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夏天的陈小舒  ·  这套书必入!用穿越故事带孩子亲历7朝! ·  20 小时前  
夏天的陈小舒  ·  这套书必入!用穿越故事带孩子亲历7朝! ·  20 小时前  
国家人文历史  ·  晚清的“费洋古”们,在海外经历了什么?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为 ... ·  3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当代学术日记中的学术生存秘法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大宋朋友圈 | 你是什么垃圾?权威解读分类常识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7-23 11:30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大宋朋友圈/每周二更新/宋慧敏(撰文)|



三四七


垃圾分类不需要很强的技术性,垃圾人的分类操作性却很强 因为没有统一的甚至近似的标准 唯一能做的, 是遇见如卢多逊一样的垃圾人,躲远点,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不然的话坑太多,连环跳摔坏筋骨不说,还让你特有挫败感。



卢多逊不但给政敌比如寇准挖坑,对他自认的好朋友也会技痒难忍,挖坑和落井下石已经成了他的日常。


宰相李昉为人谦和大度,和煦如春风的李昉字典里没有对立、敌人这些字眼。 卢多逊时常说李昉是他最好的朋友,但是这个好朋友太完美了,卢多逊羡慕嫉妒到怀疑自己和李昉的人生。每天下班回家回访李昉的言行,硬生生凭着自己的才华和敏锐从鸡蛋里挑出一根“鱼刺”,然后把这根莫须有的“鱼刺”放大成牛棒子骨,在各种场合大肆渲染。


好多同事看不惯卢多逊打着朋友的旗号说人家是非,悄悄地告诉李昉离卢多逊远一点,能多远就多远,李昉淡淡一笑说走自己的路,让他说去吧。 可是,人人都在合适的时间提醒李昉远离垃圾人,李昉嘴上不说,心里也是不那么淡定。 直到有一天,宋太宗赵光义说卢多逊在朕面前说你的坏话,朕不信,你还是离他远点。 李昉这才在上班站队时和卢多逊拉开距离。 垃圾分类不需要权威,垃圾人甄别需要权威,善良的权威。


东风夜放花千树,赵光义正月十五元宵节率领群臣在城楼上赏花灯与民同乐。 赵光义左看右看发现少了老同志李昉。 老同志可是我天朝的一笔不可多得,多得也没有的财富,是天朝发展壮大的功臣。 他马上让人把李昉请回来,给老同志设一个离自己很近的专座,把自己酒杯中的宫廷玉液专用酒倒进老同志的酒杯。 然后满怀感情的用一支深情的歌代替祝酒词: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 谁能与我同醉,李昉这个老同志在朕身边二十年,和朕相知年年岁岁。 李昉先干为敬,然后谢主隆恩,心里的台词伤感而又缠绵: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君臣放眼灯火辉煌人头攒动的十里长街,自豪感幸福指数一路攀升。 赵光义心中小资加摇滚: 灯初上夜未央,来往的人多匆忙。 李昉说国泰民安盛世太平, 他们都是来朝圣的,感谢陛下带来了光明,带来今天幸福生活 赵光义点点头,百分之百认可李昉的话。



酒过三巡,赵光义又说起他们君臣当年赋诗唱和的情景,讲真李昉的诗写得真不错,他自幼钦慕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要不是妈妈坚决反对,他也会像唐朝那个粉丝一样把白居易的诗刺青在每一寸皮肤上,但是李昉把偶像的诗刻在心里,活学活用,消化吸收,虽然不曾达到老妪能解的高度,但也深得同事和领导赵光义的喜爱。


李昉听了赵光义的话再次起身离席,把赵光义写的七十余首御诗一字不差朗诵一遍。 赵光义龙颜大悦,要不是君王持重,他早就笑成一朵秫秸花了。 他亲自给李昉斟酒,实名感动亲自举杯: 爱卿,你是如何记得这样清楚啊。


李昉淡淡地说: 老臣退休后日夜思念陛下,每天早上按照上班时间起床,焚香沐浴,把陛下的诗背一遍,抄一遍,聊解思念之苦。 赵光义此时也敞开心扉说: 爱卿的墨宝也在我的书房里,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越看越爱。


想必老当益壮,白日依山尽,当是更上一层楼,再多写一些,送给我。 李昉愈加谦恭说十个李昉都比不上陛下一根艺术汗毛,向陛下学习向陛下致敬。 倒是我那不成器的儿子宗讷照猫画虎,倒成了气候。


赵光义感觉如果不给李昉点什么,就辜负了眼前火树银花般辉映的君臣情谊,他当即下达一项任命李昉隆重推出的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李宗讷为东京大学副校长,正六品。 旁边插不上话吃能当观众吃瓜,吃完瓜吃瓜皮的群演心里的台词同声响应: 我也想退休,回家抄写、背诵御诗。


三四八


李昉退休后的幸福生活因为赵光义的关注更加幸福,他建了一个名字为“怡老会”的群,基本成员全是原宰相、副宰相,部长、副部长,张好问、李运、宋琪等平均年龄七十五岁。



他们在一起开启集体养老的模式,开笔会制新词听经典老歌: 人说情歌还是老的好,走遍天涯海角忘不了。 他们一起组团到依山傍水的寺院修行,晨钟暮鼓青灯黄卷寻找心灵的皈依。 日落西山红霞飞,因为年龄的关系,群里的人越来越少,当年叱咤风云声名显赫为大宋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级干部一个个驾鹤西去,开始另一场修行。


李昉退休后还有一项工作,堪称无上光荣。 每逢重大日子,宫里举行盛大祭奠仪式,赵光义都要派人李昉列席。 一次随赵光义到南郊祭祀,李昉下拜时因为年迈体弱心脏早搏加房颤无法控制身体平衡扑倒在地受了伤,加上风寒竟然一病不起,不久辞世。


巧合加天意,若干年后,李昉的儿子李宗谔担任玉清宫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主持一场斋戒仪式之后,心脏早搏加房颤死在工作岗位上。



天意加巧合,若干年后,李昉的孙子李宗谔的儿子李昭述担任人事部副部长,受命主持诸神合祭仪式,念祝祷词激动加紧张心脏早搏加房颤,在诸神的肃穆和身边同事的惊愕下,倒在工作岗位上。


祖孙三代,成为心脏病家族遗传史经典病例。


参考资料:《宋人轶事汇编》丁传靖 中华书局

上一期: 大宋朋友圈| 善谑留名传雅事,臭贫招灾降官职





END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大家总是看到的“关羽第250代孙子”到底咋回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