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军武次位面
《军武次位面》节目官方公众号,军事文化的推动者,军迷每周的节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苍梧晚报  ·  下月!连云港适龄男性须全体登记! ·  2 天前  
青春黔言  ·  警惕!这些“兼职”,做不得! ·  4 天前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兵器工业集团9件作品在第七届中央企业优秀故事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军武次位面

朱棣是怎么靠给人“画大饼”夺取天下的?

军武次位面  · 公众号  · 军事  · 2024-12-07 19:01

正文

硬货来了!52L战术装备包,
强装载啥装备都装得下,硬汉超爱!


1399年初秋,朱棣准备起兵造反。这位在长城内外、金戈铁马中已经生活了近二十年的藩王,虽不一定达到其父“人情善恶真伪,无不涉历”的境界,但对人心的预期管理也已无出其右。


▲朱棣画像。来源/《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


朱棣起兵后,朝廷担心辽王、宁王与燕王联合,朱允炆传旨要求他们入京。辽王朱植,在道路不通的情况下,选择坐船到了南京。宁王朱权既没有听朝廷的话离开封地,也没有把松亭关平燕驻屯大军后撤,反而觉得奇货可居,上书朝廷希望赦免燕王,做起了和事佬。


▲影视剧中的朱棣形象。来源/电视剧《大明风华》


宁王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此时已经在塞外历练七年,个人能力强,兵力也强,号称“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骑兵战力更是强悍。这样的实力也确实有观望的资格。


对于建文帝而言,姑息这种行为会产生连锁效应,故而明令削去宁王三护卫。既然道路已经不通,朝廷对宁王嫡系部队的政令很难落地,但对宁王统领的官军多少是有影响的。宁王对部队的管控力下降,对朝廷的不满增加,这一微妙变化,朱棣很快掌握了,毕竟指挥松亭关官军的人里有自己的老部下陈亨。


朱棣以救援永平之名,绕开松亭关正面,从刘家口直奔大宁。十月初,朱棣攻取大宁,然后给了宁王一份大礼:“宁王权三护卫为朝廷削夺者,尚留城中,至是皆归附。上悉以还宁王。”随即松亭关大军降燕。得到权力的宁王正式答应与朱棣一起靖难。朱棣还对宁王做出正式承诺:“事成,当中分天下。”


▲影视剧中宁王形象。来源/电视剧《大明风华》


朱棣拿建文的资产对宁王朱权做了承诺。宁王随即支持朱棣对自己的护卫队、大宁军队进行整编,确立以燕军为主体,大宁将领为补充的五军体系。在靖难期间,宁王朱权与朱棣通力合作,据大幅删减的资料仍可以看出,北军的檄文大部分应该是朱权团队起草的(毕竟朱棣不会让宁王留下太多史料,这样显得自己收得天下靠别人似的)。


靖难成功后,朱棣登基,出力很大的宁王希望将苏州作为其封地(毕竟大宁已经被朱棣搬迁没了),朱棣拒绝;请封杭州,朱棣再次拒绝;朱棣给出“建宁、重庆、荆州、东昌皆善地,惟弟择焉”,宁王又拒绝了。经过多次协商,终在第二年封南昌,宁王到了南昌后,“自是日韬晦,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终成祖世得无患”。


在大宁时期,朱棣及其将领就与朵颜三卫的部落首领频繁接触,并做出了明确承诺:若协助燕王夺取天下,宁王的领地将归朵颜三卫所有。


▲明 骑马男佣。来源/故宫博物院


大宁的军队以精锐著称,被誉为“塞上精兵”。“行都司所领兴州、营州二十余卫,皆西北精锐”。特别是朵颜、泰宁、福余三卫,这些由元朝降将领导的骑兵,以勇猛著称。朱棣在巡视边疆时,亲眼目睹了大宁军队的强悍,因此起兵后,他计划利用这些边骑来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当他到达大宁时,除了争取朝廷官军的支持,也积极拉拢朵颜三卫。


与明朝官军不同,朵颜三卫需要更直接的利益来换取他们的忠诚。朱棣决定以宁王的领地作为交换,以获得三卫的支持。他首先实际上放弃了大宁,史书记载朱棣离开大宁时,“尽拔诸军及三卫骑卒以归”,使得大宁实际上成了朵颜三卫的领地。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三卫必须为朱棣效力,否则朝廷一旦平定燕地,绝不会允许朵颜三卫占据边防要地。


随后,蒙古骑兵承担了冲锋陷阵和战场侦查的任务。例如,在郑村坝之战中,三卫骑兵多次冲击敌阵;胡骑指挥款台领兵12人,每人双马,在邹县击败南军护饷士兵3000余人;胡骑指挥童信生擒了骁勇的敌将;胡骑薛脱欢在宿州遭遇敌军并击败之,斩首五百余级。史书记载“自是冲锋陷阵多三卫兵”。


朱棣夺取天下后,将大宁都司迁至保定,大宁正式归朵颜三卫所有。然而,这一决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大宁国防线的内迁导致宣府、大同与辽东的联系变得迂回且脆弱,明军的边防变得被动。后来,顾炎武对此感慨道:“正统己巳、嘉靖庚戌,诸敌犯内,皆从此至。”


1402年,朱棣在浦口遭遇了盛庸的军队并战败。这次南征是历史上罕见的无后方作战,朱棣的军队跨越了数千里。如果成功,可以说是指挥得当;若失败,则显得孤注一掷,缺乏策略。盛庸可以等待时机,而朱棣则不能,因为南军有后方支援,可以不断增兵;而朱棣的孤军深入,一旦失败则无回头之路。


在这个关键时刻,朱棣的次子朱高煦率领骑兵赶到前线。朱棣拍着儿子的背说:“吾力疲矣,儿当鼓勇再战。”甚至还暗示朱高煦:“勉之,世子多疾。”可见,为了激励朱高煦,朱棣使出了画饼的技术,拿朱高炽的世子之位给朱高煦做了承诺。


对于朱高煦而言,做一个郡王还是亲王或许区别不大,但做皇帝和做亲王的区别就太大了。在巨大的激励下,朱高煦通过殊死一战,击败盛庸,北军终于饮马长江。领教到北军战力的南军水师都督佥事陈瑄率军投降,朱棣率军渡过长江,顺利夺取天下。


▲影视剧中朱高煦形象。来源/电视剧《大明风华》


然而,随后问题接踵而至。朱棣的大儿子朱高炽是朱元璋指定的世子,并且在靖难之役中守护城池、保障后方有功;而朱高煦则多次在危难时刻拯救朱棣,如白沟河之战中斩杀瞿能父子,东昌之战中为大军殿后,确保全军虽败而不溃。更重要的是,诸将都见证了朱棣对朱高煦的承诺。


正是朱棣乱承诺的恶因和不明确的态度,导致了后来十多年间的多次政争,许多官员因此身陷囹圄。直到朱棣准备迁都,才强行将朱高煦封至南京。朱瞻基登基后,通过武力解决了朱高煦的问题,这段历史才得以告一段落。

我只是做周公


朱棣在给实力派画饼的时候,并没有忘记给所有人画饼。为了孤立对手,在靖难之役刚开始的时候,朱棣就明确自己是按照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祖训》来做的,自己只清除围绕在冲主(年幼的君主)朱允炆旁边的奸臣齐泰、黄子澄,自己只做辅佐成王的周公。也就是说:除了特定的极个别的奸臣,理论上都是朱棣的朋友。


▲影视剧中靖难之役场景。来源/电视剧《大明风华》


这一策略,确实具有很好的效果,朱棣在怀来、永平两地未费一兵一卒便取得了胜利。在整合宁王势力时,这一策略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朱棣不断强调自己如同周公一般,强化自己行动的正当性。在真定城下动员士兵时,他将自己起兵比作周公东征:


“昔管蔡流言,欲危周公,以间王室,于是周公东征二年,罪人斯得。今奸臣弄兵,谋危社稷,直欲加兵于我,以逞其欲,岂但流言而已。”


当朱棣的军队抵达长江边时,庆成郡主前来尝试斡旋和平。她主要传达了割地求和的意愿。朱棣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态度,他说自己既未前往孝陵祭拜,也未清除奸臣,同时表态:“如朝廷知我忠孝之心,能行成王故事,我当如周公辅佐,以安天下苍生。”(如果朝廷能理解我的忠孝之心,并效仿成王的故事,我将如同周公一般辅佐,以安抚天下百姓。)


▲影视剧中的朱棣形象。来源/电视剧《大明风华》


朱棣渡过长江后,李景隆和兵部尚书茹瑺再次提出割地求和。朱棣严词拒绝,并再次申明自己是:“为安社稷,保骨肉,复父皇之仇。能悉缚奸恶,付诸法司,使得数其罪而诛之,以谢孝陵,释天人之怒,整肃朝纲,徐听指挥,俾回故疆,实出望外,岂可以土地见谄也。我不即入城者,正为此耳。”朱棣的言辞坚定,并且让士兵们公开宣扬他只想祭拜孝陵,自己只想成为周公。


进城之后,诸王和大臣们每天都向朱棣劝进,表示国家离不开他。朱棣也确实有所放松,就在他准备入宫的时候,杨荣出现并提醒朱棣:“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这句话让朱棣恍然大悟,他立刻去祭陵,确保了公开形象的完善。作为提醒朱棣保持体面的人,杨荣也因此成了朱棣最信任的文官之一。


谒陵之后,朱棣回想起道衍和尚的忠告,决定邀请德高望重的文人方孝孺,希望他能撰写自己的登基诏书。朱棣认为,若能得到方孝孺的支持,文人士子们便会相信他是被众人推崇上位的,从而使靖难之役得到圆满的结局。然而,方孝孺只是哭泣,拒绝动笔。


‍▲影视剧中方孝孺拒绝动笔场景。来源/电视剧《大明风华》


朱棣试图安慰他:“先生不必过于悲伤,我本意是效仿周公辅佐成王。”

方孝孺质疑道:“成王现在何处?”

朱棣面露哀伤,回答说:“他已经自焚了。”朱棣认为,既然成王已逝,自己勉为其难地登基也是合情合理的,他以为方孝孺应该能接受这样的安排。

没想到方孝孺随即追问:“为何不立成王之子为君?”

朱棣硬着头皮说:“国赖长君。”(国家需要一位年长的君主)

方孝孺又反问:“那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

朱棣只能继续耐着性子说:“这是我的家事。先生好好写登基诏就行了。”

方孝孺也亮了底牌“大不了一死,诏书肯定不写”。


▲影视剧中方孝孺形象。来源/电视剧《大明风华》


朱棣的周公形象被方孝孺彻底揭穿。多年来,朱棣一直隐藏自己的野心,在济南城下忍受铁铉的计谋,以实现更多人为靖难之役努力的目标。如今,有人不仅揭开了他的底牌,还让他一步步陷入困境,朱棣愤怒至极,最终下令将方孝孺凌迟处死。


朱棣,这位精通拿捏人性和预期管理的大师,展现出的政治智慧甚至超越了他的父亲。他可以拿宁王的地盘承诺朵颜三卫,也可以拿建文帝的天下去承诺宁王,更可以把大儿子的位子承诺给二儿子,以此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服务于自己的战略目标——靖难之役的成功。登基之后,朱棣又一一想办法处理了这些承诺。大概他唯一没有预料到的,就是在方孝孺面前,他的这些利诱和威胁的手段会遭遇挫败吧。


参考文献:

《明史》《明实录》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李洁非《龙床:明六帝纪》

胡丹《皇椅的抱怨:痴迷过家家的皇室子弟》

商传《明成祖大传》

燕山刀客《大明奠基人朱棣》

硬货来了!52L战术装备包,强装载啥装备都装得下,硬汉超爱!点击下图购买



1000D尼龙手柄,手握舒适,结实耐磨。双头YKK拉链,顺滑耐用



重量轻,大容量,折叠后非常小,方便收纳携带!点击下图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