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柴知道
只聊有价值的知识~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柴知道

种姓制度真的在印度消失了吗?

柴知道  · 公众号  ·  · 2017-07-28 19:45

正文



公元1608年,英国的一艘货船到达了印度,自此在印度大陆开始了扩张的步伐,将偌大的印度变成了“英属印度”。


远在地球另一端的英国,为什么们能统治印度长达几百年之久呢?


答案是:


因为印度根本就没有“印度人”......


只有相互隔绝的各个种姓群体。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冷笑话而已。但也的确反映出了“种姓”这一畸形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的影响力,以及对印度人民所造成的巨大伤害。


那“种姓制度”到底是怎么在印度发展起来的?今日的印度到底还有没有“种姓制度”呢?


↓↓ 视频开头还有一个冷笑话 ↓↓




↑↑千万不要错过印度味儿英语模仿秀 ↑↑


一、种姓制度的由来


最早的时候,印度大陆上生活着一群 黑皮肤 的土著,叫做“ 达罗毗 (pi) (tu) ”。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 (注1) 左右,一群 白皮肤 的“ 雅利安人 ”,翻过了印度西北部的兴都库什山口,来到了印度。


雅利安人 (注2) 当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是一个游牧民族,军事实力强大,非常生猛。所以他们进入印度之后,就通过战争, 征服了达罗毗荼人,把它们变成了奴隶。



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在外表上最大的区别,就是 肤色 。因此, 雅利安人 觉得自己 皮肤白皙 ,是 高等种姓 达罗毗荼 人皮肤 ,是 卑贱种姓


印度最早的种姓区别,就是这么来的。这套分类法被称为 “瓦尔纳” (Varna),原意就是“色”,意指皮肤的颜色。



所以,“美图秀秀”在印度市场很受欢迎,因为通过强大的磨皮和修图功能,低种姓的人就可以通过自拍伪装成高种姓的人。


上面这段是开玩笑的.....


之后,雅利安人内部因为职业不同,也出现了分化:搞宗教的被称为 “婆罗门” ,搞军事和行政的被称为 “刹帝利” ,普通人被称为 “吠舍”


而之前被征服的黑皮肤的 达罗毗荼人 ,就成了瓦尔纳体系中最底层的 “首陀罗”。



瓦尔纳体系的这套分类方式也并不是随便来的,它的理论来源其实是 印度教。


二、种姓制度的理论


印度有一部上古经典,叫 《梨俱吠陀》 ,是印度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收录了许多宗教、神话、自然和社会现象方面的作品,地位就跟中国的《诗经》差不多。



《梨俱吠陀》里有一首 “原人歌” ,上面记载到:


婆罗门 是他的 ,

( 两臂 )成为罗尼耶( 刹帝利 )

他那两 即是 吠舍 ,

从两 生出 首陀罗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之后,为了稳固社会秩序,又出现了一系列 规范种姓制度的法典 。其中最出名的是 《摩奴法论》 ,里面规定了各个种姓的工作,也就是上面所说的那些。


这三个高种姓,拿到的工作都还不错。那么最底层的 首陀罗 ,要承担什么工作呢?


“那位主给首陀罗只派一种业:心甘情愿地侍候上述诸种姓。”


这里实在忍不住不得不用这张表情包...


但首陀罗还不是最惨的。在它们脚下,还有 更惨的“贱民” 。到底有多惨呢?


贱民还有一个名字,叫 “不可接触者” :其他四个种姓,都 不能触碰贱民 ,连 影子都不能跟贱民交叉


贱民 走过的地方都要清理



贱民被 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连脚都当不上。


贱民所从事的,都是其他种姓瞧不上的 “低端工作” ,比如屠宰、捕鱼、理发、打扫卫生、洗衣服...


而且,就算天天打扫卫生,还是被其他种族认定为 “污秽” 的。



写不下去了实在是太惨了......


除此之外,高种姓的人还倒腾出了一系列乱七八糟的规矩:高种姓的人不能吃污秽种姓的人提供的食物; 低种姓的男人不能娶高种姓的女人,但高种姓的男人却能娶低种姓的女人 ......如此种种。


不过,这些制度虽然看起来森严,但在现实中却是 弹性 的。毕竟,瓦尔纳体系 来源于宗教思想 ,只是一套 理想中的社会制度 ,在现实中未必会原样执行。




但几千年之后,英国殖民者却让种姓制度变得异常僵化。


三、种姓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随着种姓制度持续发展,又出现了一种 “加提”(Jati) 制度。Jati比瓦尔纳更加严格,也在印度社会中起着更大的作用。


Jati的原意是 “出身” 。这一制度,根据出身和血缘关系,把人群分成了许多 界限清晰、相互隔绝的小群体, 每个群体都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和圈子,相互之间极少通婚。




英国人来了一看,哎,印度的这套传统文化很好啊!这么适合管理,一定要发扬光大!


于是,英国殖民者 按照种姓,将整个印度社会隔绝开来 ,不同的群体享有不同的职业、政治、经济待遇,并写进了法律。在这种 僵化的制度 之下,只有高种姓群体才能得到进入政府,或从事较好工作的机会。而低种姓的群体失去了上升机会,只能勉强保命了。



这种 一刀切的管理方式 ,严重 压制了印度社会的活力 。其实, 所有只顾管理者方便、不顾群众感受的的野蛮管理,都是对社会文化和普通群众的残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