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省委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要求,为进一步落实中央、最高检关于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部署,2022年1月5日,贵州省第一地区人民检察院正式挂牌成立。
三载春秋,省第一地区检察院激荡起奋力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的澎湃动力——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试点工作被评为2023年度贵州省优秀改革试点,自办和参办案件中3个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牵头全省专项中6个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改革之路——自成立以来,共受理公益诉讼案件76件、立案27件,发出检察建议13件均被采纳,移送案件线索34件;开展4项公益诉讼专项工作,推动全省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64件,发出检察建议119件……
省第一地区检察院打破诉讼“主客场”,办理了一系列重大、复杂、敏感的“跨区划”案件,彰显了跨开干扰、跨开地方保护的司法制度价值,蹚出了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的“贵州路径”。
“没想到现在坐高铁这么方便,感谢‘黔行无碍’,让残疾人能够轻松出行。”肢体残疾人梁先生在贵阳北站乘坐高铁时感慨。
他所说的“黔行无碍”,是省检察院、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残联、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贵州省铁路运输领域无障碍服务品牌。
2023年10月,省第一地区检察院将高铁站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受损的线索报至省检察院,省检察院以事立案,省第一地区检察院统筹全省办理无障碍环境公益诉讼案。共推动全省检察机关立案38件、发出检察建议22件、磋商17件,督促行政机关履职,整改不符合规范的无障碍设施150余处。
经多次沟通对接,该院助推省检察院、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残联、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创建“黔行无碍”品牌,促进提升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水平。目前,该品牌已覆盖全省高铁站,共500余人投入品牌服务,已有万余人次获品牌助力。2024年,该案入选最高检《检护民生专刊》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近年来,我省作为西南陆路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动铁路建设。
省第一地区检察院依托贵阳铁路运输检察院而设立,本身具有跨行政区划的性质特点。2022年以来,该院力促省检察院、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贵州省人民检察院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联席工作规定》《关于深化检企协作强化检察公益诉讼办案力度切实维护铁路外部环境安全的实施方案》。
2024年以来,推动全省在铁路外部环境安全领域共立案42件,开展磋商10件,提出检察建议20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2件,督促消除安全隐患109处,保障铁路安全运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早在成立之初,省第一地区检察院便推动办理了全省首例跨行政区划涉大江大河治理公益诉讼案——贵州省乌江干流构皮滩水电站河段公益受损行政公益诉讼案。
该案由省检察院部署主办,抽调省第一地区检察院、贵阳、遵义、黔南三地检察机关60余名公益诉讼业务骨干组成专案组,以一体化办案模式,集中开展案件办理。
在三级检察机关的共同努力和各方协同推动下,乌江干流构皮滩水电站生产安全、航道通行安全隐患已基本消除,河段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该案入选国际生态论坛法治保障文明先行试验区建设分论坛发布的典型案例和最高检千案展示、百案评析、十案示范中的十案示范案例。该院参办的“两湖”专案被最高检评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更高水平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典型案例。
我省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省第一地区检察院充分发挥跨专优势,有效推动解决“上下游不同步、左右岸不同行”等跨区域流域治理难题,为美丽贵州建设提供有力的检察服务和保障。
“通过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打破行政区划对江河湖泊流域性的分割,有效推动统一监管执法,协同推进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省第一地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依据最高检“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作为公益诉讼的重点领域持续推进”的要求,省第一地区检察院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跨行政区划公益诉讼工作,推动全省办理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22件,发出检察建议97件,其中5件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公益诉讼、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涉铁公益诉讼……省第一地区检察院在“跨”字上下功夫,切实担负起新的职责使命,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构筑强有力的检察屏障。
跨行政区划改革试点方案赋予省第一地区检察院省内监狱交叉巡回检察职能。在省检察院统一部署下,省第一地区检察院抽调骨干力量,邀请消防、卫生、法医等专业人员共同组成巡回检察组,对省内三家监狱开展交叉巡回检察。
巡回检察组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注重发现重大和深层次问题,注重发现背后的相关职务犯罪问题,注重发现、提出和推动有效解决问题并重,注重对外监督与自我监督。针对发现问题深入分析,精准提出整改建议,细化整改内容,逐项核实整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