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这个时代适应得越好,就越有可能是下一个时代最大的失败者。
——这是年初上映的纪录片《燃点》中,猎豹移动CEO傅盛的创业感言。这些在商海沉浮中厮杀过来的创业者,领略过的站在舞台中央的高光时刻,也在孤独的绝境中黯然度过人生的至暗时刻,他们的话值得我们深思。
登上山巅的戴尔
上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进入美国市场。当时的IBM、康柏等电脑公司都是以零售店作为渠道进行销售。由于这种传统模式资金回流速度慢、库存率高,包括零售店租金、人工成本以及渠道分润的销售成本也在蚕食着利润;另一方面,电脑的更新速度快,长时间的库存和积压使得这种电子消耗品的折损率极高。传统模式的种种弊端被极具商业天赋的迈克尔·戴尔看在眼里,并成为他进入市场的切入点。
1984年, 19岁的戴尔成立了戴尔电脑公司。他利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将直销模式引进了电脑销售领域。客户可以先通过电话告知所需电脑的配置,等客户付款后,戴尔公司才开始组装电脑,然后寄送到客户家中。戴尔不需要太多流动资金周转,没有库存,没有零售店面成本,更没有技术过时的风险。在90年代中期,戴尔的平均库存时间在6到13天,而竞争对手的库存时间为75至100天。没有价格风险隐患的戴尔再加上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让它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用户提供大量质优价廉的组装电脑,既满足了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的灵活需求,又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戴尔“定制+直销”的全新销售模式所向披靡,无往不胜。1999年已经超过IBM、康柏、惠普等公司成为最大的个人电脑供应商。迈克尔·戴尔也连续多年在《福布斯》财富榜上排名前十位。
福音背后的诅咒
如此完美的商业模式,简直找不到任何瑕疵。但所有的成功都有期限,所有福音中必暗含诅咒,戴尔模式同样潜藏危机。
戴尔在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仍然将直销作为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力图通过这种模式在每个国家都抢占到最大的市场份额。僵化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忽略了本土化的营销策略。另一方面,手握直销秘笈的戴尔轻视了供应商的作用,也漠视了系统集成商的存在。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脑价格持续下跌,个人的台式机市场趋于饱和,人们更倾向于轻薄、便捷的笔记本电脑。再加上面对电商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兴起,戴尔引以为傲的直销优势显得难以招架且不堪一击。那曾经让人无比感动的定制化生产策略现在看起来却显得那么空洞与冰冷,无法满足当下消费者高标准的品质要求与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诉求。
戴尔的战略如此明确,核心竞争力异常强大。以致于
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严重固化的思路使其对自身战略的调整变得失灵。
成功的逻辑竟然成为一种悖论,把它引向衰败。
与其说是环境的变换使得戴尔不能适应,不如说是戴尔被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绑架。
戴尔与恐龙
戴尔的遭遇让我们想到了曾经称霸地球的一个物种——恐龙。
在6500万年前,地球曾是恐龙的天堂,适宜的生存环境使得它们一度成为这个星球的霸主。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现在仍然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科学家有许多猜想与假设,其中一个假说认为由于恐龙获取食物范围广泛,因此体型庞大。突然有一天,地球表面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火山喷发导致温度变化,恐龙赖以生存的单一生态系统受到重创,食物链出现断裂,它们的能量供给严重不足,导致如此强大的物种遭受灭顶之灾。
戴尔就像是称霸地球的恐龙,它在向世界彰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市场的坐标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到底是“适者生存”还是“不适者生存”?
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提出“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而哲学家舍勒却说“不适者生存”。到底他们谁说的对?其实这两条理论互为补充。
达尔文“适者生存”中的“适”是“适应”的意思——能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而舍勒“不适者生存”中的“适”是“舒适”的意思——远离舒适区的生物得以存活。
也就是说,只有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一味沉浸在舒适的环境中,反而被安逸所绑架,无法适应环境的变迁。
“不适者生存”是一种心法,“适者生存”是一种技能。先有不适者生存的心法,才能磨炼出适者生存的技能。
回到纪录片《燃点》当中,影片所记录的十几位创业者分别处在创业历程的不同时期:有人已经带领团队在美国上市,有人在跌宕起伏中失眠与煎熬;有人已经获得几轮风险投资,而有人却在失败的萧条中黯然离场……
所有的创业者都深深慨叹创业维艰,但同时他们又用生命与热情拥抱着不确定的未来。
papi酱说:风向变得非常快……
马薇薇说:当一款产品成功的时候,还不能说自己成功,那有可能是运气好……我只是在运气和能力范围之内不断地实验而已。
傅盛说:你对这个时代适应得越好,就越有可能是下一个时代最大的失败者!
也许
在创业者眼中,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只有在时代的变迁当中,他们才会有机会。
没必要去追逐已经被美化的成功商业模式,成功的商业可能根本没有既定的模式。只有将对市场极具敏感的弹性应变策略写入自己的基因才是真正的硬核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