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不是什么都能干,但似乎 AI 又什么都能干。
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能用;以及不同场景下怎么用。
能判断好,才能让 AI 的价值最大化。
分享两个让 AI 物尽其用、在合适的场合发挥作用的分析/判断方法。
大前提:理解 AI 生成式的原理、了解因为生成式带来的能力边界。
不清楚的话,可以看:
让AI大模型正确使用 CoT思维链工作
方法一:从工作出发
根据工作的特性来判断是否可以让 AI 来承担或者协助完成。
下面是一个拆分工作特性的两个维度,你可以有更多的维度。
第一象限是复杂度高、决策难度高的工作,这类工作人都搞不清楚,很难直接交给 AI 做。
这时候,推荐使用 Copilot 式:人主导,AI 辅助。
第四象限是决策难度高但复杂度低的工作。这类工作大部分是单线条流水线式的,只是在一些关键节点需要人来决策。
这就可以把工作流拆开,把简单的工作“外包”给 AI,人来汇总 AI 处理的前序流程输出,做决策。
第三象限决策难度低、复杂度低,大抵都是些“只要安排明白,小学生都能做”的事。
直接抽象流程,让 AI 全权负责就好了,人工换 Agent。
第二象限是复杂度高但决策难度低的工作,这类活看人。梳理出来就可以 Agent,捋不出来就 Embedding。
方法二:从人出发
分析方法跟第一种差不多,只是把主体换成了人。
从“你会不会做”、“你关不关心结果”两个维度来分析。
内容如图,不再赘述。
这是一个比较早期的PPT,那时候只在“串行”和“并行”两个维度做了拆解,可以用方法一里的三种 AI 用法重新拆一下。
还有一个认知:既然赶上了 AI 好时代,就要让这好机会价值最大化。
小认知:使用 or 利用
会用 AI,确实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还不够。
会用 AI,除了让自己工作效率变高、领导发现后给你安排更多工作但不涨工资、还因为你效率高裁掉了其他同事外,没啥别的用处了。
要真正“爽到”,得学会“利用”AI。
比如:
- 你会用百度搜资料并不能创造额外价值,但如果你会利用 SEO 机制,建站、搞流量、卖广告,就能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