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个人
都具有创造的潜能
再小的手艺,也有自己的价值
让世界看见你
无限可能
来源:
侣行记艺
微信号: lvxing-jiyi
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
仅限交流学习
✍
以下为图文
中国篾匠大叔带群小鲜肉,埋头苦干三年,
超模米兰达 · 可儿悄悄降临……
▲
超模米兰达 · 可儿教我们东方式的情感和审美:轻扇掩红妆。
提及折扇,很多人不屑一顾:
空调早已普及,
电扇都淘汰了,
折扇还用得着吗?
米兰达 · 可儿笑而不答:轻扇掩红妆。
你们一直在向我们看,
以至于邯郸学步,
连自己情感的表达方式
都忘了:
折扇不仅是用来扇风的器物。
更是种东方审美和情感表达。
然而,有一种神韵,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轻罗小扇扑流萤
遭遇米兰达 · 可儿,
终成维秘
翘臀深V。
"当我们设计出这把折扇时,
没想到会被
米兰达 · 可儿
看中,
更没想到她能把它演绎成这个样子。"
大叔是
米兰达 · 可儿手持折扇的制造者。
他轻摇折扇,
试图向
米兰达 · 可儿现身说法:
折扇应该是这样拿滴。
然而他西装革履的着装,
早已不是传统扇人模样。
大叔名叫王后荣,
他带着一群小鲜肉,
一直试图给传统的折扇,
寻找时尚新座标。
王后荣和折扇的故事还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18岁那年,王后荣是个篾匠。
那时,他的人生理想,
是自己做的竹篓让村民们交口称赞,
垄断全镇竹篓市场。
▲多年后和哥哥一起重返当年收破烂的地方
他的理想很快就破灭:
那年过完元宵节,
三个娶不上老婆的哥哥合计去北京闯一闯,
懵懂的王后荣和哥哥们一起做起北漂,
住地下室,骑车收破烂,
换了无数行业,
篾匠活儿从此就荒废了。
奋斗了二十年,
终于把店开到了王府井,
兄弟几个终于不再是没老婆本的少年。
哥哥们说:
“我们兄弟几个一起发力,
把珠宝店开遍全中国吧。”
为什么要开遍全中国?
泡在王府井挺好的啊!
王后荣混在王府井,
每天和那些对中国文化着迷的老外泡在一起,
他把老外们当成了研究对象。
哥哥们筹划着全国的珠宝连锁店计划,
王后荣一声不吭,把玩着一柄老折扇。
折扇是他从北京老胡同里收来的,
扇面已不知所踪,
扇骨也爬满了岁月伤痕。
“如果我还在安徽老家做篾匠,
不知现在我做出的竹器,
会是什么模样!”
在老家的竹林中,
王后荣把收来的宝贝和哥哥们分享。
“这破烂就是传说中的怀袖雅物?
老外们还争相来抢?”
哥哥们懂得珠宝的价值,
却不懂折扇的逻辑。
做景泰兰是门外汉,做篾匠却是老本行
——2012年,在不做篾匠二十年后,
王后荣做出了个疯癫的决定
——开一家自己的折扇作坊。
“做景泰蓝就够玩物丧志了,
做折扇你是失心疯么?”
王后荣只能什么都不说。
你们笑我太疯癫是“疯神”,
我却笑你看不穿做“风神”
——神话传说中有个特地独行的风伯。
风伯一直在飞,
飞行时肌肉扭曲丑陋无比,
但却是中国风崇拜的象征,
是追求自由的传说。
长袖带风,折扇
轻摇,
扇骨刻的字,
扇面绘的画就活了,
侠骨柔情就出来了。
丰子恺先生说:
“(
折扇)
在中国是特别发达的一种书画形式”
——折扇不是用来扇风的,
而是专门用来秀才情,说风雅的,
折扇代表了中国人优雅的生活态度。
新作坊名叫京扇子,
开在故宫东华门外,
一墙之隔的故宫收藏了大量皇家折扇,
王后荣希望故宫藏扇能成为自己的基因库。
一个没做成篾匠的大叔,
带着一群想做篾匠的小鲜肉,
踏上了新折扇之路。
杨威,90年。
全国少有的大漆科班出身。
做折扇于他是一门化学实验。
石国富,92年。
喜科技,爱拆解组装,
做折扇在他眼里是一项黑科技。
郝家铖,93年。
喜文玩,爱考据。
折扇于他是部《盗墓笔记》
王后荣不想把折扇做成纳凉的工具,
那是空调和电扇该干的事情;
也不想做成收藏意味的京味儿,
那和供祖宗牌位没什么两样
——折扇本是南方物种,
王后荣希望把生在南国活在古代的折扇,
移植到现代都市人的生活。
▲在苏州扇庄中观摩做扇面
每一种物体的进化,
都不开传统这一母体,
而折扇的传统在江南,
因而“下江南”就成为作坊所有人的必修课。
“想象中的下江南是《戏说乾隆》中的风流,
真实的江南寻扇却是在演《悲惨世界》!
中国的折扇应该像是瑞士手表,
是一种可以佩戴的轻奢时尚。
但
市面上所见到的折扇,
要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弥漫着腐烂气息;
要么是旅游纪念品,义乌小商品气质四溢。
王后荣虽然没做成篾匠,
但却希望作坊的小鲜肉们,
能成为真正的新工匠。
用不拘一格的思维做工具,
把手工变成这个时代的时尚。
石国富被送到安吉学艺一年,
学如何用最传统的方法,
做出最普通的竹扇骨。
传统是基础,
没有传统做底裤,
创新最终只会变成邯郸学步。
郝家铖
跟随王后荣四海云游,
到各地寻找不同的纸张,
试图改良千篇一律的矾面。
传统扇面是用来给毛笔书写,
这个时代的书写方式已一日千里。
杨威在折扇作坊研究扇骨,
扇骨材质如今已经五花八门:
竹刻、象牙、玳瑁、红木……
唯独大漆还没人涉及,
那就躲进作坊成一统,
一心做扇骨配大漆。
转瞬之间,
工匠精神变成了时尚。
传统、专注而孤独的手艺人,
一下子站到了风口被吹上了天。
传统的工匠体系真的是灵丹妙药吗?
王后荣对传统虽心有戚
戚,
但却谨慎怀疑。
在选择工匠时,
有意避开老师傅选
小鲜肉。
绝大部分老师傅们,
选择手艺只是为了生计,
几十年如一日为生计而手艺,
传统早已成为束缚思维的万有引力。
小鲜肉们生活不拘一格,
职业有无数可选择的空间,
能把手艺当成生活,
对手艺才是真爱,
而时尚是真爱下意识的流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