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世相
每天最后一分钟,提供有物质基础的都市生活价值观。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51好读  ›  专栏  ›  新世相

往事不能重来,那它有什么意义? | 关于“高考重来”的一些话

新世相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6-12 23:59

正文

这是 新世相 的第 378 篇文章



往事不可能重来一次,而这正是往事的意义。



3 天前,新世相主办、一加手机冠名的 如果高考可以重来 活动发布后,我收到最多的质疑是:既然明知道过去不可改变,那么做这件事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过去 3 天里,在线下,我们邀请了 67 个人到高中考场重新体验高考;在线上,大约 100 万人通过我们的页面,重做了自己当年那些高考试题。

 

下面要讲的,包括我们为什么策划这个活动,参加的人和他们的故事。而最后我想说的是:往事的确不能重来,但我们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回那些痛苦喜悦交织的时刻,并慢慢从中找到了现在的样子。




每年高考期间,感慨最多的都是早就考过的人。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激烈的,很少有人无动于衷。


不只是想说“高考”。每个人都有一些无论过多久、回想人生都避不开的关键时刻。它的典型特征是,痛苦和快乐交织,既怀念又恐惧,在心里构成一种魔力,一碰就发抖,忍不住想流泪。


我意识到,很多人在那里留下了一点东西:有人觉得自己的人生从那一刻开始走下坡路;有人从那一刻失去了信心和勇气;有人在那里留下了一个恐惧的自己,直到现在还没有解开心结。


但很少有人有机会真切、面对面地回到那些难忘的场景,找回丢在那里的东西,面对始终没有被彻底解决的恐惧。


我忍不住想,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人们会愿意吗?



 

说实话,要真的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并不容易。7 天时间,我们相当于从头组织了一次“微型高考”,我好多次都觉得这件事应该放弃


每年高考,都有很多人议论这个话题,里面有温情、有怀旧,但我觉得,很多都“轻轻的”。就像人们对往事的态度:匆忙地看一眼,很少正式地做一次重逢。


这一次,我们不想再轻轻地碰一下高考这个话题。既然每年都在谈,这次,我们想让一些人真的“回去”。


在线上,我们做了件很笨的事,请 25 位大学生连续工作了 4 个整天,把恢复高考后 40 年各省份的试卷全部整理出来,大约有 1700 份。


在线下,我们也尽力真实地模拟一次高考。我们得到了非常优秀的私立中学——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的支持,把考场设在高三学生刚腾出的教室,那里还挂着高考前准备的励志条幅。我们请了真正的保安、监考老师和参加过阅卷的老师,想方设法地为每个人准备了当年的一份试卷,反复打印试卷和答题卡,希望接近真实效果。


——毕竟那么多年过去了,最后到达现场的 67 位考生,有人离高考已经过去了 18 年。往事是不能重来,但我希望,当人们被送回当时的气氛,那些被时间慢慢遮掩的情绪、感受,会最大程度被激活。

 

然后,我们可以一起认认真真地,面对一下当时的自己。

 

 

 

这是其中一些参与者面对往事的感受。

  

1.陈琳,36岁,1999年山东文科考生


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八年,严格来说,是十七年十一个月。印象里那三天一直在下雨。


这次一坐进考场,没让眼泪流出来,但心里已是倾盆大雨。有些同学、老师,再也没见过了。那时没有手机,没有相机,没有任何可以记录下高考结束那一刻大家的样子,也很久没有过这样的集体生活了。


十八年了哎,一个婴儿,十八年都成年了。这也许是此生最后一次高考了。



2.格大美,26岁,2009年吉林文科考生

 

“现在想,高考是人生中最轻松的一次考试,它有答案有老师。可后来生活里的每一道题,都没有答案。”——摘自活动中的高考作文《别重来,重来的未必超越当初》

 

工作之后一紧张就做高考的噩梦,想破了这个梦。开考前那大约30秒的铃声,让人穿越回八年前夏天。好像一切可以有重新来过的机会。铃声好像是时光机按钮。


挺喜欢《杀鹌鹑的少女》里的一句话: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3.龙潇,24岁,2012年湖南理科


“高中时你喜欢2年的男生,上大学后你们在一起了。只是不到半年,你们就已经分手……15年的夏天,你因找不到实习,在宿舍楼梯间绝望地哭泣。可是你不知道,接下来的一个月你收到了2家世界500强的offer。”——摘自活动中的高考作文《重返17岁》


最近裸辞失业在家,对未来充满迷茫,很想重新体验当年高考的感觉。结果发现,高中无论多复杂的问题,都愿意挠破脑门思考到底,现在遇到稍微复杂一点事情就想逃避。

 

我想站在起点,回望来时的路,我想站在起点,重拾那时的坚定和勇气,我想站在起点,对那时的自己说,Do take it easy,也想谢谢始终善良,始终充满希望的自己。



4.宋铮楠,32岁,2005年吉林文科 



“十年前我在模拟考试中写过一篇作文《十年后的我》,文中28岁的我是中国的经济部部长,被评为满分佳作;十年后的我刚刚结束一个三小时的会议,眼睛干涩,坐在出租车里琢磨明天中午起床后该一个人看电影还是约人k歌。”——摘自活动中的高考作文《十年·拾年》


拿起笔在语文试卷上写下自己名字时,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了。还残存着10年前作文落笔那一刻的记忆,像为后来的一切选择埋下伏笔:稳妥的作文题目,稳妥的分数,稳妥的大学志愿,稳妥的工作,稳妥的人生。


看到数学卷子时脑子是空白的,最终数学得了35分,我这28年来数学考得最差的一次,但也是我最骄傲的一次。


这不是一次与高考的告别,更像是借着这张考卷跟十年前的自己对话。回想起那些以为已经忘记的勇敢轻狂固执坚持。



 

是的,往事不可能重来。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次“如果高考可以重来”并不能让谁重新选择人生。但是,我也知道,很多人此后的生活,会被某一个时刻所影响,我相信,有些场景,人们总得回去,解开打死的结,找到丢在那里的东西。


这也是我希望新世相能提供的一种内容价值——在自己身上,找到生活不可缺少的力量和信念。


然后,我们可以热热闹闹地往前走。


 



感谢冠名方一加手机,它用照片进行了这次线下活动的全程记录。一加手机的口号是“不将就”,希望你能借这些照片,记住高考时的那个不将就的你,并用同样的态度继续生活。



感谢众多合作媒体和平台,它们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也让很多人通过直播的方式,看到了现场发生的事。


直播媒体支持:腾讯新闻    网易新闻    

发起媒体支持:界面新闻
体验媒体支持:Pingwest品玩    钛媒体

互动媒体支持:bilibili直播        移动直播平台:一直播



在活动过程中,秦岚、万茜、关悦、李梦、谭卓、张宥浩,以及独家电影支持《芳华》的6位主演,一同在社交网络上倡导人生的高考精神。


我们每个人都不指望人生会重新来过。正是这时间的唯一性,决定了我们会后悔、遗憾,会更加认真地对待眼前的选择。


但在所有我们奔跑着或蹒跚着经过的人生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我们必须回去面对、解决的东西,和一些可能被丢失了、需要我们找回的东西。





  晚祷时刻  


在你的人生里,有哪一个你需要不断回去面对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