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检验项目价格规范治理后,又一重要价格治理成果,为300多万需要化疗及长期输液的患者带来好消息——中心静脉给药将迎来降价!
国家医保局2月21日发函,向各地通报中心静脉给药价格综合治理成果,涉及输液港(PORT)、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相关费用将于近日调整到位。
中心静脉给药是一种通过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如颈部、锁骨下方的静脉直接输入药物的方法
,既是肿瘤患者化疗所必需,长期依靠营养支持的老年、体弱患者也用得上。
总台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去年12月以来,国家医保局集中开展中心静脉给药价格综合治理,通过治理耗材价格,规范服务价格,提高中心静脉给药装置和服务的可及性。
据统计,
每年全国约有300多万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给药装置
。长期以来,中心静脉给药的耗材价格明显偏高,患者负担重;与此同时,各地输液港植入医疗服务费用也有高有低,差异较大。对此,国家医保局集中开展中心静脉给药价格综合治理。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医药价格处负责人蒋炳镇表示,将
重点关注流通领域中的价格虚高现象
,指导各省医保局对多家企业进行约谈,督促压缩流通环节的加价,适当调整终端价格,让利于患者。
同时,该措施不涉及品牌替换,对生产厂家来说影响有限,维持了临床使用产品的多样性,也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
-
中心静脉置管
的总体费用从850元左右下降到450元左右;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的总体费用从3000元左右下降到1300元左右;
-
输液港
的总体费用从6000元以上下降到1300元以上。
据介绍,这次价格综合治理将耗材降价的部分空间用来优化医疗服务价格,有利于患者获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中心静脉给药治疗效果好,需要依靠医务人员的高水平服务。这一技术劳务类医疗服务项目,此前各地价格差异大,少数省份价格畸高,大部分省份价格偏低,
医务人员对此反映集中。
此次综合治理借助“降耗材”的窗口期,统一规范相关价格项目名称和价格水平。
蒋炳镇表示,此次调整统一规范了相关的价格项目,同时统一规范全国的价格水平,指导少数高价省份适当下调医疗服务价格,同时让其他省份适当上调价格,实现地区之间医疗服务价格相对均衡,更好地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据了解,涉及调价的21个省份均已发文调整相关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并
于2025年1月1日起陆续执行新的价格政策
。例如——
-
北京
将输液港植入项目价格从250元调整至500元;
-
广东、天津、山东
等少数省份输液港植入项目从1000多元调整至700元左右。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护士长孙文彦表示,价格结构的改变大幅度地降低了耗材的费用,提高了人工操作治疗的费用,也体现了对护理人员以及医务人员价值的重视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