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最期待分级诊疗,既方便参保群众就医,又能合理使用医保基金,何乐而不为呢?为此,近年来,为推动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各地医保普遍实行了差异化的支付政策。
如重庆职工基本医保规定,在一级医疗机构住院,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为200元,而三级医院则为880元,后者是前者的4.4倍。广西柳州市的这一比例达到了7倍。沈阳市居民医保门诊规定病种有一条政策: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报销比例为85%,而在特大型三级医院的报销比例为55%,差距拉大到30个百分点。住院方面,成年居民在一级医疗机构的起付线为200元,报销比例为90%,在特大型三级医院的起付线为900元,报销比例70%。
据了解,全国各地医保均实行了向基层倾斜的支付政策。然而,其引导作用微乎其微,参保人员依然涌向三级医院。
数据和案例证实:南京市医保门诊统筹实行以社区卫生机构为主的首诊、转诊制,未经转诊医保基金不予报销支付。在职、退休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70%和75%,比在三级医院高10个百分点。但政策运行5年来,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就医人次和就医费用占比均呈下降趋势。
其中,就医人次,2014年无等级医疗机构比2010年下降6.05个百分点,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分别上升0.55、2.55、3.24个百分点;就医费用,2014年与2010年相比,无等级、一级、二级医疗机构分别下降0.09、2.52、3.42个百分点,而三级医院由2010年的41.41%上升到2014年的47.43%。
分析原因,主要是在现行体制下,各种政策导向导致优秀医生积聚在高等级医院。据南京市定点医院医生库统计分析,全市医生总数为20029人,一级及以下、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3.32%、22.16%、54.52%;副主任医师以上高级医师占比分别为12.6%、17.48%、69.91%。
全国的情况:2013年医保住院人次总计6284万,其中三级、二级和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构成比分别为49%、36%和15%。这就意味着85%的住院人次都进了三级和二级医院,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80%的健康问题解决在基层”的目标恰恰相反。到2014年,职工医保统计数据显示,在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分别为50%、35%、15%,三级医院的住院人次比上年又提高1个百分点。
那么,患者和他们的亲人为何舍近求远,不辞辛苦、不惜花钱,投奔大城市的大医院,找名医?说到底,他们寻求的是在基层、农村、边远地区一直缺乏的优质医疗资源,是跟着优质医疗服务走,而不是跟着报销比例走。生命与报销比例孰轻孰重?谁都掂量出来。
实行收支两条线和基药制度后,使本已冷冷清清的基层医疗机构雪上加霜,谁会选择缺医少药的基层呢?报销比例在生命价值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这是老百姓理性的选择。
还要看到,为助推分级诊疗,人为拉大基层与大医院的支付比例,这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相悖。医疗保险讲求购买服务的性价比、基金绩效,即购买物有所值的优质医药服务,谁的质量好且价格合理就买谁的。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目的是化解医疗经济风险,保障人民健康,而不是为了保分级诊疗。过去几年的实践表明,拉大基层与大医院的支付比例,花了冤枉钱,还使社会对基本医保的功能产生怀疑,引出了一个“大病保险”的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