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我不会,如果,以后再说,改成,我试试
我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模式叫做:如果的模式
比如: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就去做慈善,如果我有时间,我就会去周游世界。
这种思维会限制住我们。
你这么想的时候,其实是没有,你也很难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状态,不是么?
我们应该换种模式,把如果,我不会,改成:我试试!
你认为自己是做音乐的,那就去做音乐人该做的事情,最后你才会有享受到作为音乐人的时光和掌握音乐人的才能。
请仔细体会这句话,生活中你是这么做的吗?你认同自己的身份了,你才会去做这个身份的事情。
最好的例子就是演员,立马入戏,他们演什么像什么。听说演红楼梦的一些演员,一辈子都没从戏里走出来。
生活中反面的例子就是,一个人意外的做了丈夫,爸爸,但是一直没进入,丈夫,父亲的角色,自然不会去做丈夫,父亲应该做的事情,他每天只是会说,如果当时怎么怎么样,就不会有现在了,你说他的家庭能幸福吗?
因此,假如你想做个人品牌,你就要当自己是一个你崇拜的大V,这些大V在做什么,你就应该做什么,他们是不是比你更文还勤奋,比你还会输出高价值?
职场上的,经理,总监不是被雇佣就可以成为的,而是做了对应能力的事情了,才成为的。个人品牌也是。
所以,列出你想要成为的角色,这个角色每天都会做什么,列出来,越详细越好,列不出来,那你想成为歌星,想过上好日子,都是在骗自己,不可能实现的幻想罢了。
你列出来了,并且通过实践越写越多,恭喜你,你“入戏”了,进入了属于自己的梦想生活,好好享受这个过程把。
二、发现自己的优势
我从泽宇那里学到了一个名词叫:“降维打击”,说的不是:用自己的优势,狂虐别人,那种很爽很爽的感觉。当然会有相似的愉悦感。但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是,你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就产生了优势,“打倒”了一片人。
想想:工作是不是就是出卖自己的能力,生活用成就感,报酬,荣誉等来回报我们?
因此,你的优势应该是你曾经使用过,并获得超乎平均水平所能得到的业绩。你的优势,不是你说了算,而是真实的业绩说了算。
简单来说:就是,你做什么事情,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基础,你做的别人好。
方法一:成就事件
问题1:
问自己,你做过的什么事情,你想拿来显摆?忍不住想和别人炫耀?
这些事情其实都是一些小事,例如我自己:帮助到了别人成长,我比谁都开心,比自己成长都开心,忍不住到处说,哈哈哈。
问题2:
问自己,如果一个能力一般的人,他的做法和你的有什么不一样,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例如:别人学一门课,就是看,自以为是的以为看懂了就掌握了一样,结果看完了就忘了。我就不会,认真做导图笔记,做完了我还要和别人说,说了还不够,我要去做一遍,再和别人讲讲,写成文章,告诉更多的人,哈哈哈哈。
问题3:
问自己:你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最认可你的是什么?
例如:总有人说我很暖,喜欢累着自己,而不让别人累着。
问题4:
问自己:前面三个问题中的做法,还做过其他类似的事情吗?
例如:我带团队的时候,不管是大学,还是现在带团队,就喜欢无保留的教别人,教不好我就难受。看到团队小伙伴受累,我也很难受。
问题5:
问完前面几个问题,感觉到自己的优势了吧?还没发现没关系,后面还有。
方法2:他人评价
请会回顾一下:你身边的人,对你哪方面的能力,他们是羡慕,甚至是嫉妒的!这就是你的天赋。
你的天赋会让别人觉得你专业能力强,因此,会为你的专业能力买单。
怎么做呢?
找10个人,每个人用三个形容词,形容你。找出你觉得最对的三个词。但尽量不要找亲人,他们会以为你发神经病了。找普通关系的朋友就行,以及让别人评价你的时候,列出具体的例子,这样别人就不是在奉承你,或者为了完成任务,你也能看到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