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地球上哪个CEO近来最闹心
恐怕非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莫属
从年初开始他就麻烦不断
被集体抗议卸载软件
被指责对员工性骚扰置之不理
被Google兄弟公司起诉偷窃技术
对Uber司机发飙引起民愤
陷害竞争对手被揭穿
9个高管相继离职
……
总之是
里里外外鸡鸣狗跳、不得安生的样子
这个曾经火上天的创业天才怎么了?!
7年前的夏天,一个叫特拉维斯•卡兰尼克(
Travis Kalanick
)的美国小子用一款软件颠覆了地球人的出行。当时,他才33岁。
这款软件就是Uber。靠着它,
卡同学没有一辆出租车,却可以将全球各地的出租车操控于股掌。
这种对历史的碾压让他一夜间风靡世界,并集各种荣耀和崇拜于一身。
但随着媒体的一次次曝光,
“混蛋”也渐渐成了他的形容词。
比如,他把拒绝Uber的人统统当成敌人,无论政府还是民间,火力全开,带着脏字反击。以嘲讽的口吻说“首尔政府还生活在过去”,谴责堪萨斯政府是“反科技”,而德国的竞争对手在他眼里就是“一个叫出租车的混蛋。”
他还敢得罪用户,即便用户有理。2013年美国东海岸暴风雪期间,打车需求增多让Uber的智能动态定价水涨船高,涨到了8倍。乘客们指责他趁火打劫,发灾难财。但他对此置之不理。
Uber平台还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接到了6000多起与“性骚扰”有关的投诉,但平台却没有任何回应。
粗鲁、挑衅、火药味十足,卡同学由此得到了“好斗分子”的名头。
这也让卡粉们渐渐跌掉了眼镜,那个神一般的存在哪去了?
但卡同学面对种种指责,一如既往地理直气壮:
我们给了人们更多的出行选择,这特么就是我们全部的目标。
更让人郁闷的是,如果好斗不懂事是因为年轻气盛也就算了,但卡同学显然不是。
如今,哥们已是不惑之年,Uber也已进入70多个国家450多个城市,估值接近700 亿美元,但这家伙,
始终没把自己修炼成国际公司掌舵人该有的样子。
相反,他还公司越大,脾气越大,年纪越大越混账,
我行我素,惹事生非,仿佛要将任性进行到底,不但给自己拉仇恨,也让Uber陷入了水深火热。
今年1 月,纽约出租司机联合会呼吁包括Uber在内的全体出租车罢工,抗议特朗普“穆斯林入境禁令”,但Uber当地主管在推特上宣布照常营运。
这让民众联想到卡同学是特朗普的经济顾问,这显然是得到了他的支持。
众怒下只有一个字——“卸”。据说有20万用户在此期间卸载了Uber软件。
而对手Lyft则机智地向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捐款100万美元,支持反对者搞事,让自己在苹果免费APP中的下载量排名从39位窜到第4位,Uber则跌到了13位。
进入2 月份,Uber一名女工程师在社交平台曝料,自己工作时遭到性骚扰,人力部门却袒护男性同事。已经了解这一事件的小卡同学至少应该说点对不起什么的吧,但他却兴高采烈地参加奥斯卡派对去了。
这在我们这里可能不算什么事儿,但在美国,事儿大了。
Uber因此又被推向了舆论风口。
紧接着,Google 母公司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也对卡同学发起挑战:向法院起诉Uber利用从原告处挖走的技术高管,盗窃其无人驾驶技术的关键部分。
这都还没完,很快,一段卡兰尼克粗暴指责Uber司机的视频,又在网上引起民愤。
而到了3月,又有员工爆料,Uber用一种特殊软件躲避执法机构的"钓鱼执法",让官老爷们打不到Uber的车,没办法罚款,Uber将面临联邦调查。
外部忧患不断的同时,Uber内部也开启了动荡模式。
当地猎头机构说,他们收到Uber员工求职申请的数量激增,一周内收到简历的数量比过去一个月都多。“我看到有相当多的人打算离开Uber,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失去了对高级管理层的信心。”
高级管理层自己就有信心吗?答案也是:不见得!
应接不暇的非议和指控,让高管们压力山大,他们选择了撤退。
近5个月来,除了实施性骚扰和涉嫌窃取Waymo公司机密的两位高管离开外,已相继有7位重要高管离职,其中包括仅次于卡兰尼克的二号人物Jeff Jones总裁。
据说这位总载是一个非常温和的人,乐于沟通,不喜欢冲突。
这基本上就是宣告:我不喜欢卡兰尼克!
快成孤家寡人的卡同学不得不独自面对一连串的问题。
尽管在各种逼迫下,他后来对有些事情已经发声处理,但形象早已一落千丈。
更有人担心,在小卡这厮眼里,规则和常理都是狗屁,
以后,他还会做出什么不走脑的事?
无视规则在硅谷并不算稀奇,初创公司为打开市场、站住脚,偶尔打个擦边球一般不会遭到非议。
但Uber从诞生那天起就远不是打擦边球那么简单,它挑战了政府条款和整个出租车行业,这注定了卡同学的事业理想是在战斗中前进。
面对这场战役,卡同学斗志昂扬,甚至冲破底线。
当初在美国,Uber刚上路没几天,就被要求停止运营,因为公司名字“UberCab”中有“cab(出租车)”字眼,而Uber没有出租车执照。
勒令单让卡兰尼克兴奋:“一次战斗的机会。”
卡同学的应对战术是将名字中“Cab”去掉,但出租车仍偷偷运营。
随着势力范围逐渐扩大、有更多的金主撑腰后,他干脆将这种偷偷变成了理所应当,
“你要么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要么就为信仰而战斗。”
在Uber员工和投资人眼里,
卡兰尼克的主要信念就是“增长高于一切”。
这直接反映到了Uber公司制度中:“斗胆急进”,“痴迷”顾客以及“永远猛推”。业绩出色的可以获得更高的权位或相应的金钱回报。
在Uber以城市经理为中心、赋予当地团队众多决定权的运营模式下,这种激励为Uber的开疆扩土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要命的是,钱权激励下缺少相应的约束机制,也没有提升凝聚力的核心价值观,
员工们可以为钱而来,也会因钱而散。
而一心为钱而战的人,则很容易走向极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在Uber得到很多体现:
为了能在欧洲快速推广,Uber允许私家车在没有车牌、没有特定驾照的情况下上路服务。
为了打击竞争对手,Uber就像个间谍,要么派卧底充当对方乘客让司机倒戈,要么直接用大把现金收买,甚至先假装挖人,等司机从Lyft辞职了,再残忍地反悔。
包括设法破坏对手Lyft的融资活动,卡兰尼克也不觉得丢人,而对媒体公开。
其时,Uber在美国已经占据了将近80%的网约车市场份额,而Lyft仅有10%多。
还有报道称,卡兰尼克曾用“邪恶”来形容竞争对手,并假设他有一天和对方打起来了,
他会将对方打翻在地,然后再好好地羞辱一番。
甚至记者,也都成了Uber攻击的对象。Uber的一位前高管曾对媒体动不动就做关于Uber的负面报道相当不满,他的解决办法之一是:
悬赏100 万美元,去挖掘曝光那些不友好的记者的隐私。
一家了解Uber的猎头公司还说:
“Uber崇尚由男性主导、干劲十足的投资银行式的企业文化”。
这样的文化中,卡同学把性骚扰抛到脑后也就不难理解了。
甚至还有媒体分析,卡兰尼克本人就对女性有物化和歧视倾向。他曾在一篇杂志专访中炫耀:人们将Uber称为Boob-er(boob在英文俚语中有女性胸部之意),因为Uber的成功让他对女性产生很大吸引力。
这好像直接激发了Ube员工的想象力,没过多久,法国的Uber员工就跳出来表示,可为客户提供由“性感女孩”充当司机的机会。
出现乘客和同事性骚扰风波后,曾有人劝过卡同学,不要那么冷酷,起码假装一下关心用户和员工。
但好言相劝似乎没起什么作用,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卡同学的这种性格并不是创立Uber后才有的,
很多年前共事过的人就说他“无情,任性。”
卡兰尼克儿时有个与众不同的梦想——成为间谍。
虽然美梦泡汤,但从他种种“越界”来看,他的确很适合这个职业,
他把间谍天份,包括奸诈和凶悍,都淋漓尽致地发挥到了全部创业生涯。
说到卡同学以前的创业经历,这又是一个俗套的剧情。
他和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一样,是个中途辍学的天才。
他就读的学校是世界前十、美国公立前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刚读到大四,就从计算机工程专业退学。
退学后,小卡和好友创办了科技公司,美其名曰是世界上第一个提供P2P文件下载资源的搜索引擎,其实就是提供盗版图片、音频、视频的平台。
他做得很顺,不久就发展到了数十万用户。
不料,两年后好莱坞怒了。
29家影视公司联合起诉他侵犯版权,索赔2.5亿美元。
这笔巨款对小卡同学来说,只有抢银行才能凑够。但他这个底线还是有的,没去抢劫,最终通过法庭和解赔偿100万美元,直接把公司赔到了破产。
第一次创业让小卡很受伤,他连续好几个月没敢去看电影,“光是看到几大制片公司的名字就让我血往上涌”。
他发誓,要加倍报复那些起诉的人,得“让他们破点儿小财”。
第二年,小卡就开始了复仇计划。
他召集原班人马,开了一家帮助企业提高文件传输速度的公司,取名RedSwoosh。其中一个如意算盘是,让那些起诉他的好莱坞公司都来买他的服务,把当年拿走他的钱都吐回来。
但上帝好像不喜欢他这么做,想方设法阻止他。
先是技术团队要叛逃,紧接着资金链要断裂。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投资者,对方却在来时的飞机上遭遇劫持,成为“9•11”事件中不幸的遇难者之一。
没钱救急,小卡开始了任性地冒险,
置顾问和伙伴的劝阻于不顾,挪用了员工工资里应缴税款,没有一丝丝歉意。但他又触犯了法律,迎来法院传票,最后硬着头皮东拼西凑交了罚款。
之后,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拿到融资,却不久却被最大投资人、NBA达拉斯小牛队的老板要求撤资。
小牛的老板其实很欣赏小卡的能力:
“哪怕需要撞穿一堵墙也要达成自己的目标。”
但这也让他对小卡恐惧:
“哪怕撞墙他都要达成目标。”
硬撑了6年后,终于有一家公司当接盘侠,用1900万美元把RedSwoosh公司买下了。
虽然小卡同学的复仇计划基本实现,
当年起诉他的29家好莱坞公司中已经有23家成为他的客户,
但他的第二次创业,还是算不上光荣地结束。
两次不成功的创业,让小卡同学产生了无法丈量的心里阴影,他很害怕再失败。
于是,再次创业有了Uber后,他拼命让自己成功。一旦遇到问题或现实违背了意愿,
他的焦虑和愤怒会反映在行动上,比如在办公室里快速绕圈走,速度之快闻名硅谷。
他父亲曾说,这个龟儿子曾经把地毯都磨穿了。
随时进入战斗状态也是小卡的常态。
美国杂志《名利场》曾这样描述即将开战的卡同学:眼睛会眯起来,鼻孔会张大,嘴巴会撅起,整个脸就像准备打出去的攥紧了的拳头。甚至他海军陆战队士兵风格的头发似乎都倒竖起来。
不可否认,这种“任我行”的性格对小卡带领Uber突出包围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现在的问题是,
公司都做到这个份了,您是不是该有点CEO的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