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盐城2024学年高三上1月期末调研(有删改)
材料一:浙东运河西起杭州西兴古镇,流经绍兴,东至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为维持不同区域的水位并使船只能够通过水位不同的河段,运河中修建了许多碶闸和堰坝设施,这与数量众多、形式各异的桥梁一起成为了浙东运河的特色,也成为了重要的运河遗产。浙东运河主航道至今保存完好,仍在水利、航运、文化、生态、经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材料二:浙东运河区域示意图。
(1)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宁绍平原的形成原因。(4分)
(2)列举浙东运河上碶闸的主要用途。(4分)
(3)从地形、气候角度评价浙东运河航运条件。(6分)
本题以浙东运河为背景材料,以宁绍平原的形成原因,浙东运河上碶闸的主要用途,浙东运河航运条件为切入点,考查了区域地理、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交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1)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宁绍平原的形成原因。(4分)
答案:
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河流携带山区泥沙堆积:(2分)海水(潮水)顶托作用强,易堆积。(2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平原的形成,一般有两大成因,一是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下,形成断层,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盆地、平原),一是外力(如流水冲积等)。宁绍平原一带的地形分布特征是南高、北低,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而北部邻接杭州湾、钱塘江口,一方面河流携带山区泥沙,在出山口(平坦区域)堆积;另一方面钱塘江潮涌较为显著,受海水顶托作用影响,河流泥沙多在下游堆积,且会因为潮水的进退,携带不少浅海泥沙到陆上淤积。
【继续滑动查看】
注意,从冲淤角度来看,杭州湾淤积滩涂区(主要集中于南岸)形成的过程如下:涨潮时,潮流从外海携带大量泥沙涌向杭州湾,河道变窄受阻,水流变慢,泥沙淤积成滩(钱塘江径流小,落潮时流速较,冲蚀、运走的泥沙少,淤积的泥沙多)。其中,淤积的发生月份主要在每年8月至次年3月(钱塘江枯水期)。
(2)列举浙东运河上碶闸的主要用途。(4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蓄水排涝(防潮蓄淡,防止海水入侵);灌溉农田;防洪抗旱;航运交通。(任答二点得4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我们对于碶闸,也许比较陌生,但材料中与碶闸并列的“堰坝”却较为熟悉。所以,大致可以推测出的结论是碶闸和堰坝相近,应该都是一类水利设施。事实上,碶的读音同契,意为用石头砌成的水闸。这种水闸的主要用途,可以先结合材料来看,如“为维持不同区域的水位并使船只能够通过水位不同的河段”——航运交通(如通过建立蓄水坝,提高河道水位;或类似船闸,借此穿越一些河流)。
【继续滑动查看】
其次,结合钱塘江的涌潮特点,建立大坝可以蓄水排涝,防止海水入侵的同时,蓄积淡水(淡水水位高,一定程度上就能减少海水入侵,而淡水水位低则易使较高水位的潮水灌入)。最后,旧时中国属于农业大国,水利工程的兴建也离不开农业用处,如灌溉农田,防洪抗旱等。
(3)从地形、气候角度评价浙东运河航运条件。(6分)
利:主要位于平原地区,水流平缓,利于航行;气候湿润,水量充沛、平稳;亚热带季风气候,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任答二点得4分)不利:碶闸修建,减缓航行时间,影响航行效率;地形平坦,泥沙易堆积;水位季节变化大。(任答一点得2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评价类试题”需要从“利弊”两个角度回答(由于让你评价的事和物,基本都已经“成型”,说明一般以有利条件为主,或“利弊”各占一半)。对于浙东运河的航运条件来说,地形和气候因素都有利弊,如地形平坦带来的水流平缓,航行较为安全、顺利,但过于平缓的地形,流水淤积较为严重,又不利于行船。
【继续滑动查看】
此外,浙东运河多碶闸和堰坝,人为造成了“地形障碍”,不利于通航(减缓航行时间),影响航行效率。气候角度的话,亚热带季风气候,水量较为充足(河流水量较稳定),且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但是,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变化大,水位的变化也较大。
浙东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的山阴故水道,起先用于挡潮、排涝和农田灌溉,两晋时期与鉴湖、姚江、甬江的自然水道相接,形成一条横贯东西的航运通道。唐宋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浙东运河进入通济天下的鼎盛时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延伸段,以及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联通的通道,浙东运河在中国和世界内河航运史上有着独特地位。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利之王
审核 | 利之王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欢迎关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动力
转载需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