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投资是一项分工高度细化的工作流程,我们所见
的
是最后有决定性质的环节,而在到达这一环节前要做的前期工作非常多,但这些工作恰恰是非从业人员所容易忽略的。
平常我们所说的“投资决策”,和专业投资从业人员说的“投资决策”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虽然说投资决策通常是基金经理一个人的事,但是达成决策之前的研究工作却需要大家的帮忙。下面,让我们来模拟一下一个单打独斗的投资牛人是如何做研究的。
专业投资人在买入一只股票时,要做到对这只股票背后的公司了如指掌,这就需要对公司的基本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一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信息不仅包括IPO、增发、财报、并购以及重组等突发信息,还要了解这家上市公司的季报、半年报、年报中透露的公司经营情况。即使是简单了解一下这些信息,也至少需要一个人半天的时间。
专业投资人和普通投资人之间最大区别之一可能是有没有股票池,也就是分散投资意识的有无。一只基金的股票池中少则有几十,多则能达到上百。按照30只股票来算,不太深入的了解恐怕就要花半个月。要是遇到中泰资管的基金经理姜诚这样,要求对每一个重点关注的上市公司至少要列出100个以上问题并一一回答的,单打独斗的状态去建立一个股票池就更得花心思花时间了。
对于股票池里面的
股票
,除了看报告,还要到上市公司实地调研,掌握一手信息。如果算上路上花费的时间,调研30家公司怎么说也要花掉30天时间。也就是说建立一个只有30只股票的股票池至少需要一个人一个半月的时间,如果期间遇到过年放假,那就做好两个月才能建立一个股票池的准备吧。而在这两个月间,宏观和行业基本面的数据很可发生巨大的变化,早期的研究结论可能又出现了反转,又要重新开始以上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