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软亚洲研究院
专注科研18年,盛产黑科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261星]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666星]GitBase:一个基于Git ... ·  昨天  
黄建同学  ·  学习-20250222142508 ·  2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Savanna:为卷积多混合模型(Stri ... ·  3 天前  
新智元  ·  抛弃OpenAI,Figure亮王牌:史上首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软亚洲研究院

春风化“语”: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联合自然语言处理课程十周年记

微软亚洲研究院  · 公众号  · AI  · 2019-01-22 18:29

正文


近年来,自然语言处理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关键研究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人工智能研究逐步从感知向认知领域推进,语言智能作为认知智能的关键内容之一和探索通用智能的一把钥匙,逐渐成为检验人工智能发展的一块试金石。正如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计算语言学协会(ACL)主席周明教授所提出的: “语言智能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人才是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自然语言处理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学术及产业界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然而,基础理论跨学科、相关应用范围广,技术迭代迅速等特点,对该领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重要挑战。2008年,当自然语言处理研究还处在艰难的探索阶段时,在 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自然语言计算组负责人、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兼职博导周明教授和天津大学何丕廉教授的共同倡导下,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MSRA前瞻性的开设了面向研究生的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成为国内高校最早开设的自然语言处理课程之一。随后,南开大学也于2014年开设了自然语言处理课程,这一课程再一次得到快速发展,正式进入“两校一院”的合作模式。


课程创始人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周明教授


课程创始人何丕廉教授与天津大学课程负责人侯越先教授在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


南开大学自然语言处理课程负责人刘杰教授


校企合作是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身处技术革新的浪潮之中,同学们对于未来投身其中,有所建树都抱有极大的热情。2017年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建设也对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的新生态提出了明确建议。然而,对于从未走出校园的同学们而言, 缺乏对真实场景和任务的认知,以及对产业界视角的陌生,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而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益尝试。


素有 “中国AI黄埔军校” 美誉的 MSRA ,成立二十年来,一直是国内校企合作的典范。其中,自然语言计算组不仅为业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且在从机器翻译到智能问答等多个领域中代表了自然语言处理的国际顶尖水平。得益于MSRA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该课程创新性的采用了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开一时之先河。而来自企业界的一线学者的直接参与,成为该课程不断创新发展,广受欢迎的核心优势。



2017年11月,课程邀请周明教授再次莅临天津大学,为师生们介绍自然语言处理的前沿趋势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最新成果。


春华秋实,一门课程的建设往往凝聚了几代教师的心血。自开设以来, 两校历届领导都对课程提供了大力支持,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主任李克秋教授在与周明教授的座谈中,即对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创新寄于厚望并为课程建设提出宝贵意见,而 自然语言处理课程也逐步成为最受欢迎的研究生选修课之一。 回首历程, 课程开创之初,周明教授即亲自带领MSRA的资深研究人员直接参与课程教学。 十年来,除周明教授外,MSRA十余名知名学者曾亲赴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授课,使得 同学们不出校门就可以与世界级的学者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接触最前沿的研究工作。 而课程负责人天津大学侯越先、孙越恒老师与南开大学刘杰老师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同宋大为、曲日、张鹏和王博等教师一同将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量子计算和社会计算等前沿领域的交叉应用作为教学背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语言处理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同学们的思路和视野。


部分参与过课程教学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学者及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教师


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十余年来课程已培养了 六百余位 学生,其中许多同学毕业后在微软亚洲研究院、“BAT”、Facebook,Google等国内外机构从事NLP研究和开发工作。期间,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还成功主持了以党建武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 国内第一个语音语言领域的973项目, 为该课程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而天津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团队也在基于量子信息的智能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 成为国际上该领域的先驱者之一 。南开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团队则在信息抽取、表示学习、文本生成等方面 取得了多项重要课题并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这些成果都充分体现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018年12月,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段楠和刘树杰研究员在南开大学为来自两校的师生带来精彩讲座。


2018年,在南开大学刘杰教授及陈晨副教授的倡议下,南开大学邀请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段楠和刘树杰研究员在南开大学为两校的师生们带来精彩讲座。这一举措代表着“两校一院”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


展望未来,“两校一院”的联合自然语言处理课程将继续探索, 一方面强化知识体系的动态凝练,构建包容前沿成果和交叉学科的自然语言处理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则将邀请更多的学者参与其中,聆听来自不同思想的声音;致力于改变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的传统教育模式,形成开放、融合和与时俱进的新工科教学模式。


本文作者: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博


你也许还想看


人工智能为听障学生打造全新课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