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April 2,2020
致 乘风而起的你
其实,疫情间,很多企业大佬都已悄然下场,蹚入“直播带货”这潭浑水。
▲
继三亚首秀后,梁建章将贵州千户苗寨搬进直播间
很显然,这些大佬们,似乎都认真研究过「网红主播的自我修养」。
奥康皮鞋掌门人——50来岁的王振滔,西装笔挺地出镜,接地气地开了场:
▲
奥康皮鞋掌门人王振滔(中)
下一秒,俏皮地脱下鞋袜,在直播间贴心地为网友试鞋子。
在一波平平无奇小试水后,大佬们的直播业绩直逼“网红”:
银泰商业CEO陈晓东,直播4个小时,
银泰直播间一路冲上了排行榜第一;
红星美凯龙5大总裁首秀,狂揽112.72万人气,
跻身全淘宝直播TOP10;
“林清轩”CEO孙来春,直播当天销售总额近40万,
相当于4个线下门店1个月的销量……
转场直播间当“网红”,一疫之间,荣升为新的时代风向标。
比起出名,走这步棋,更像是各大企业的疫情求生缩影。
重压之下,CEO们不谋而合地把“
全村的希望
”押在了直播间。
从携程、国民护肤品“林清轩”,到银泰、海尔、红星美凯龙、苏宁易购,再到小龙坎、七匹狼、奥康皮鞋、红蜻蜓……
这些商界大佬们,既不会讲相声,也没有千万粉丝,甚至第一次出镜还有点“不太自在”。
我建议他尝试直播,谁知他眼睛一瞪:“我怎么能干那种事儿?”
道貌岸然的表情,很容易让人误解“那种事儿”,到底是什么事儿......
确实如此,网红直播,在很多人心里始终“难登大雅之堂”:
淘宝直播负责人曾说:“说白了,就是觉得直播low嘛。”
贵如李佳琦,也逃不过被“看不起”,“他们不认可一个网红”。
然而,真相却是,李佳琦的年利润,可以秒杀一半的A股上市公司。
这种低成本,爆发力极强的商业模式,足以让众企业家们口水洒落一地。
毫不夸张地说,2020,将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直播元年。
“大部分人面对一次机遇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面对直播这个巨大风口,相信很多人也像那位快消品老板,还处在看不起的阶段。
本着吃瓜也要吃出滋味的原则,良叔帮你捋一捋,网红直播背后的4条新型商业逻辑。
明星代言、海外代购、甚至微商,都在不断强化“人”作为买卖渠道的价值。
“人”作为商业渠道的影响力,正在逐渐与“货”画上等号。
“人”的形象稍有差池,就可能直接导致“货”的衰败。
比如刘强东的桃色新闻一出,京东股价瞬间“跌跌不休”。
再比如《上海堡垒》惨遭票房口碑双走低,鹿晗就呼喊了一句“大家不要因为我就不去电影了”。
提到以“人”带“货”的优势,就不得不说说雷军和他的小米了。
在手机面市前,雷军的创业故事,先发制人圈了一波“米粉”。
这也是为什么这款名不见经传的新品牌,“一经上市就遭疯抢”……
见识过如此疯抢仗势的小米,可真是像极了坐拥百万粉丝“网红”大咖。
难怪这次不少CEO的首场直播,都把重点放在了分享创业经历上。
网红直播不是什么异军突起,只是被趋势选中的新宠儿。
网红崛起的背后,既是个人力量的兴起,亦是新经济形式的变革。
1971年,广告教皇奥格威买下了一整版的《纽约时报》,用来公布他认为撰写优质广告的38种方法。
比如李佳琦的“口红一哥”,有了一哥你还看“二哥”吗?
再比如,李子柒作为中国的“文化输出”的高度,恐怕任凭他人如何模仿古风+农村田园都无法企及。
另外,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企业CEO们一走进直播间,就能带来不错的效益?
第一、企业CEO对自家产品、背景、品牌故事了若指掌,内容分享更专业。
第二、对产品、品牌的背书更权威,还能一条龙提供售后服务。
比如银泰直播时,镜头直接对准自家商场,这种硬核资源,哪个网红比得了?
比起千篇一律的直播模板,名企高管们一出场就具备了更独家的定位标签。
脱颖而出的真相,从来不止于吃苦耐劳,真正的持久红利在于难以替代的精准定位。
以前,只要敢拿大钱去砸广告,再配合一些洗脑广告,业绩就蹭蹭蹭飙升。
然而,韭菜也有记性,被割几次,自然对镰刀有了排斥感。
当广告再次铺天盖地时,大家非但不理不睬,反而转身投向了“人”的怀抱。
网红以“人”的定义出现,其实解决了商业要素中最重要的一环:信任。
受欢迎: 我本身不知道/不需要这个东西,我好喜欢这个主播的介绍,我就买了。
被需要: 我本来就需要它,但是因为价格有点贵,一直舍不得买,此时主播说带来今年最低价,我毫不犹豫下单了。
当然,粉丝也不是越多就越好,只有满足“受欢迎”和“被需要”的网红,才具备更强的销售力。
100个铁粉,比10000个觉得你“还可以的”用户要好100倍。
在这个“任何人都可能在15分钟出名”的互联网时代,积累流量不是最难的,
难的是通过信任纽带,获得愿意长期付费的深度粉丝。
在《十三邀》访谈中,从未用过淘宝的许知远,这样评价薇娅:“你治愈了很多人的生活。”
说到底,基于信任带来交易,这不就是人类几千年买卖行为的底层逻辑吗?
硅谷投资人Naval Ravikant,曾写过一篇小圈子里盛行的文章,名叫《如何不靠运气致富》。
解释一下第3点,良叔写篇文章需要2天,这是我的时间成本。
某传统纸媒给我1000元稿费,将这篇文章刊登在他们的杂志上。
反思一下罗永浩,之前创业屡败屡战,就是因为在各个行业之间不停切换。
每一次重来,都要投入过高的人力、营销、研发等成本。
现在他似乎想明白了,专心做自己擅长的事,做好网红和段子手,其他的事儿,自有人操心。
这样一来,他可以吸引更多粉丝,还可以不受限制卖各种各样的货,增加的收益,不用付出更多的成本。
▲薇娅与薛兆丰
她帮袁隆平卖水稻,不用了解水稻品种,1分钟便能卖出86万斤;
她卖牛仔裤,甚至不用试穿,5000条牛仔裤1秒被抢断;
她帮薛兆丰卖书,我估计她自己都没读过,可是有什么关系呢,65000册瞬间秒光。
这些销量背后,薇娅无需多付出任何成本,她只需要“表演”好自己即可。
说白了,边际成本为0的增长模式,就是把一种底层能力无限放大,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收益。
他的本职工作是风控,他把专业知识写成文章,在多个平台发表。
良叔今天从4个层面,解读了网红直播背后的底层逻辑:
三是:
新商业模式下,“人”是建立信任纽带的最优方式;
四是:
赛道的不同,增长基数必然不同,是该想想如何切换到“低边际成本”的赛道了。
现在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此次疫情又猝不及防地让无数企业和个人漂泊不定。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接受新的事物,越要顺应时代的大趋势。
“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
参考资料:
特勒布 《反脆弱》
饭统戴老板 《网红经济学》
刘官华 梁璐 艾永亮 《人货场论——新商业升级方法论》
Naval Ravikant《如何不靠运气致富》
本文作者:良叔,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我是
良大师
畅销书
《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
作者
原500强高管
著名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
良分文化CEO
平时给大家解答工作、生活中的疑难杂症
被大家亲切地称为“
良叔
”
欢迎大家添加我的微信,与良叔亲密接触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加我微信
若你喜欢这篇文章
给良叔点个“
在看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