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投资
搭建专业的产业链研究社群。通过汇集产业专家、行业分析师、PE/VC、上市公司及实业高管和职业投资人,一起进行深入、全面、前瞻性的产业链研究,发掘股权、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专业咨询请联系i投资(itouzi1)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价值投资家  ·  2月7日操作公开,今天中午大盘3315.41 ... ·  昨天  
价值投资家  ·  2月7日操作公开,今天中午大盘3315.41 ... ·  昨天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最后的空头 ·  2 天前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  【研讨会】2月22-23日,企业出海防骗指南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投资

境界 | 看懂了冯友兰的人生四重境界,才可谓看懂了格局

i投资  · 公众号  · 投资  · 2017-09-21 17:36

正文

来源 | 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人生在世,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也有境界高下之分。有的人,终其一生为钱谋、为权谋,自以为做人很成功,但实际上,他不一定是一个境界很高的人。有的人安贫乐道,利他忘我,尽管没有捞到一官半职,但也不一定是境界很低的人。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过,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他认为, 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你属于哪个境界呢?



第一重境界:自然境界

冯友兰先生说:“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自然境界,就是人生的最低境界,无非就是吃饭穿衣,过去农家妇女有个口头禅,叫“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穿衣、吃饭,是人生最基本的事情,也是最低境界。有个笑话讲:说是张家口那边大草原,一个小孩在放羊。大人打趣问他,你放羊干什么啊?放羊卖钱。卖钱干什么啊?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啊?生娃。生娃干什么啊?放羊。


活在这个境界里的人,驱使他们做事情的动力大都来自于人的天性,而评价事情的标准,要么是社会上早已约定俗成的规则或社会习惯,要么就依照他们自己的本性,他们也未曾了解到这样做事的意义。


著名学者、复旦大学王雷泉教授曾说过:“人兼具动物性、社会性和超越性,可以下堕为畜生,也可以提升为圣贤。”其实活在自然境界的人,就是动物性的展现。


《礼记·礼运》中有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其实社会上大多数人就住在这一层,吃喝玩乐,糊里糊涂地来到这个世间,麻木地、醉生梦死地活了几十年,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人生的意义、目的,别人怎么过,自己就怎么过,大家怎么过,自己就怎么过,最后还是糊里糊涂地、怀着恐惧与遗憾离开这个世间,一辈子都活在动物的层次上。


但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呢?老子曰:“ 吾之所以大患,为吾有身。” 人和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而其它动物没有。混吃等死的人生,毫无意义可言。


第二重境界:功利境界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冯友兰先生认为,自然境界的上层就是功利境界。


在这个境界里的人,判断事情的标准是以个人为中心考虑和决策的,“利己”是一切的核心。


人温饱以后要富足,富足以后要权力,权力以后还要有影响力。《好了歌》中说:“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功名这类东西,都属于功利境界。


但功利也是有境界之分的。如果出发点是为自己,而不计后果,那么,这只是功利境界的初级阶段。尤其是损人以利己的人,更是初级中的低级层次。


功利境界,还应是出发点为自己,同时不有损他人的利益。孔子也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为己的同时,也需考虑到结果,不能有损于他人。我们大多数所谓“混”出来的人,不过是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而已。


利己本是道德中立的,但过分地利己斩断了自己与世界相触的机会,缺乏同理心,难以被感动,难以发自内心地因别人的快乐而快乐。


最苦的就是在功利境界的人,每天呼朋唤友,每天高朋满座,每天被很多人需要,每天没有时间,能力让你达不到无为而治,做不到出世入世,所以分不清此岸彼岸。


功利境界的高级层次则是,出发点为自己,同时也让他人得利益。曾国藩曾问赵烈文:“众皆出我下,奈何尽归胡公(胡林翼,同时期湘军将领)?”赵曰:“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财,不走何待?”曾曰:“当如何?”赵曰:“集众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曾闻之甚然。


在曾国藩儒家思想的境界中,捞功名,谋财利是小人所为的,所以他容不得这种人和事情。但赵烈文给他上了一堂人性之课,让他明白了人性是功利的,且提出了这句“集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的名言。


第三重境界:道德境界

冯友兰先生说:“了解到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如果说功利境界还是为自己,希望自己脸上有光,耀祖光宗,那么道德境界,就把别人的生命和我的生命看得同等重要,正所谓“正其义,而不谋其利”。


功利境界的人与道德境界的人两相比较,前者以“占有”为目的,后者以“贡献”为目的;前者是“取”,后者是“与”;前者即使“与”,最终仍在“取”,后者即使“取”,最终仍在“与”。


《孔子家语·好生》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意思是,楚王游玩时丢了一张弓,手下人想去寻找,楚王阻止说:“楚国的王丢了弓,得弓的也是楚国人,何必去找呢?”而孔子听说这事后则不以为然,认为楚王的心胸尚不够宽广,他说:“可惜楚王的胸襟还不够大,失弓的是人,得弓的也是人,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呢?”


可以看出,儒家所展现的境界更高一筹,在孔子的心目中,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无须分国别,这就是所谓的道德境界。


此境界中的人,出发点不是自己,而是社会,是大众,以社会之福祉为自己奋斗的意义。这类人,即是儒家所谓君子,君子喻于义,已天下为己任。


第四重境界:天地境界

对于天地境界,冯友兰先生解释说:“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的人,其行为是“事天”的。此境界的人有最高层次的觉解,不仅了解社会的“全”,而且了解宇宙的“全”。他自己不仅是社会一部分,行为与社会有干系,对社会应有贡献,而且是宇宙的一部分。


他的生命力量来源于天地,真阳充沛;他也以自然界的最高法则为信仰,不计得失,不惧生死——生是一种能量的聚合,死是一种生命能量的散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