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电建设计并主要施工黄河上游海拔最高、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青海玛尔挡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该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核心工程全面投产发电。电站年平均发电量达73.04亿千瓦时,有助于“西电东送”和“青电入豫”工程,对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和国家节能减排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玛尔挡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作为黄河上游在建海拔最高、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由中国电建设计和主要施工,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实现全面投产发电目标。
关键观点2: 玛尔挡水电站的技术创新。
项目团队在建设中遇到高原高寒、地质复杂等困难,但通过创新运用新技术,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将黄河上游的丰富水能资源转化为绿色电能。
关键观点3: 玛尔挡水电站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项目团队在建设中将生态保护置于首位,研发了新型分层取水工艺,以减少对下游生态的不利影响,并坚持“边施工、边恢复”的环保方针,开展植被移栽和野生动物救助等活动。
关键观点4: 玛尔挡水电站的经济贡献。
电站全面投产后,年平均发电量达73.0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此外,该项目还将有助于形成“水风光蓄”千万千瓦级全清洁能源一体化基地,对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和国家节能减排作出重要贡献。
正文
12月31日,中国电建全过程勘测设计
并承担主要施工任务的
黄河上游在建海拔最高
装机容量最大水电站
——青海玛尔挡水电站
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
标志着黄河上游青海段首个千万千瓦级
“水风光蓄”多能互补
全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核心工程
全面投产发电
实现“一年五投”目标
◆ ◆ ◆ ◆ ◆
玛尔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是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和“青电入豫”的骨干电源点,总装机容量232万千瓦,所在地平均海拔3300米,正常蓄水位3275米,是黄河流域在建海拔最高、装机最大的水电工程。由中国电建所属西北院全过程勘测设计,水电三局承担大坝及溢洪道工程,水电七局承担机电安装等工程,北京院、西北院分别承担部分监理工作。
电站地下厂房洞室埋深约200米,由主洞室及周边30多条辅助洞室群组成,主厂房洞室约25层楼高,总面积可容纳32架C919国产大飞机,配套的西北院勘测设计的750千伏超高压云杉变电站,也是国内海拔最高的超高压变电站。
项目团队依托自研的轻量化引擎为项目量身打造了玛尔挡水电站智慧管理平台。以建设期业务需求为抓手,促进建设期与生产期数据衔接,为玛尔挡水电站全过程交付提供了多源信息。深化数字孪生平台、数字设备手册、机电设备模拟、理论仿真培训等智能化应用,为电站后期可靠运行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撑。
面对高原高寒、地质复杂等困难,项目团队坚持“守正创新、科技赋能”理念,创新运用多项新技术,攻克高海拔大坝填筑、中浅埋大跨度地下洞室群围岩整体稳定性等多项技术难题,将黄河上游的丰富水能资源转化为了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
机电安装过程中,将原本15节大重量机坑内吊装作业改为在车间提前焊接,总工期缩短一半;利用数字化技术控制吊装精度,减少人为操控调整,减小误差,实现精准定位吊装;创新采用高寒高海拔区域高强钢蜗壳焊接工艺,提升环缝探伤一次合格率;在国际国内常规水电站范围内,首次应用智能化管路预制技术,提高工艺,节约现场管路配装工期。
项目团队在建设中始终将生态保护置于首位。研发了业内首创新型分层取水工艺,即:采用分层立式导叶阀。该分层取水工艺可快速有效地控制水库低温水下泄对下游生态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边施工、边恢复”的环保方针,多次开展植被移栽,野生动物救助等活动,对可修复区域实施整体性生态修复,对不可修复区域进行改善,成功打造边坡点状绿色景观空间工程。
作为“西电东送”和“青电入豫”骨干电源点,电站全面投产后,年平均发电量达73.0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下一步将以玛尔挡水电站为依托,发挥周边新能源资源优势,形成“水风光蓄”千万千瓦级全清洁能源一体化基地,将对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家节能减排作出重要贡献。
编辑:饶舜
审核:钟洪明
素材来源:西北院、水电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