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的“要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集中整治”要求,达州市纪委监委立足“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思路,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瞄准民生热点、聚焦民生难点、切中民生痛点,精心谋划、精细部署、精准发力,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达州市地处四川东北部,地貌以中低山地、丘陵地貌为主,主要靠山坪塘解决农业灌溉问题。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山坪塘、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及维修项目,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项目广泛实施,领导和群众关注度极高。2019年,省委巡视组巡视达州市反馈意见指出“达州市山坪塘项目建设和资金监管不到位、项目建设质效不高。全市1.5万余口山坪塘存在不同程度病害,约占总数的48%,蓄水能力普遍不足,整治和日常管护成效不明显”,达州市多期“阳光问廉”节目也曝光出:山坪塘“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纸水库”、“天价水费”等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山坪塘虽小,但装的却是群众“幸福感”,事关脱贫攻坚的“大成效”。为推动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山坪塘”项目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达州市纪委监委立足“山坪塘”这个“小切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塘净水”行动,深入整改、集中治理“山坪塘、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存在问题,力争把成效摆在群众“家门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对选准的“切口”真刀真枪整治。群众利益是实实在在的,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绝不能花拳绣腿装样子。必须切实发现问题、从严查处问题,以整治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为此,达州市坚持问题要查处、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目标,针对“山坪塘、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存在突出问题,突出“三个一批”严肃查处,打出“重拳”,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提级审查一批。达州市纪委监委对每个县(市、区)抽取2-3个问题线索进行提级审查,找准症结、做好“样板”。挂牌督办一批。达州市纪委监委各纪检监察室分别对交由县(市、区)纪委监委的线索进行挂牌督办,统一提出处置原则,各县(市、区)纪委监委逐条跟进,分类进行处置,确保问题线索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部分县(市、区)先行先查,再将经验做法在全市进行推广,截至目前,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已核查相关项目资金7.3亿元,立案102人,处分68人,组织处理277人。通报教育一批。充分运用“阳光问廉”、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等,对该领域典型案件进行曝光,给“生病”的同志“打针吃药”,对其他干部敲响警钟,推动实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方的效果。在强大的纪律攻势下,163人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说明情况,起到良好政治效果。
举一反三推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小切口”不仅是查处到位,关键在整改到位。为此,达州市纪委监委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惩前毖后上,针对发现问题,分析个性、找准共性、梳理对策,规范行业领域运行,推动项目受到有效监管、发挥最大效益。强化“点位”剖析。市、县两级纪委监委对“清塘净水”行动中的每一个典型案件形成案件专报,对案发成因、廉政风险点进行剖析,并分别形成监察建议书,“点对点”反馈至相关单位,推动问题整改。督促“面上”整改。对发现问题,由县级纪委监委追溯过程、倒查责任,传导监督问责压力,督促相关部门、乡镇进行深入自查自纠,推动面上问题整改。截止目前,相关行业部门自查自纠、整改问题181个,直接挽回经济损失4689万元,相关施工单位主动为250个项目补齐工程量,涉及金额529.6万元。注重“常态长效”。在推动整改纠治具体问题的同时,对行动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根本性问题,督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挖问题根源、查找制度漏洞,以纪检监察建议等形式,推动相关行业领域深化改革,压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回潮。目前,已对某区“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管理办法涉嫌规避公开招标、比选等问题,向该区政府发整改函,督促相关问题解决。其他主管单位、部门已围绕项目招投标、项目监管、项目验收等完善制度76条,实现系统治理,有力护航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