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公众号:洽总
ID:checkinboss
在宁远看来,
“乐游是深入一座城市的文化和生活,
深入一些街巷的肌肤纹理,
深入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
红砖房屋檐下,踩着老式缝纫机的大姐,偶然一抬头看到编着脏辫的背包客,吹着口哨如风而过;朱红色高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清瘦的姑娘走向旁边欧美风的书吧;占道的菜场,手臂刺青的艺术家在和卖石磨豆腐的老伯讨价还价。
古老碰撞前卫,市井邂逅时尚,强烈的视觉冲击,有点像文艺片中精心构思的慢镜头,然而这就是成都的街头。
一首歌红了一座城,一句词火了一条路。“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来到这个地方,我也不由自主的哼了起来。没走多远,就看到前方在向我招手的宁远。
宁远,作家兼媒体人,“远远的阳光房”的品牌创始人兼设计总监。曾以“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为题出了本书,表明自己对随性生活的态度。我在和她谈及城市乐游的时候,她认为,“成都,是一个值得浪费时间的城市”。
“走吧,带我去玉林路的尽头。”
“成都压根儿没有玉林路,更不要说玉林路的尽头了。”
站在玉林西路的路口,我和宁远谈笑着。漫无目的的前行,随着宁远的脚步,我们走进了一间茶馆,里面几乎坐满了喝茶的人,有的围在一桌打麻将,有的则一边抽着烟,一边闲谈着。
“眼镜……”
随着宁远的一声喊,一个上身打着赤膊,围着深蓝色围裙,圆圆的脸上架着一双圆片眼镜的小哥,就提着水壶“哎哎”地答应着走过来了。
找了位置坐下,环顾四周。屋内没有窗,阳光从天井倾泻下来,正好打在烧水用的老虎灶上,摆放着五六个结满水垢的铁质烧水壶和几十个排列整齐的青白色盖碗茶杯,墙上的大字报和毛主席像都是文革时期留下的印记。
“喝茶和麻将几乎是老成都人每天必做的事情,在这里,一杯茶一块钱,可以坐一天。”
“巴适地很喔!”我端着四川话的语调与宁远玩笑般的聊天。
从茶馆出来,已是黄昏时分,沸腾的火锅使得整条街都飘满了麻辣味儿,和路边葱郁的梧桐树搭配在一起,毫无违和感。不远处的菜场也是人声鼎沸,菜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这里应该是成都最有市井烟火气的地方。”我和宁远穿行在占道的菜场,“一大早,蔬菜和肉类带着露水和活气来到人间,被心灵手巧的成都媳妇儿烹饪成回锅肉、水煮鱼、麻婆豆腐等各式美味,填满了成都人的胃。”
被火锅和串串香覆盖的临街铺面,也不乏设计前卫,名字文艺的小店,甚至有一些知名的国际买手店,在市井中划出了一道优雅的时尚。年轻人三五成群地逛着,透过玻璃橱窗,能看到老板与顾客正在讨价还价,一个不小心,和从店里走出的姑娘撞了一个满怀。
夜幕低垂,玉林西路燃起了它高烧的颜色,威士忌的泥煤味和哥伦比亚咖啡的香气混杂在这里的空气中。年轻的摇滚新手拨动着琴弦,唱着不知所云的词曲;梳着油头的小哥站在酒馆门口招揽着路人;时髦拔尖的女孩坐在哈雷的后座呼啸而过,消失在前方的灯红酒绿中。
我和宁远并没有走进赵雷词曲里的“小酒馆”,而是跟着灯光坐进了“白夜”。被酒精、音乐和美女撩拨的夜晚,追赶潮流的年轻人在时而嘶吼时而婉转的歌声里,或站或坐,或唱或跳,赤橙黄绿各色灯光打在脸上、身上和心里,来历不明的啤酒喝了一打又一打,直到把即将爆表的荷尔蒙悉数排出体外。
从白夜出来,告别了宁远,独自一人行走在玉林广场一侧的路边,一辆辆出租车顶灯灭了又亮,欲盖弥彰的路灯、半推半就的身影和肆意疯狂的喊叫,夹杂着不时轰鸣而过的大马力发动机声,冷不丁在本应寂静空旷的夜空里炸响。
一条街,从市井穿梭到时尚,玉林就这样安安静静、不急不恼地守在那里,守着岁月,守着成都之所以为成都的原真与鲜活。
成都,市井而不粗鄙,时尚而不矫情。
图片声明: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加微信号: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QQ:315917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