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简介」老塔从创业者角度读毛选,汲取可以借鉴的养料
停更了一段时间,读毛泽东传。读完了第一册,到了1937年,果然有不同的感觉,也看到了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接下去继续读毛选。毛选的第一卷和毛泽东传的第一册时间大致吻合。
这篇文章写于1930年5月,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而叫它做“本本主义”。
-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注重调查!反对瞎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从小听过的一句话。听过如此多遍,以至于从来没有细想过。看词句表面,也觉得道理很明显,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多说。但是其实做到很难。我们真正意义上有发言权的事情,太少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够熟悉一个领域已经很不错。但是看看朋友圈,不论是大如国际政治、外交、军事、政策,还是专业如医疗、创业、投资,都不乏大量的评头论足。其中有多少是看了几篇公众号文章得出的结论,又有多少是真正调查研究后的思考呢?
-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
-- 这段话也很过瘾。我自己就做过不少类似的情况。遇到问题首先开会,而不是首先去了解问题。团队里也经常有这种情况,新来缺乏经验的人,却很愿意指手画脚,很招人反感,于是工作推行不动;但是自己还很委屈,觉得怀才不遇。
-
“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想当年这也是我用过的伎俩啊。这种方法妙就妙在,你完全不能说我啥,“我都完全无异议地执行啦,你还想咋样?” 换句话说,管理者遇到完全无异议地执行的时候,需要警惕,是真的团结一致,还是消极怠工。而且,管理者一定要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特别是负面反馈。如果这个渠道不畅通,在压力下,多数人恐怕都会选择上述的消极怠工方式。
-
“调查的技术。
1)
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
…只有这样…才能抽出结论…只凭讲他的经验的方法,是容易犯错误的。
2)
调查会到些什么人?
要是能深切明了社会经济情况的人。以年龄说,老年人最好,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有斗争经验的青年人也要,因为他们有进步的思想,有锐利的观察。以职业说,工人也要,农民也要,商人也要,知识分子也要,有时兵士也要,流氓也要。自然,调查某个问题时,和那个问题无关的人不必在座,如调查商业时,工农学各业不必在座。
3)
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看调查人的指挥能力。那种善于指挥的,可以多到十几个人或者二十几个人。人多有人多的好处,就是在做统计时(如征询贫农占农民总数的百分之几),在做结论时(如征询土地分配平均分好还是差别分好),能得到比较正确的回答。自然人多也有人多的坏处,指挥能力欠缺的人会无法使会场得到安静。究竟人多人少,要依调查人的情况决定。但是至少需要三人,不然会囿于见闻,不符合真实情况。
4)
要定调查纲目。
纲目要事先准备,调查人按照纲目发问,会众口说。不明了的,有疑义的,提起辩论。
5)
要亲身出马
……一定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因为二者是两回事。
6)
要深入。
初次从事调查工作的人,要作一两回深入的调查工作,就是要了解一处地方(例如一个农村、一个城市),或者一个问题(例如粮食问题、货币问题)的底里。深切地了解一处地方或者一个问题了,往后调查别处地方、别个问题,便容易找到门路了。
7)
要自己做记录。
调查不但要自己当主席,适当地指挥调查会的到会人,而且要自己做记录,把调查的结果记下来。假手于人是不行的。”
这一段稍微改几个字就完全适用于创业者调查市场。做focus group,样本筛选,样本数量,调查设计,创业者不能完全依靠第三方,刚开始窄而深比广而浅好,自己做记录……很难想象这篇文章写于1930年。或者也许正确做事的方法从来就没有变过。
_________
往期回顾:
老塔读毛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老塔读毛选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老塔读毛选(3)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