7天。所以,不排除该病有扩散的可能。基于此,我们对生猪市场做如下判断:1)该病零星散发,国家启动II级应急响应,采取隔离封锁扑杀政策,有效阻断疫病传播。生猪市场仅局部短时间因疫情影响,猪价下跌概率增加,全国供需面没有太大影响,猪价仍旧走年度季节性行情。2)该病由单点散发转为多点暴发、地区流行,涉及面积广泛,政府执行力度到位,疫区猪价因生猪短缺而进一步上涨,其他地区或因疫情蔓延,迟迟得不到有效控制而产生恐慌,抛售将会上演,猪价将先跌后涨。疫情加速产能去化,同时补栏推迟,新一轮景气上涨周期将提前到来。3)疫情扩散的情况下,政府执行力度不够,则非洲猪瘟常年散发,经济损失更大。
▌什么是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 (ASF) 是由非洲猪瘟病毒 (ASFV) 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其发病率高, 死亡率可高达100%,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非洲猪瘟(ASF)最早于1921年在非洲东部的肯尼亚首次确认。1957年,首次在非洲以外国家出现,葡萄牙(1957年)、西班牙(1960年)、法国(1964年)、意大利(1967 年)、巴西(1978 年)、海地(1978 年)、比利时(1985 年)、荷兰(1986 年)等国先后发生疫情。迄今为止,还没有可靠有效的 ASF 疫苗,扑杀病猪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控制和根除措施。西班牙曾经使用弱毒疫苗进行控制,结果因疫苗株毒力返强造成疫情扩散,以失败告终。2007年,该病传入格鲁吉亚,进而传入俄罗斯,随后该病一直在俄罗斯联邦的南部地区和与欧洲接壤的地区流行并持续向周边国家扩散。20造成多地大量家猪和野猪病死,经济损失惨重。2017 年 3 月,ASF 突然在远东地区伊尔库茨克州出现,疫点距中国北方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仅约 1 000 km,使得传入中国的风险空前提高。
ASFV是一种单分子线状双链DNA病毒, 属于双链DNA病毒目, 非洲猪瘟病毒科, 非洲猪瘟病毒属, 也是ASFV家族中的唯一成员。
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 除家猪和野猪外, 其它动物不感染该病毒。发病猪和带毒猪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主要传播宿主, 病猪各组织器官、体液、各种分泌物、排泄物中均含有高滴度的病毒, 因此可经病猪的唾液、鼻分泌物、泪液、尿液、粪便、生殖道分泌物以及破溃的皮肤、病猪血液等进行传播。欧洲野猪比较容易被病毒感染, 表现出的症状跟家猪相似, 有三种非洲野猪 (疣猪、大林猪、非洲野猪) 不表现出症状, 隐性带毒, 成为病毒的贮存器。非洲猪瘟病毒是唯一的虫媒DNA病毒, 软蜱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因此, 在非洲, 非洲猪瘟病毒在蜱和野猪感染圈中长期存在, 难以根除, 并在一定条件下感染家猪, 引起暴发。另外, 猪肉及猪肉制品, 被污染的饲料、水源、器具、泔水、工作人员及其服装以及污染空气均能成为传染源, 经口和上呼吸道途径传播。
▌我国ASF防控现状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 ASF 防控工作,及时发布预警和贸易禁令。1978年,巴西暴发严重ASF疫情,农业部联合卫生部、交通部、外贸部、民航总局、铁道部等部委印发联合通知,提出对巴西的贸易禁令和相关检疫要求。
1979年,农业部再次联合卫生部、外贸部、公安部、交通部、民航总局、铁道部、邮电部印发紧急联合通知[(79)农业(牧)字第79号],提出对有疫情国家的贸易禁令和相关检疫要求。
2007年,ASF 传入亚美尼亚后,农业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公告(第906号)禁止亚美尼亚生猪及猪产品进口。
2012年,ASF传入乌克兰后,农业部及时联合公安部、铁道部、质检总局、民航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林业局、邮政局印发通知(农医发[2012] 22号),要求切实做好 ASF 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