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Z是美国在线旗下的一个娱乐新闻网站,是“三十英里区域 Thirty Mile Zone”的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这个地区主要就是洛杉矶地区,这里汇集有很多名人。由此可以看出网站对名人报道的专注。2009年TMZ率先报道美国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猝死的消息后点击量大幅提升,在截至6月28日的一周内,TMZ的点击量在美国名人新闻网站中首次问鼎。”
在纽约,你只要花上53美元,就能买到TMZ NYC Tour大巴的最前排座位的车票,开始一场名人八卦之旅。
“名人八卦探秘之旅”
当你从时代广场走上大巴,就会立刻看到一位训练有素的导游,帅气又亲切可人的澳大利亚小伙,他只会问在场乘客同样一个问题:“你们是不是TMZ的忠实拥簇?”
大家一起欢呼起来以掌声回应,然后大巴座位椅背上的屏幕里会出现一张拥有小麦肤色,堆满笑意的脸:这就是带领他们勇往直前的哈维。
哈维从 1982 年起他开始专心从事媒体事业:他做过法律咨询的广播脱口秀,在《洛杉矶时报》写过专栏,在 KNBC和后来的 KCBS 均参与报道过法律相关的案件。他在后者当法律记者时曾报道了九十年代最大的名人丑闻:橄榄球运动员辛普森杀妻案。后来还主持过三年法律节目。对虚伪的憎恶、对律法的忠实、对电视的敏感以及对待未来不灭的雄心令他一手创立了八卦新闻巨头TMZ
导游紧接着说:TMZ 纽约一日游将带你们去遍所有那些明星最热衷聚会的地方,而那些明星扎堆的场所,也是他们纸醉金迷的沉沦地。
就这样,当你坐上这趟旅程,你就成了 TMZ 支持者之一。就是这些不断提高 TMZ 点击率和收视率的人们帮助这个娱乐八卦网站成长为了一个年利 5500 万美元的娱乐帝国。
坐 TMZ 大巴游纽约几乎相当一次典型的曼哈顿之旅。用导游的话来说,时代广场“不过是成千上万非法移民的家,而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扮演不同的迪士尼人物。”大巴会在纽约最出名的夜生活聚集区 Meatpacking District 快速转一圈。之后前往中央公园。
“是我们建立了怪物一样的品牌。”TMZ之旅
大巴只会停在那些曾经发生过明星绯闻事件的地点,一路上都会听见导游那带着标准 TMZ电视频道口吻的戏谑解说。沿着百老汇大街,你会听到:“女士们,不要再坐着了!James Franco现在就在百老汇!如果你们其中有谁在 Instagram 注册的年龄未满16的话,说不准他就会过来约你。”(传闻James曾在百老汇剧场外约未成年女孩上床,并通过 Instagram 示爱。)在经过 ABC 工作室时,导游也会及时提醒乘客:“此乃《早安美国》的拍摄场地,Chris Brown打碎的正是这栋楼的玻璃。”(2011 年克里斯曾因不满《早安美国》的主持人在节目里提起前女友Rihanna,下节目后愤而拿椅子砸碎了 ABC 大楼的一处玻璃。)
TMZ 大巴的纽约之旅全程近三小时,在旅途中间大巴会停在纽约 SoHo 区的中心地带:往左边看过去,是好莱坞名媛金•卡戴珊 (Kim Kardashian) 创立的时装店 DASH;往右边看过去的那栋公寓正是前几个月因海洛因吸食过量逝世的奥斯卡影帝菲利普•西摩•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的家。
这几处非常规意义的景点完美地诠释了 TMZ 最擅长的两个报道领域:娱乐圈的虚荣和死亡,即名人的腐败与离世。事实上 TMZ 还有一个第三领域,但是无论是 TMZ 的八卦之旅还是其它线上的节目都不会将这个第三领域公之于众。正是这个不为外人了解的法宝将 TMZ 和其它娱乐网站完全区分开来,当然不是那帮整天跟在二线明星后面偷拍的狗仔,而是面对丑闻作为一家八卦网站富有争议的调查精神。
这种精神代表了 TMZ 创立的使命,也帮助它远离违法事件,令它变得与众不同。也正是基于这个复杂的心态,TMZ 压下了贾斯汀比伯 (Justin Bieber) 四年前一段涉及种族歧视的视频。尽管最近这段视频在被太阳报爆出后引出了不小的风波。
据 TMZ 解释,当年没有放出比伯那段种族言论视频是因为视频中的比伯还“未满 15 岁”,而且“他也立刻向朋友承认了错误,知道自己的言论不对”。这番言论的确吻合 TMZ 一直以来践行的自我监管守则。
显然这段视频不是唯一被 TMZ 雪藏的重磅丑闻,根据前 TMZ 员工的描述,哈维从来都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家伙,他的手里有一张王牌:传闻中有着好莱坞无数不为人知秘密的 TMZ 小黑屋。那不仅封藏有巨星迈克尔•杰克逊 (Michael Jackson) 娈童案的审判证词,还有诸如比伯、林赛•罗韩 (Lohan)、约翰•特拉沃尔塔 (Travolta) 等众多名人的丑闻录像带。在 TMZ,小黑屋的存在并非是一个秘密,最底层的员工都曾耳闻过它的存在。
至于在 TMZ 的网站上什么内容可以发布,什么样的消息需要保守秘密,则是一个更高阶、更深奥的命题了。而小黑屋的存在也使得那些有黑历史的名人和公关人员时刻处于高度警备状态。
而得到公认的是,哈维已经改变了明星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过去十年,TMZ 尽职尽责地爆了不少大料:梅尔•吉普森 (Mel Gibson) 的酒驾、家暴丑闻成功终结这位老艺术家的从艺生涯;泰格•伍兹 (Tiger Woods) 婚外恋丑闻将这位史上最出色的高尔夫球手拉下了神坛;接着戳穿名人家庭的和谐表象,公开碧昂斯妹妹在电梯里给姐夫Jay Z口爆的视频。
TMZ频道 正在放送
搞毛?还放?
TMZ 甚至把从前专供好莱坞巨星的跟踪待遇尽数实施到了著名种族主义者 NBA 洛杉矶快船队老板唐纳德•斯特林 (Donald Sterling) 身上。通过这一手段唆使斯特林家用 20 亿美元卖掉了洛杉矶快船。
自从TMZ转战体育界,先后搞了打高尔夫的Tiger Woods,快船的斯特林,最近NFL的Ray Rice时间本来已经过去了,又因为TMZ的爆料,搞得NFL鸡犬不宁,总裁几乎要下台
TMZ 的作者一般隔几天就去拜访一趟公司法务,改改文章里这个词,或者删掉那个字,就是为了新闻标题能规避联邦最高法院对煽动性诽谤罪的界定。事实证明,咨询法务顾问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在咬文嚼字上的谨慎,TMZ 即使被告,也从未在诽谤案中输过官司。
“TMZ在历史上从未因狗仔行为或诽谤被任和个人成功起诉过。”
在TMZ出现之前,娱乐八卦界完全被低级新闻占领。花边和桃色片段齐飞,迎合着所有人对明星隐私和形象的意淫。正是TMZ 搅烂了这一池春水:它靠丑闻营生,风生水起地叙述每一个事件的起合转承:令观众感觉看到读到的都只是明星出演的影片或者电视节目而已,简直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要知道TMZ 所做的不仅仅是修正之前那些类似梅尔•吉普森的正面形象,它想做的是完全颠覆。
这也是为什么 TMZ 在创办五年之后成为了娱乐新闻界的新标杆。不仅仅在爆料丑闻和八卦大料的收集上令其他娱乐网站望其项背,更有在全传播平台上的品牌制霸权。
如今,TMZ 在实现自己目标的道路上似乎遇到了瓶颈。根据 Quantcast 的数据,TMZ 的有效访问流量在两年里仅仅上涨 11%(即访问量从 2248 万涨到了 2723 万);而同一时间段 usmagazine.com 的流量涨了 156%,访问量从 1280 万涨到了 3280 万。今夏 TMZ 在 CW 电视台播出的节目 Famous in 12 仅仅播出 5 集后就因收视率太低而停止放送。
不过即使 TMZ 现在的道路走得不那么顺畅,谁也不能否认它是美国这十年来最重要的媒体之一。尽管态度上嚣张、厚颜无耻,但它对事件的陈述是没有争议的。TMZ 改变了娱乐新闻对待明星的方法、名人八卦的传播途径以及人们对此的消费方式,将名人八卦变成更受欢迎的严谨型调查报告。
事实上,TMZ 为现在成就和声誉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为了获取第一手独家新闻,他们的消息几乎都是花钱买来的。要知道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渠道,或者缺一点点机会,或者有时候只缺一笔钱。
2006 年 11 月早上,有人爆料了迈克尔•理查兹 (Michael Richards) 一段涉及种族歧视的单口音频。爆料者想要几千美元作为报偿,TMZ 也乐意给这笔钱。但是爆料者要马上支付现金,他要在银行开门前就要拿到钱。哈维不能写个人支票给他,因为不能让人根据支票追踪购买源然后追到他头上,而他也跟所有人一样从 ATM 里取现有单日上限额度。据当时工作的许多员工的说法,哈维最后的解决方法是:要求每一位 TMZ 员工都去 ATM 取出自己银行卡上最大额度的现金,然后全交给 TMZ 办公室。当然,事后员工们都得到了补偿,但这个故事强调了 TMZ 是有多么乐意去花钱获取外部消息。
哈维之所以不眠不休地挖掘这类事件,是因为他希望能瓦解好莱坞背后相互勾结的庞大势力。他想粉碎好莱坞高高在上的美好表象,将好莱坞从天上拽到地下来与普通老百姓共生,不再独立于任何司法系统之外。哈维花了将近 30 年的时间仔仔细细端详这个藏身好莱坞背后的司法系统:警察、法官、检察官、陪审团,他们放纵那些光鲜亮丽的明星、有钱人和权贵任意妄为,他们让明星们觉得即使犯罪也可能免责。但他为此有些操之过急。
“当有人不想干了时候,哈维会迫使他们交出自己的信息渠道,就算你不愿意上交哈维也会烦到你想交为止。事实上在好莱坞,这种工作制度和强权领导并非新鲜事,也不是这两种压力在影响 TMZ 的工作氛围。而是办公室里焦灼的内部竞争以及网站后期偏向文摘小报式浮夸的报道风格在逐渐影响网站后方工作人员的情绪——尤其是女性。”感觉哈维对待员工的态度和自己的处世哲学有些相悖。
为了迎合现在直男八卦群体的口味,TMZ 的文章题目开始往双关语、多感叹号和影射的文字游戏靠拢,而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尖酸刻薄不留余地........令一位前员工忍无可忍的是哈维在一次头条中用「婊子」一词称呼某位明星的姐姐,因为她曾经是一名性工作者。
2015年5月,TMZ嘲笑因韩国女团EXID不标准的英文口音,被韩国全国网民声讨。
“我不知道你们TMZ干啥的,但我会发动EXID的粉丝找到你们。”
现在的 TMZ,无论是公司氛围,还是网站内容和合作电视节目里,都暴露出工作人员缺乏职业素养并且有歧视的嫌疑。
有时候深夜洛杉矶办公区大楼周边全都黑不隆冬——一位员工描述:“就像在潜水艇里工作一样”。
用 TMZ 一位前员工的话说:“我们创立了一个娱乐八卦品牌,它现在是一头不受人拘束的猛兽。” TMZ 的确是一台运转良好、完全盈利的全自动八卦生产机。但它现在这个样子是不是意味着已经向娱乐圈低头,忘记了自己当年曾许下的承诺,忘记了自己最初的使命?
无论是观众们眼里认可的那个 TMZ 还是人们集体鄙夷的那个 TMZ,它都是 TMZ。当人们说 TMZ 是消费品,不仅仅在说它在消费着娱乐圈各个边边角角的八卦事件,也意味着它在消费着包括哈维在内的 TMZ 全体员工。
为了让TMZ在绯闻工业的顶端,还有什么他不敢做的?
明星和娱乐圈是美式梦幻世界的构想基石——这句话用到 TMZ 身上也同样说得通:明星和娱乐圈也是 TMZ 的前进基石。
马男波杰克住的地方每一天都会有很多人来参观好莱坞名人的住所,陶德有一次趁马男不在家,就把他家搞成了某个电影明星的房子,收取参观费。
八卦事件本身如同被喝完的可乐瓶子失去消费价值之后而被我们抛弃并遗忘
同理,哈维在娱乐圈的成功均是性格使然,他将一切感知渗透进了自己事业的方方面面。他精通法律,知晓如何在有利的情况下钻法律的空子;都是靠着人类的窥私欲赚钱;都深喑新闻法则——种族和性,尤其是女性相关的话题永远最受人欢迎。
有人认为,一些演员一辈子都不能挣扎出任何艺术层面上的贡献,但是出个轨堕个娃就能满足大众蚕食娱乐精神需求。娱乐媒体生存状态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开放程度的风向标,在消灭所谓“低级趣味”方面,纳粹走得最彻底,但那无法抹杀人的八卦趣味,媒介功能异化,以及网络暴力的匿名制,导致消费娱乐新闻的情绪有“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神探夏洛克第三季里的大反派马格努森作为传媒业巨头,掌握着几乎所有权贵名流最黑暗的秘密,把它们全都储存在自己的密室里,如同“哈维的小黑屋”一样。如果他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只需关键时刻拿秘密来要挟他人,即可一招制胜,无人逃脱。他曾诱导夏洛克去拿这些秘密,但最后告诉夏洛克,这座密室其实在他脑子里。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谈到,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人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人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八卦确实令人生厌,有意思的是,大多数人又只能关心娱乐八卦,作为碎片化时间下零成本的窥私。就像你不能问隔壁王老师媳妇昨晚带谁回来了,却可以饶有兴致谈论某女歌手的两个孩子有三个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