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长安街知事
提供靠谱的政事分析,解读注意不到的新闻细节,脑补有趣有料的政治常识。一群接近核心的小编,给你提供走心的时政新闻。
51好读  ›  专栏  ›  长安街知事

窑洞里读黑格尔的他,深刻体味总书记插队七年

长安街知事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3-14 17:51

正文


撰文|高楼

“习近平在梁家河待了七年,他年龄比我小6岁,但比我在农村待的时间长得多。而且不仅在那里入了党,还当上了大队支书。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

这是中信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孔丹近日在接受中央党校《学习时报》采访时说出的一番话。孔丹还说,“他(习近平)在陕北七年中肯定深深体味了最苦、最难的生活,并在苦难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华。”

长安街知事APP 发现,孔丹之所以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生活如此感同身受,皆因他也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他插队的地方是陕西延长,距离习总插队的延川仅58公里。


孔丹的父亲孔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海关署长,后任中央调查部部长;母亲许明是周恩来的秘书,后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文革”爆发后,孔原被关进监狱,许明受迫害自杀,孔丹来到了陕西插队。

知青们刚到农村,对农活一知半解,不仅做不了贡献,还要麻烦当地人教他们各种技能。说起当年的劳动经历,孔丹记忆犹新:牛到了盛夏白天不肯干活,我们经常夜里一两点钟赶牛上山,到塬上去犁地。吆喝那个牛下坡,你要用陕北土语,“下(念ha)啰啰”牛才听得懂。

劳动之余,孔丹有了许多思考时间,也看了很多书。多年以后,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会见中信集团总经理常振明时还说:“你们那孔丹,当年在陕北窑洞里还读黑格尔呢!”

孔丹说,那时候读书,并不是像有些革命家那样有远大理想,什么去改造社会、改造国家,没有,只是觉得读书是一种天然需要。到了晚上,几个知青往窑洞里一坐,大家把各自的书拿出来,凑着唯一一盏煤油灯就开始读。


他还听说,习近平当年在窑洞里晚上读书,也是凑在煤油灯前。


劳动的实践加上不懈的求知,使孔丹对农村、对中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80年代后,中央开始推行包产到户,当时很多人还理解不透。孔丹说,因为有四年插队生活的经历,又读过农业研究方面的书,他就觉得包产到户是大势所趋。


联系到今天实际,孔丹表示要重新研究怎么解决土地流转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问题,这些必须基于对农村和农民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孔丹的经历并非个例, 李克强、张德江、王岐山等政治局常委也都当过知青, 当年在同一时期上山下乡。


长安街知事APP 曾介绍过, 插队时,王岐山是小组长,很有号召力,就连其他生产队与他不熟识的北京娃,都听他招呼。据当地村民回忆,其他队上若有知青不服管、出问题,公社都会找王岐山去劝。有一个姓张的知青总与人打架,公社安排王岐山负责“教育”他。延安知青尹大才说:“王岐山把他修成正果,改成好样的,后来也当了老师。”


那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50年代生人的高级官员多有知青经历,比如 原总后勤部政委刘源上将,曾在山西省山阴县白坊村当知青;山西省委原书记王儒林,曾在吉林省抚松县露水河镇清水河大队当知青;外交部长王毅、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