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财税局一则招标公示引起千层浪,杭州行政区或将改变。
信息来源:http://ww2.zjzfcg.gov.cn/new/dyly/1089233.htm
那么基于这则公示,杭州有可能出现的行政区变化是哪些?
猜想一,上城区和下城区合二为一
可能性:接近80%
论据一:招标公示中提到,杭州有的行政区过小。杭州行政区过小的也就上城区和下城区了,一个18平方公里、一个31平方公里,两者相加才是49平方公里,而且两者相连,所以合并大有可能。
甚至可能上城、下城、拱墅区一起合并。
论据二:其他城市有类似行为。无锡在2015年进行行政区域划分时候就是将原市中心最成熟的3个小的老区进行了合并,崇安区(16平方公里)、南长区(23平方公里)、北塘区(31平方公里),合并设立梁溪区。
影响,可能利好下城区。上城区在教育资源上绝对是牛逼的,而下城区刚好在教育资源上是弱鸡。那么上下城一合并,下城区新建学校是由胜利小学托管也将成为可能。
猜想二,未来科技城、老余杭、闲林组合成新的经济区但行政上依然属于余杭
可能性:接近60%
论据一:招标公示中提到,杭州有的行政区过大,
不利于管理
。余杭有1000多㎡公里,显然是属于过大的。并且,余杭区跨度还非常大,从临平到未来科技城估计要1小时行车时间。
行政划区上的不便利在
未来科技城是比较突出的,因为很多未来科技城项目的审批流程之类的要跑到临平,这显然是不利于未来科技城发展的。
论据二:这次行政区调整的目的之一就是使行政区和经济区匹配,而未来科技城一片具有明显的产业特点。杭州新设行政区(或经济区)基本上以产业为导向,滨江区(行政区)、大江东(经济区)、下沙(经济区),所以设立一个以产业为导向的新区大有可能(经济区或行政区)
论据三:杭州设立经济区但是不独立划分行政区的案例较多:下沙属于江干区,但是基本上都是独立的也不归江干区管;大江东属于萧山区,但是基本上是独立的也不归萧山管。
未来科技城片的税收对于余杭区显然是巨大的,所以直接分割出去独立新设行政区的可能性较低,余杭也不会同意,所以设立类似于大江东、下沙这样的经济区的可能性比较大。
影响,可能利好闲林、老余杭、未来科技城,明确未来科技城地位,很多手续将简化,未来科技城片发展将更加快速。
猜想三:桐庐县变桐庐区
可能性,接近50%
论据一:招标公示中提到,国内许多大城市郊县全部改区的调整,以实现中心带动周边县域发展,这显然就是暗示杭州要去除县域行政区。
论据二:兄弟城市南京、武汉、广州等早就实现了无县域行政划分了,对于杭州来说要做大,必然要走这一步。
论据三:为什么是桐庐?桐庐是离杭州最近的县域,所以如果有县域变成区,那么桐庐可能性是最大的。
影响,可能利好桐庐,毕竟从县变区了,只要不限购,可能会成为投资客的重点照顾区域,就和当年临安刚变区一样。
猜想四:闻堰、之江、富阳、浦沿片形成三江口新区
可能性,接近20%
论据一:
招标公示中提到,杭州有的行政区过大,
不利于管理
。萧山有1000多㎡公里,而且萧山中心比较明确在市心路和金城路两侧。闻堰等镇却远离萧山中心,所以一直也不受萧山待见,在城建、配套(学校、商业等)等投入远远不足,导致了区域发展较为落后。显然,闻堰等镇的落后和混乱是行政划区带来不利于管理导致的,所以将闻堰等镇从萧山区划分出去也较为合理。
论据二:三江口新城之前概念被提出的时候,大家都嗤之以鼻,包括我在内。因为三江口新城跨越了4个行政区,萧山、西湖、富阳、滨江,这样的一个新城怎么可能发展的起来。但是现在来看,ZF不会白痴到提出一个完全不可能的概念,所以可能是为了行政划区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