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术新闻中文版
《艺术新闻/中文版》每月带来第一手全球艺术资讯和专业声音,也是国内第一份数字版和印刷版同步上市的艺术媒体。数字版“艺术新闻”已被App Store主力推荐,并迅速成为下载量排名第一的艺术类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物道  ·  节后养生:一清、二白、三好 ·  昨天  
清单  ·  6 个冷知识,第一个就惊掉下巴! ·  4 天前  
国际家居  ·  简约好气质,看着就舒适! ·  3 天前  
国际家居  ·  简约好气质,看着就舒适! ·  3 天前  
物道  ·  耳机没选对,小心听力受损找上你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术新闻中文版

蘑菇、萨满与自然疗愈:作为灵媒的艺术,破解现代性的“迷药”?|未来志异

艺术新闻中文版  · 公众号  ·  · 2024-10-12 09:00

正文

“未来志异”是《艺术新闻》主编叶滢发起的一档联结全球不同地方的创作者和策展人的谈话节目。在这里,展开全球新一代华人当代艺术创作的拼图,听到本年度艺术世界不可忽视的新声音。



本期嘉宾

刘雨佳(艺术家)

向在荣(评论人、策展人)


请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

收听本期完整节目



本期内容概述

2022年至2023年,艺术家刘雨佳在长白山和松花江上游地区进行了四次拍摄,影片《微光渐暗》(2023)将冰封的松花江视为一个时空穿梭的入口,在纪录影像中融入了西伯利亚地区和兴安岭地区民族志、东北文学和民间神话传说的片段,虚构了一系列的生态故事。2022年8月,刘雨佳深入长白山,被“森林里闪烁不定的林下光”所吸引,她认为那是“森林生态的灵魂所在”。在她的微距镜头下,蘑菇、苔藓、昆虫、土壤共生,构成了影片《蘑菇》(2023)中的微观丛林。在长白山,她也拍摄了亚洲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抚松万良人参市场(《市场》,2023),这一在中国传统中拥有灵性的植物,为了满足人类的养生需求,“最后变成了一种非常廉价的经济作物”,被卷入了庞大的产业链,几乎失去了作为野生人参的灵性。

在2023年第14届上海双年展中,刘雨佳的两件作品在同一个展厅中呈现,双年展策展人之一向在荣说,在大屏幕上播放的《蘑菇》中“巨大的蘑菇和声音让我们声临其境,身临其境本身就是一种有灵在场”,而《市场》则在一侧的监视器中播放,两件作品的并置构成了一种前现代与现代的对照,暗指出另一重叙述结构——灵性的存在及其消逝。

向在荣在参与本届双年展策展时,提出以九个“地宫”作为整体结构,刘雨佳所在的地七宫“远程反射疗法”探讨了宇宙中的支配力量如何作用于身体,并以此为视角观察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关系,刘雨佳的作品与张文心、苏咏宝、爱玛·孔茨(Emma Kunz)、玛丽亚·赖(Maria Lai)的作品同在此宫,向在荣提及,在布展时他忽然意识到“那个宫里基本上都是女性艺术家,全部聚集在了这么一个关于疗愈的场域。里面可能有一些冥冥之中注定的东西它把这些艺术家聚在了一起。”

我们所处的世界中已不存在纯粹的自然,而是人类介入后的“第二自然”,在自杀式现代性的介入与改造后,万物拥有同一种命运,即使是林下光所笼罩的微观生物,也被气候变化所无形地影响着,原始与人工之间的疆界也非泾渭分明,前现代的幽灵飘荡在现代性的时空之中,令秩序迷离破散,从而发现新的、具有别样能量的关系。

“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艺术家是现代的萨满?”向在荣在本期播客中问道。从自然的疗愈中拾取的灵性之思在当代能够产生哪些新的分泌、混合和碰撞?艺术家对生态的关注能否如其所说能够“给越来越死寂、官僚的当代艺术一些破解的迷药”?本期《未来志异》邀请艺术家刘雨佳与评论人、策展人向在荣共同讨论,从长白山的飞雪冰冻到伏地生长的蘑菇森林,从萨满、女巫医、离群索居的汉族夫妇的故事中,捕捉隐约闪烁的灵性微光。



“志异”时刻

刘雨佳的灵性之旅:从克拉玛依、长白山到大兴安岭,脱离都市,找寻现代性之外的精神维度

神秘vs.神秘的消逝:“微光渐暗”下的蘑菇世界,贸易链条中的人参市场

朝鲜族女巫医、唱赞达人的鄂伦春族老奶奶:通灵者对灵性的感知与其中禁忌

艺术家是不是现代的萨满?纯粹自然不复存在,“第二自然”错综复杂

脱开浪漫想象,回到现实环境:非人类生物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艺术家关注生态问题会给当代艺术生态带来一些破解的迷药

将“自然”带进美术馆的悖论;刘雨佳作品在上海双年展展厅中的另一条“通灵”路径

前现代的灵性在当代能够产生哪些新的纠缠、混合、分泌和碰撞?

保留民族文化与过现代生活并不矛盾,而远离现代性则能激发人更多的本性

上海双年展“地七宫”:冥冥之中的注定,让女性艺术家在一个关于疗愈的场域中聚集

当代艺术的神秘学转向:艺术家作为通灵者,在现代和前现代的边境线两边摇荡

未来的形状要在过去中找寻,探索更具疗愈性、神秘性,以及与精神相关的世界




艺术家刘雨佳相关作品及田野工作照片


刘雨佳作品在第14届上海双年展



本期嘉宾

* 滑动查看介绍

刘雨佳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刘雨佳的影像创作将纪实素材、文学、民族志、民俗学和游记编织在一起,形成具身性、情动式的体验。她以亚洲的自然景观作为创作的主题和背景,其抒情风格打破了纯纪实与虚构叙事之间的界限。她的作品表现出沉思性和象征性,通常关注其他生命形式,从而将人类降格为次要的角色。

刘雨佳曾在没顶美术馆(上海,2023)、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3, 2017,2016)、剩余空间(武汉,2021)、外交公寓12号(北京,2021)与上海外滩三号沪申画廊(上海,2015)举办个展。刘雨佳的作品展出于第14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2023);第11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2016);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缓存在”(2022);美国匹兹堡大学美术馆、美国弗吉尼亚莫斯艺术中心、韩国蔚山市立美术馆、德国杜塞尔多夫尤莉娅·施托舍克收藏、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英国曼彻斯特CFCCA、英国伦敦Troy House艺术基金会、美国旧金山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以色列Arad当代艺术中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杭州天目里美术馆、顺德和美术馆、北京木木美术馆、秦皇岛UCCA沙丘美术馆、OCAT上海/深圳/北京、连州摄影博物馆、银川当代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港口博物馆等大型机构。她的单屏影像作品也曾于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与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等机构进行放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