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今年的国自然基金课题,没有免疫微环境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博士师兄跟我说,今年他瞎编的基金都是免疫微环境!氨基酸代谢,特别是甲硫氨酸的代谢,与甲基化是密切相关的。而甲基化,又对免疫微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讲的这篇文章是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师,发表在13.7分的Cell Death Differ上的文章。这篇文章有意思的是,他们通过抽丝剥茧,分析出了甲硫氨酸诱导的免疫抑制轴(其实刚开始,只是筛选氨基酸,但通过不断地假设与假设的迭代,逐渐挖掘出整个调控肿瘤进展的轴,挺有意思,不清楚假设或者假设迭代的话,可以去看看《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列文虎克读文献》和《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好了,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做了些什么吧:
首先他们想尝试分析氨基酸代谢的紊乱,是否会导致微环境中免疫的变化。于是他们用IFNγ来诱导I型干扰素产生,在这个过程中用氨基酸补充的方法,来分析具体哪个氨基酸过量,会抑制I型干扰素产生(这其实就是柯霍氏法则的验证,通过入关键因素,查看表型的变化,以此来分析差异,不清楚柯霍氏法则的话,可以去看看《轻松的文献导读》和《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从众多氨基酸过量的实验中,他们发现甲硫氨酸增多,会抑制IFNβ的产生。而IFNγ诱导IFNβ的产生,需要通过几个途径,他们通过对这三组途径的关键基因敲除,发现MAVS是甲硫氨酸直接作用的下游。由于甲硫氨酸可以通过甲基化产生作用,于是他们又进一步分析了组蛋白甲基化,以及mRNA甲基化,确定了mRNA的m6A甲基化,是甲硫氨酸作用的关键。而通过筛选,他们发现甲硫氨酸促进差异表达,并且可以调控m6A甲基化的基因,交集只有一个,就是YTHDF1:
那YTHDF1和膀胱癌之间,是否存在这样的相关性呢?他们分析了膀胱癌的临床数据,发现YTHDF1的表达与膀胱癌预后较差有关。同时,膀胱癌中MAVS的上游蛋白RIG1的也得到了富集(RIG1是MAVS的上游,而MAVS下游则能激活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中的TBK1,以及凋亡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都是与炎症密切相关的,不清楚这些信号通路的话,可以去看看《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
那么YTHDF1作为一个甲基化的Reader,他需要做的就是结合m6A甲基化的mRNA,而RIG1则被发现具有m6A甲基化的情况。于是他们假设YTHDF1通过结合RIG1的mRNA上甲基化的位点,促进RIG1的表达(这就是假设的迭代,他们已知的信息是甲硫氨酸处理后,m6A甲基化产生变化,而能调控m6A甲基化的蛋白有差异的只有YTHDF1,而关键基因RIG1又存在m6A甲基化变化,同时YTHDF1和RIG1的表达呈负相关,通过这些已知的信息,迭代出了新的假设,这就是一个课题推进的过程,不清楚假设迭代的话,可以去看看《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列文虎克读文献》和《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他们用RIG1的甲基化位点突变,验证了这一点。RIG1的表达,的确是依赖于其m6A甲基化,以及其mRNA与YTHDF1结合的:
那么肿瘤中的YTHDF1的表达,对于微环境中其他免疫细胞,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他们使用野生型和敲减了YTHDF1的肿瘤细胞的全肿瘤抗原,移植给小鼠,同时用Poly(I:C)诱导免疫,结果发现敲减了YTHDF1后,诱导的免疫细胞组表现出更强的效应T细胞分化且浸润的倾向。也就是说YTHDF1耗竭抑制了肿瘤抗原和MHC-I类分子的降解,增强了免疫细胞对肿瘤识别,恢复了肿瘤免疫监视:
那么甲硫氨酸作为更上游的机制,对于免疫微环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于是他们就做了一个单细胞测序,进行进一步分析(下图的UMAP图就是单细胞测序的结果,通过基因表达的多重主成因分析,进行降维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不清楚的话,可以去看看《列文虎克读文献》和《夏老师带你读文献》)。结果发现,甲硫氨酸的缺陷,促进了膀胱癌中的免疫细胞浸润,并与PD-1抗体这样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产生了协同作用:
和限制甲硫氨酸一致的是,敲减了YTHDF1,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那么YTHDF1是如何影响PDL1/PD1的呢?这个和IFN-I类免疫又不一样了。于是他们就分析了YTHDF1结合的蛋白,结果发现YTHDF1可以结合eIF5B,这是一个与翻译相关的蛋白。而YTHDF1和eIF5B参与了PD-L1的翻译。他们在这里使用了甲硫氨酸以及敲减YTHDF1的验证(但实际上,更优的方法,是通过突变YTHDF1和eIF5B结合位点,然后再查看PD-L1的翻译影响,这样命题就由表达差异导致的PD-L1翻译变化,转换成了YTHDF1和eIF5B结合导致的PD-L1翻译变化,细品一下,这其实是两个命题,如果不仔细分析,可能就会造成肯定后件的逻辑谬误,不清楚命题差异和肯定后件逻辑谬误的话,可以去看看《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列文虎克读文献》和《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
为了使用到临床,他们选取了一种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抗肿瘤药物,这种沙门氏菌可以剥夺肿瘤的甲硫氨酸,引发肿瘤位置局部的甲硫氨酸缺陷。使用后发现,的确能增强小鼠的免疫细胞浸润,并提高小鼠肿瘤后的存活率,同时还能抑制PD-L1的表达:
这篇文章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他们首先是筛选出了甲硫氨酸造成的影响,并一步步把问题推进到了YTHDF1。而YTHDF1的功能又有两方面,一方面会通过结合甲硫氨酸造成的RIG1的m6A甲基化,促进RIG1降解,抑制IFN-I型免疫;另一方面YTHDF1通过eIF5B,促进了PD-L1的翻译,抑制免疫细胞:
这篇文章的机制算是挺有意思的,但有一些细节验证,还是稍有疏漏的,如果能够做得更严谨一些,可能可以发更高的文章。好了,今天就先策到这里吧,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原文,祝你们心明眼亮。
公众号回复“公克”,没事可以翻翻精华帖,里面有不少宝藏工具,当作是科研过程中的一种调剂也是不错的选择哦,科研并不一定要这么无聊又尴尬:
目前夏老师已正式出版11本书,想要的可直接点以下微店小程序直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