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inkedIn
LinkedIn (领英) 创建于 2003 年,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协助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会员人数在世界范围内超过4亿,每个《财富》世界 500 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HR派  ·  本周看点 | ... ·  昨天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全职岗位表格】在线文档持续更新:新闻媒体/ ... ·  4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全职岗位表格】在线文档持续更新:新闻媒体/ ... ·  6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小红书:直播公会运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LinkedIn

为什么职场新人需要那碗鸡血?

LinkedIn  · 公众号  · 求职  · 2017-08-16 19:28

正文

走在求职路上的你,大概经常会把求职的各种不顺怪罪于自己背景不够强:学校排名不够高,英文还不够好,GPA还不够完美,高富帅一样不沾....


其实虹姐想说,很多时候影响你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你的状态。


如果说你的背景、英文、GPA、颜值是一辆车的发动机,决定了你的马力,你的状态就是你是停还是动:


就算你是辆法拉利,停在车库不动也哪儿都到不了。话说回来,就算你是辆小夏利,牟足劲一直跑也能到达你最终想去的地方。


好消息是,求职不是赛车比赛,你的目标不是赛过法拉利,而是抵达终点。所以最重要的要保持状态,动起来动起来动起来!



那如何保持状态?


虹姐的经验拿来跟大伙儿分享。





一、把自己放在对的坏境


你也许并没有留意,但是身边人对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如果你自控能力不好,至少下意识的多跟那些找实习找工作跟打了鸡血似的小伙伴们混。


他们有人拿到校内工作了,你会受受刺激,有人参加竞赛拿名次了,你又会受受刺激,甚至有人说了一句你不懂的英文,你也会受受刺激,回去赶紧偷偷查这个词什么意思我也得学会。


这样外界的刺激会促使你更有紧迫感,不断逼自己前进。人各有志,有的朋友可能不觉得找工作找实习那么重要,他们的生活自然更潇洒。


这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如果你真心想尽全力尝试找工作找实习,那就应该把自己放在对的坏境里。


你可能很嗤之以鼻地想,虹姐你干嘛那么势利眼,让我摒弃一起火锅趴的哥们姐们!一起混了那么久他们该怎么想我?


虹姐并不是让你完全摒弃你已有的社交圈,而是有意识的进行一些选择。


周五晚上火锅趴加杀人趴OK,但是周六再来一局,周日再来一局的时候,你就应该想一想是不是该收收心,更合理安排时间了。


不用担心你的哥们姐们嫌弃你不够cool,你读书找工作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你cool的,努力找工作这件事也没什么好丢人的(努力做任何事都没什么好丢人的!)。



这是每一个从学生向职场转变的人必经的修炼,你开始的早,你就成长的早,到达的早。


二、别宅在家里


为啥不让宅着?很简单,因为你家冰箱里没有鸡血。


如果你想保持状态,有任何活动都应该逼自己去参加,哪怕你觉得不会有太大帮助。


很多同学容易鼠目寸光,觉得某个招聘相关的活动去了也然并卵,也不会帮自己拿到面试拿到offer,还不如在家多看几页书(其实也并没有看)。


虹姐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你去参加的99%的活动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但是你一旦参与了,就会多多少少帮你保持一种打鸡血的状态,是你在家看一个晚上书完全无法实现的。


而找工作需要一直处在一种打鸡血的状态。


哪怕只是偷听到了美国同学如何跟公司代表搭讪,哪怕只是跟一个完全不相关的公司代表莫名其妙聊的很投机,哪怕只是看到其他中国同学操着比你更烂的口语毫无畏惧的说着,都会让你心里对于这些活动少一些些抵触,多一些些把握和奋斗的欲望。


这一些些的积攒,会让你不停下来,而且跑的更快。所以,一定不要宅在家里。



那宅在图书馆行不行?


不行,别闹!


三、学会和对的人分享


先听虹姐讲个故事。


虹姐初来美国读金融硕士的时候认识了同届的美女小苏。


虽然不是室友,专业也不一样,但俺俩都是一心想找工作的鸡血少女,所以一拍即合。


在读硕士的两年里,俺俩毫无保留的互相分享自己的求职经历、出的糗、闹的笑话、血泪教训、有用的资源、靠谱的校友、可去的活动。有的时候我们甚至去面试同一个公司的同一个职位,也都大度的跟对方分享。


虹姐摸着良心老实说,每次听到她拿到了面试,参加了自己没参加的活动,虹姐心里都咯噔一下,觉得自己落下了。


如果分享同一个公司同一个职位的消息,虹姐也都会多少有些惴惴不安,怕自己被比下去。


苏美女比虹姐早一年拿到了full time offer,虹姐到今天还记得她第一时间跟我分享喜讯时复杂的心情,替并肩作战的伙伴开心,也突然觉得自己彻底落下了很绝望。


可是虹姐现在回头看,这些压力都最终转化成了动力,那些年分享的干货也都是虹姐记得最牢的。


最后俺俩都如愿在美国找到了工作,工作后还一起考CFA,一起读MBA,至今仍是很铁的姐们,虹姐一月份还要去采访她高富帅的投行老公。


其实想想这份战斗的友谊真的是比offer还珍贵的宝贵财富。



所以虹姐想说,分享比你想象的要美好,尤其是在找工作这场硬仗里:


如果你处处防着别人,不愿透露一点消息,你会活的很累,而且失去的反而会是更多。


相反,如果你敞开心胸,乐于分享,你不仅会收获知识,技巧,也会收获一辈子的财富,比如友谊。


还是那句话,找工作不是跟你身边的人比较,而是走到自己的终点。豁达一些,海阔天空。


四、从小事做起


很多童鞋找不到状态,看不到从现在的状态和满意的offer之间的连线在哪里,不知从何开始。


虹姐觉得大伙儿先不用想的太明白,先从小事做起,做的多了,眼前的路就更清晰了,状态就越来越好了。


健身是很多童鞋熟悉的话题,虹姐就拿健身做例子。


很多健身达人最开始决定健身的时候,大概也只是抱着一些很单纯的想法。


比如想减肥,或者朋友怂恿,或者健身房免费不用白不用。反正就懵懵懂懂的去了。


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有可能也有过“好累,懒得去了”的念头,但是他们坚持下来了,从最开始只能跑10分钟,到慢慢能跑更远;从最开始只能举起最轻的哑铃,到后来慢慢各种器械都开始尝试。


因为开始尝试,开始有些小小的成果,慢慢的就能体会到了健身的乐趣,慢慢发掘出了自己更喜欢哪种健身方式,开始在网上查如何更有效的健身,慢慢学会了各种名词。


因为投入多了,就更加喜欢健身了。每次健身的时候还是很痛苦,想放弃的念头还是会是不是的冒出来,但是他们已经慢慢强大到可以抑制这些negative的想法了。


因为他们知道:


第一,自己是可以坚持下来的


第二,坚持下来之后的快乐是无以伦比的。


而那些从不健身的人,他们的理由很多。


有的是懒,有的觉得自己又不胖没必要健身,有人觉得根本做不到健身达人这么专业。


你很难说服他们,因为他们认为健身是痛苦的,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没有任何快乐。但你知道,那是因为他们从未真正体验过。



如果虹姐描述的这个经历可以让你多多少少有些体会,那找工作其实是一样的。


如果你现在天天赖在家里,嘴里念叨着要找工作找实习却从未真正行动过,你就是那些永远不去健身的朋友。


但如果你经常健身你就会发现,这样的想法其实更多的为自己的懒惰做借口。


也许去跑步去健身真的不会短时间让你掉30斤肉,但是它让你更强壮了,更自信了,身材更匀称了。这些好处是你当初无法体会的,也是因为这些好处让你一直坚持健身。


回到找工作找实习,你在拼命努力去networking去准备面试去research公司的过程,让你对行业更了解,让你与人交往能力更强,让你有更强的紧迫感去提高英语水平,提高专业水平,这些好处是你现在宅在家里无所事事无法体会的。


所以从小事做起,对哪个行业感兴趣(或者觉得自己会感兴趣),去打听下学校有哪些相关的活动,去问问career services自己目前可以做些什么,去校友录找找有没有在这个行业里的师兄师姐,给人家写封信问问人家愿不愿意跟你打个电话聊聊他们当初是怎么进这个行业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