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业邦杂志(ID:ichuangyebang)
新共享的真相
无人式消费终端崛起
这段时间以来,邦哥一口气推了不少「共享新经济」的文章。
虽然我们写得呕心沥血,但事后发现,评论的画风总是不太对。
因为……大家老在问能不能共享男(女)朋友!?
邦哥还发现,不光是咱们自己的公号,大家还喜欢跑到别的地方问……
题外话:曲老师没想到吧,真有共享雨伞了
好吧,既然你们这么感兴趣,作为这个系列的一个小盘点,邦哥就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共享男友 or 女友」究竟是不是一门估值 10 亿人民币的好生意?
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你们的男朋友 or 女朋友,不符合小额支付、快速复制、无人式管理、高坪效和多场景等等这些终端特征。
先晒一下邦哥做的这图,等你们读到文末就懂了
不好意思,邦哥接下来就说人话……但凡会这么问的同学,说明已经被「共享」一词给洗脑啦。
这波火热的共享新经济,是以小额移动支付为基础、线上流量被瓜分完毕为前提,一次有备而来的,具有持续影响力的大规模消费升级。
制图:创业邦
伟大的小额支付和共享单车
老实说,共享这个词被这样滥用,实在是因为大家都词穷了。尤其是带头大哥「共享单车」,总不能叫租赁单车吧?太 Low。
一旦有了对标品之后,不管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乐于套用一下概念,为自己的估值添砖加瓦。蹭热度可不仅仅是媒体的专长。
回过头看,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就是 Uber 和 Airbnb 这两大典型公司(也是共产主义的终极理想)。不过,随着 Airbnb 在华受阻,Uber 中国和滴滴合并,滴滴又受到重拳政策制约,传统的共享故事早就不性感了。
虽然故事性弱了,但是纯粹的共享经济好歹是站稳了脚跟。
克莱·舍基的《认知盈余》有知乎的周源背书,罗宾·蔡斯的《共享经济》有WiFi万能钥匙的陈大年作中文序,而且两家公司现在都活得十分性感。
在这个背景下,小额支付和共享单车完全是身为另一个派别,硬生生接过了「共享」的衣钵。
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前两天发布的《 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刷屏,媒体报道时都把小额支付和共享出行写在了标题里。
这两个名词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构建完底层逻辑,后者建立起行业标准。
报告中说,中国的移动支付交易额由2012年几乎为 0,增长至2016年的 5 万亿美金,百元以下小额交易占比快速增长,逐步取代现金。
取代现金事小,激活了一大票的线下生意才是大事。
几乎之前所有被「没有零钱」困扰的线下场景都被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重构了,所以娃娃机才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风口。
单单取代现金是不够的。理由就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各种鼓励金活动可以让大家习惯在付费场景下使用移动支付,但只是替代钢镚。你无法指望工具来创造需求。
直到2016年底,共享单车横空出世。
共享单车的最大意义,在于把押金背后的个人信用、还有付款时的小额移动支付,与一种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场景结合起来。再通过一个真正的高频痛点,持续性地教育和洗脑。
同时顺手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老大难问题,获得了政策倾斜。简直不能更妙。
充电宝只是无人式终端的一个品类
共享充电宝之所以不「共享」,是因为许多厂商早在共享单车之前就在做这事了。
比较明显的像是2015年底就创办的掌充,原名滴滴充电。至于为什么起了一个滴滴打车亲戚的名字?创始人薛刚告诉邦哥,当时觉得,只要带上「滴滴」两个字大家就知道这是干什么的。
所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滴滴」和「共享」,无论是含义,还有作用都是差不多的。
掌充的天使轮拿了掌门集团,也就是陈大年的钱,去年一整年都在小规模铺货测试用户。
薛刚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去年年底,他们的小机柜数据量突然暴涨,使用量也激增。一开始他们一头雾水,还以为新出了哪款电量完全不耐用的手机,或者超级耗电的 App。
结果薛刚跑去调研一下用户才发现,原来摩拜和 ofo 崛起后充分教育了用户。于是,大家终于愿意给充电宝交押金了,也愿意花一些小钱充电了。
更明显的变化是街电,新任的 CEO 原源之前在阿里淘票票和支付宝都任职过。
2011年1月,他刚加入支付宝项目时也是从底层做起。2013年完成了支付宝 App 1 亿移动用户的 KPI 。后来,他还参与到一些全球并购中。那时原源发现,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不知不觉成为了世界最强水准。
2014年,他带团队从零到一,把整个淘票票的线上售票系统搭建起来,接入了 1100 多家影院,在电影购票领域完成一场翻身仗。陈欧能够吸引这样的人加盟聚美,出任街电新 CEO,其实是占了移动支付的大便宜。
光速中国 A 轮 1 亿人民币投资 Hi 电,创始人韩彦却对共享充电宝的风口完全不感冒。
韩彦告诉邦哥,互联网第一阶段打的是能够见到的量;第二阶段打的是细分市场,半线下的量;而很不幸,现在只有线下的量可以抢了。他认为,充电宝就是线下值得参与的场景……中的一个。
Hi 电是光速中国线下布局的重要一环,不管是流量价值还是渠道价值。至于为什么被炒成了风口,韩彦也不理解。
元璟资本合伙人陈洪亮把共享充电宝的崛起,看作是线下流量价值重估的典型。他们在这一波机会中,投资了小电。
在邦哥看来,这个线下流量价值主要就是指各种提供无人式消费服务的终端。
假如我们跳出共享这帽子,会发现单车、充电宝、汽车、篮球等等,其实都是无人式的消费服务终端,只不过形态不同罢了。
新共享的真相:无人式终端崛起了
可能有人想问,自动售货机之类的无人式终端早就普及了,而且邻国日本也证明了,未来更成熟的社会环境需要更多的无人设备。
那为什么是说现在崛起?
原因是,隐藏在共享外表下的这波机会,是有红利周期的,红利就是线下流量。
不管是充电宝、娃娃机、还是迷你KTV,他们和传统的无人设备有本质区别。关于这个区别,陈洪亮分析得很深刻:传统无人设备是贩卖产品的,而这一波则是贩卖服务。
卖服务和卖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能不能实时感知到你的用户。物联网一直想做的就是类似的事情,但没想到被中国的二维码轻松击败(国外更多是用 NFC)。
以娃娃机为例,以前,你即便投再多的硬币,厂商也只是赚到钱卖出玩具罢了。而现在通过微信扫码付费,维码器这样的支付系统服务商直接可以
知道用户身份、使用时间、频次、甚至最后分析出用户行为、喜好,最后利用大数据定制一个「抓手」算法。
创办掌充前,薛刚在 YY 做过一段时间,看了很多游戏。他表示,不管是娃娃机,还是扭蛋机,都和手游里的开宝箱程序是一个套路。
「现金太好了,这个行业必然会爆发」。
除了售卖的内容变了,互联网给无人设备的硬件本身也带去了变革。
传统无人设备并非真正的「无人」,实际上,它有很高的维护管理成本在。因为不能联网,所以每一个维护人员只能以地区划分来覆盖周边的设备,接到报修电话随时待命。在完成互联网化之后,单个维护人员能够覆盖的设备数量大大提升。
就拿大家熟悉的共享单车为例好了,为什么 ofo 在推出定位锁之前被那么多人看衰,因为没有定位就没有数据,人工维护成本是降不下来的(当然前提是厂商真的想要维护)。
这是一种双向促进。一方面改造了旧有的无人设备,另一方面让催生了很多新设备:比如迷你KTV、共享篮球机柜。
马笛尔投资执行董事许捷说,共享篮球虽然毛利低,但是相比消费者买一个篮球,节省掉了中间商、区域总代理、商户等至少三个环节。因为节省了购买成本和人力成本,一个篮球的全生命周期,其产生的效益会远超它本身的售价。
很荒唐?难以理解?
确实,所谓「共享」很容易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浮夸感觉,但是如果看成一种更高坪效的无人设备,这次消费升级显然是行得通的。那些看似荒唐的项目,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稳定的收入。
不止一位创始人和邦哥表示,线下终端的生意就是一种天然赚钱的生意,有互联网的基因,但却没有互联网只看用户数量的通病。
邦哥预测,接下来的主要机会将出现在两个横向的方向上:
1、为用户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2、为用户提供娱乐。
再回到纵向的场景上,只要有哪个场景没有被挖掘干净,那么下一个「充电宝」肯定会卷土重来。
现在再来审视一下这图
P.S. 话虽这么说,严谨的需求证伪周期还是挺长的,大家不必恐慌,机会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P.S. 的 P.S,所以赶紧收藏转发此文,要是以后还有人提出能不能做一个「共享女友」,就转给他扫盲。
限时干货下载:添加微信公众号“数据玩家「fbigdata」”
回复【2】免费获取「完整数据分析资料,包括SPSS\SAS\SQL\EXCEL\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