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朗自学
自学就是孩子内在生命的自我生长;越小自学能力越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宜春市场监管  ·  宜阳新区分局召开2025年药械质量安全工作推进会 ·  7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朗自学

教育就是,不跟自己较劲,更不跟孩子较劲

小朗自学  · 公众号  ·  · 2024-03-20 12:00

正文


图文来源:网络

生活中,很多父母在与孩子发生冲突时,总想跟孩子争个对错、辩个输赢。最后,不仅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还把亲子关系推到了崩塌的边缘。

尹建莉曾说过:

“如果你去找孩子的不是,只能让问题变得更差,让这个结打得更死。”

好的教育,一定是不跟孩子较劲。

孩子小的时候,即使再不听话,父母似乎都有办法“收拾”他们。

不管方法是软是硬,反正孩子总会很容易就消停下来——至于是否很快又反复,另当别论。

但是,当孩子们逐渐迈向青春期的门槛时,一切似乎都变得不一样了。这个时候的亲子关系,往往会进入新的阶段。

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长的父母,会更容易和这个时期的孩子打成一片。

而那些控制欲强、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与孩子发生严重的冲突。


01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
生命轨迹和成长节奏

人的成长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过程,而每个人的成长节奏也都是独特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成长节奏更是需要我们去尊重和关注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去引导和培养。

首先,孩子的成长节奏是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的。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发育和生理特征都不同,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比如说,小学生的身体机能还不够完善,需要更多的时间休息和运动,而高中生则需要更多的精神和心理支持来应对学业压力。

其次,孩子的成长节奏也受到环境和家庭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和环境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比如说,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和开朗,而一个压力过大的家庭环境则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最后,孩子的成长节奏也需要考虑到个人差异。 每个孩子的性格、兴趣、天赋都不同,需要我们去发掘和尊重。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就喜欢艺术、音乐等方面,有的则更喜欢科学和技术。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让他们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得到更好地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成长节奏,不要过分干涉和指导。当我们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不足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但不要对其产生过多的期望和压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


02
不跟自己较劲
更不跟孩子较劲

家庭教育专家劳拉·马卡姆说过:

父母首先要解决自身的问题,才能建立理想的亲子关系。”

一位家长曾与我们分享说:

“我后来才明白,原来教育就是,不跟自己较劲,更不跟孩子较劲。”

一起来看看她和儿子的相处故事:

“砰——”说不清,这是儿子第几次当着我的面,狠狠关上房门。 每每这样,我都被气得泪珠在眼眶里直打转,恨不得一脚踹开他的门。实在无法理解,明明初一以前,儿子对我还百依百顺,要他干什么就干什么。

身边的朋友还夸我厉害,能把儿子“管”得服服帖帖,乖巧听话。
可如今,要他往东,他非要往西,叫他到点写作业,他说不写还怼我“管得太严”。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和一位做心理老师的朋友聊起自己的难过、不堪和困惑。 听完我满腹牢骚后,朋友一针见血地指出:

“你呀,太不懂青春期孩子的变化了。 你越是和他‘较劲’,他只会越不听你的。放下你的权威感,不要用命令、要求的语气和他说话。孩子大了,也变了,你也要跟着变。别跟孩子较劲。”

和朋友聊完后,我沉思了许久,心里暗暗下了决心:

不求改变儿子了,先改变我自己。

第一天,我起了个大早,给儿子煎了两个他最喜欢的荷包蛋。

和往常一样到点提醒他起床,告诉他说:“妈妈今天要早点去单位,你自己收拾好就去上学了”。

虽然担心他迟到,但还是选择“不理”,盘算着晚上回家应该怎么“面对”他。

下了班特地买了儿子一直说好吃的白切鸡,在厨房忙活时他刚好回来,便让他肚子饿的话先洗手吃点水果。

当晚,我没有像过去一样老想问他学习的事。

而是要他作业写完了,想干嘛就干嘛,放松一下也好。

往后几天,我也是设法给儿子做好吃的,时刻观察和关注他的心情。

偶尔看他无所事事,就喊他过来搭把手:

“儿子,那屋子地还没拖,妈妈手有点痛,你拖一下呗。”

“儿子,我要赶紧回个信息,那把青菜帮忙洗一下。”

……

会“使唤”他做事,但不“过问”他学得怎么样。

当然,在儿子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会私下主动问班主任,了解他上课的状态和作业完成情况。 听老师说和过去差不多,我心里的石头也算是落下来: 原来不去干涉儿子,儿子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变得更糟糕。

就这样,我继续尝试了一个月,放下自己的“爱操心”,调整教育方法,儿子果然也“变”了。

一天,他主动找我聊天,分享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

“妈,你知道吗?

以前你一跟我提学习,我就很生气,觉得你只关心我考得怎么样,完全没关注过我的心情。

这段时间你不再问了,我真觉得很轻松,觉得你还是那个爱我的妈妈,所以我决定和你讲出我的想法。”

听完儿子这番话,我鼻子一阵酸。

为什么当初我只在乎他的学习,老是自以为是地命令他、要求他,给他压力?

其实,儿子遇到问题、困难,最需要父母的关心,而不是站在他的对立面推开他、逼走他。
父母“赢得”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和善、尊重的态度来对待他,让他在被理解的支持中,得到自尊感和归属感。

别和孩子较劲。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方式,他们需要时间去探索、去尝试、去犯错。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自由发展。

别和自己较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