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市场良性发展秩序建立的同时,也有不少违规现象的发生。近日我们发现这些反复出现的违规现象,正极大阻碍着电影市场的持续发展。
北京商报 | 卢扬 王嘉敏 唐然
知名院线偷漏票房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今年以来已分批次公布了24批违规影院名单,上百家影城榜上有名,涉及多条知名院线。随着电影市场的逐渐升温,大量资本与热钱涌入,让行业极为诟病的偷漏瞒报票房情况逐渐增多。
偷漏瞒报票房情况逐渐增多
有数据显示,
过去几年全国电影票房至少有10%被“偷走”了。按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40.69亿元计算,被“偷走”的数额高达45亿元。
今年3月,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针对《叶问3》所涉及的3200万元虚假票房下发了处理意见,但是不少人却认为处罚力度太轻。除了勒令发行方停业1个月外,剩下的处罚只是严重警告、谈话、通报批评,没有实际意义。
但这一情况即将得到改善。于明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电影法》,对偷漏票房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电影院未如实统计销售收入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电影主管部门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偷漏票房这一市场顽疾,即将由违规行为升级为违法行为。
非法传播便利盗版
除源头母带、个人盗播盗录外,身扛抵制盗版重任的电影院有时也会成为盗版影视作品的传播渠道。
影院私挪服务器造成电影被非法传播
据悉,山东奥卡新世纪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下的山东东营桐凤影城,北京红鲤鱼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下的山东东营坤明影城,
私挪服务器且造成分账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电影视频被非法传播
;河南奥斯卡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下的河南周口淮阳星幻影城,
曾因偷拍盗录分账影片《007:幽灵党》,使电影视频被非法传播;江苏邳州新华国际影城等影院也因盗录盗播现象被通报过。
有数据显示,
国内电影产业每年因为盗版造成的损失预计超过10亿元,其中盗版给特效类电影带来的损失在10%-15%之间,给非特效剧情类电影带来的损失则为20%甚至30%。
为了遏制盗版,影视产业链各方也在加大监测力度,今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质检所与瑞士NexGuard公司签署独家水印保护授权协议,将运用NexGuard提供的水印版权检测技术,为片方、发行方及影院方提供版权保护服务。
虚假宣传误导消费
除此之外,据业内人士透露,现阶段部分影院为了引诱消费者而进行误导性宣传也是影院存在的违规现象之一。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隶属于广东大地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的辽宁沈阳铁西今世界影城,就因与某“视听馆”使用同一电子显示屏,任其进行“不受上映档期限制、随到随看”的不当宣传,误导、欺瞒消费者而被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披露。
随后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对这家影院给予警告,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委会也取消了这家影院当年一季度电影专项资金先征后返及各项资助和资励资格。
部分影院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吸引更多消费者,便会出现虚假宣传的现象,这也体现了院线对旗下影院的管理上还存在很大疏漏。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虚假宣传等影院在实际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会给消费者带来一些经济上的损失,或者影响到消费者的视听感受,这是消费者向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举报的重点内容。
之所以将这些内容进行披露,就是希望把影院的违规现象置于公众舆论的监督之下,让更多的人关注影院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情况,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更快、更好地对违规现象进行核实,并做出处罚。
【业界声音】
面对偷漏票房、非法传播、虚假宣传等反复出现的行业乱象,想要根治并不能仅靠一人之力,一时之功。市场管理者、院线影院自身以及消费者,都需要承担一份责任,共同营造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维护行业的整体利益,促进电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曝光台上披露的问题很多都来自一些新建的影院,部分新建影院由于存在较大的经营压力,再加上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法律素养,有时为了盈利不惜铤而走险,容易出现侵权和偷漏瞒报票房的问题。
随着管控的升级,影院偷漏票房的技术含量也逐渐提高,目前使用双系统偷漏票房、捆绑销售小食品等变相偷票房的方式也屡见不鲜。
对于此类行业痼疾,在法律法规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可以使行业更加透明。
对于不合理的出票行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在网络上“晒”出来,同时,拒绝手写票、废票,积极验证收到电影票的真伪并及时留图举报、扩大偷票房科普影响力等行为,都足以成为减少偷票房的重要力量。
对于电影放映终端出现的问题,所属院线也需要负起相应责任,因为这些违规现象最后抹黑的还是院线自身的品牌。目前中国有超过4万块银幕,但是这些影院的经营质量却良莠不齐,在此情形下,院线要对旗下影院进行管理和控制,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维护规则,建立起自身的运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