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发系列
网签和贷控
#2310
抑郁症又犯了,更新会慢点。
事在人为
一)网签
城市分二种,一种是有网签的。例如北京,上海。
另一种是没有网签的,例如深圳,南京。
网签几乎所有的条文都不重要。因为网签有一个规矩,它可以加“附加条款”。
也就是你可以在附录多打几页,这几页是不用上传的。
在“附页”中,你可以约定“原文第十五条作废,以本条为准”。
“原文第十七条作废,以本条为准”。
网签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而且不可被附页替代的。主要是第一第二页。也就是:
1)买家姓名
2)价格
3)贷款金额
只有这三样信息是不可更改的。其余的付款方式,交房时间,违约条款,装修保留等等,全部可以“以附件为准”。
只有这三条信息,交易中心+银行+税务所,是统一口径的。
也就是说,凡是实施了网签的城市,
不可以做阴阳合同
。
-
你报什么价,就要按什么价交税。
-
你交税什么价,贷款就贷金额七成。
-
你想做高首付,就要借六还七
二)城市的差异
城市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越是往南,“改革开放”的春风越是吹拂大地。越是繁荣自由商业化。
越是往北,“管制”越严重。权力肆虐,商业化程度低。
相比之下,深圳的网友,就要比上海幸福得多。
因为深圳是“非网签”城市。其核税价格,可以写低到20万元/套。轻徭薄赋。
因此“凤姐变冰冰”流派,最初兴起于深圳。而上海虽然有老公房之王,却依然以长持收租为主。
深圳还有一个bug,以企业名义买卖,不受限购限制。而且有“营业税豁免条例”。那简直是短炒的天堂了。
问题一:深圳核税价和过户价,可以不是同一个价格。是否意味着巨大的战略优势。
答:其实也不是很大。
因为“高评”一般是一种稀缺资源。哪怕没有“借六还七”肉疼,你也不可能把价格无限写高。
一般就写高成110
~
115%,
非网签的优势相当于二成首付。
问题二,请分析一下北京市场。
答:北京是最可怕的市场。因为北京是一线城市中,迄今唯一征收20%所得税的。
二手房几乎完全无法交易。
以一套北京的学区房为例。当年老人家房改获得,成本10W。现在售价1000W。
则差价所得税你就要交200W。
算上营业税,契税,总交易费用高达270W。或者说总价的27%。
或者说“写低交易”的话,是“
付三得四
”。
因此北京市场是严重的写低市场。能写多低写多低。完全贴着下限走。
一般有些历史年头的盘,网签过户价只有实际价格50%
贷款只有30%
现金耗用巨大。杠杆无法生存。堪称炒楼客的墓地。
目前北京普适行情,房屋买卖时,下家要结离婚。
上家也要结离婚。
“净身出户”,然后再熬到满五唯一。然后上家才挂牌卖房子。
这段子都能进德云社了。
问题三,请分析一下香港市场。
答:香港市场极度不友好。
香港人第一次买房,按金额阶梯,契税1
~
4%(一般你看得上眼的,都是4%)
非香港人非第一次,一律“双倍印花税”。即契税8%
然后如果你是大陆人士,或者以企业购买,还要加“特殊印花税”15%
也就是大陆人去香港买房子,契税要交23%
当然有人说KFS补贴23%,对于这种智商充值,俺就哈哈。
更惨的是,在23%的基础上,香港银行还不提供金融支持。
目前香港房贷利率在1.75%的确是不假。
但问题是金融管理局出了“指引”。
-
700W以下物业,最多贷60%
-
700W以上物业,最多贷50%
-
第二套住宅,最多40%
-
非自用物业,最多40%
也就是说,我在支付了23%的契税之后,香港金管局贷款40%给我,还假惺惺地说“防范风险”。
前二天和香港的谭叔有一阵对答,写道了香港衰退的原因。有兴趣可参阅《与无政资谭叔的对答》#F580
三)贷控
随着“零首付精算法”高评接踵而来的,是“贷控”。
举例来说,1000W的房子,贷款700W。
可是你写高成1100W交易金额,贷款770W。
这时候你给上家的首付300+770=1070,就产生了“贷控”的问题。
[1]
贷控有AB二种解决模式。
无论哪一种模式,关键是
上家的人品
。贷控迄今不是100%完美的手法,人品至关重要。
A模式是230+770.
你给上家230,贷款发放770。款清。
这种A方案,有二个问题。
在整个流程中,上家是有风险的。他等于款没有收足就进交易中心了。
但实际操作中,A方案是主流的。占了80%以上。
A方案实施的首要前提,上家必须是一个诚实本分的人。
因为经过TG几十年的弱民教育,5060普遍是“大锅饭”一代。是老实本分的一代。
在这样的情况下,
“下家”表现得有进攻性,上家往往宁愿吃哑巴亏。惯于被领导而不是领导。
你再嘴巴甜一点,诉诉苦家里人如何不容易。
颜值高的主动哭晕。哭晕在上家怀里。
一般上家也就应允了。230+770是很常见的模式。
而且卖房通常都是赚钱的。无非赚多赚少的问题。上家心态很好。
至于银行首付收据,更加不是问题。
绝大多数情况下,信贷员会帮你处理完毕。
实在不行,你让上家转回你即可。
甚至在跨行汇款时,账号写错一位。让汇款被弹回来即可。
四)B类贷控
比较棘手的,是B类贷控。
B类贷控是:300+770-70=1000
也就是说,你首付300W是付足的。
等贷款下来之后,让上家再还给你70W。
这种主要发生于上家比较搞,比较斤斤计较,比较老阿姨不好说话。
19%情况下,B类贷控也是风险可控的。
首先,你要看上家的职业。如果上家是“认认真真上班”的,最好是公务员,教师,白领之类有体面的职业。
则你几乎一点风险都没有。这样的人最怕你去公司里闹,而且他们也不会贪图70W。
你反过来想一想,1000W的房子都卖了,业主贪污你70W干什么。不就是小数点么。
有产者有恒心。
比较麻烦的,是小业主,企业主,社会上的混混,尤其是欠了一屁股高利贷需要卖房的人。
这个时候,就涉及到了C类贷控。
五)C类贷控
真正麻烦的,不是A类,也不是B类。
因为1000W的房子,最后为了70W的零头。B类阿姨也不会贪你的。
真正麻烦的,是C类贷控。占1%
C类贷控并不是买卖中产生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源于“药单”。
朋友zhifei有一阵子读“经济学”读僵掉了。他问我,既然“风险分析”已经如此发达,企业资信报告随处可见,为什么社会上还会有坏账。
我冷冷地嘲了他一句:“你100W卖部机器,现在有个山西人出120W要买。”
“前提是必须120天付款,而且该企业有资质风险。请问你卖不卖”。
Zhifei若有所悟。
这个世界所有的坏账,全部都是源于贪婪。
风险本身就是利润的一部分。那些哭诉“诚信不足”的企业,也完全不值得政府拯救。
同样道理。炒房客一切的痛苦烦恼,都源于“药单”的超额利润。
如果你见到一套妥妥一千五百万的房子。只卖你1000W。
超值超笋。一见就喜欢。
可是这套房子里面,内含600W的私人借款。而且房主的个人信用口碑也不佳。
如果你想买这套房子,你就得先垫600W进去。
你先喝一口敌敌畏
[2]
,体会酝酿一下其中的苦味。
然后含着泪把这单子做完。
遇见这种情况,一般最好的办法,是去社会上找专业的“担保公司”。
三教九流,有这样专门的“贷款公司”。收费大约每个月7.5%
让房东和担保公司签合同。你别卷进去。
这是最省力的。多军老了,真心懒得解药单。
只有极偶然的情况下,“担保公司”不能介入。你要自己解药单。
这样的情况下,你的现金流其实是:600+770-370=1000
你先垫他600,押着他去把私人借款还了。把抵押证解开。
然后你交易过户,银行贷款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