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平话
平话,分享福州本地有趣的人、事、文化和生活方式;提供最新最全的福州本地艺文演出资讯和艺文现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平话

在大雨将整个城市颠倒时,我遇见了一位最懂福州天气的人

平话  · 公众号  · 福州  · 2017-06-28 10:02

正文


2017年6月26日下午,在历经了半个多月的绵绵细雨之后,老天爷开始动真格了。


不知道那天有多少人被淋成了落汤鸡,又有多少人借着暴雨重温了屋檐下的浪漫,当时的我在雨中走着,要去见一个最懂福州天气的人


乌山上省气象局的石阶,在那天俨然成了一道天然的小瀑布


看了这么多年的天气预报,说起来我只能想起如下三种画面——


文字型天气预报


图画型天气预报


嗜血型天气预报


顺带一提:我们平时在电视台上看到的天气预报,其实都是在气象局的影视中心录制完成的,而不是在电视台里。


天气(尤其是福州的天气)是怎么被预测的?作为普通民众,我表示一脸懵X。


在乌山上走一小段斜坡,就到省气象局大门,抖去身上的雨水,想到对于这场暴雨早已了然于心的黄志刚老师就要来到跟前,我就有一种要被看穿的感觉:毕竟,他连老天爷都看透了……


黄志刚老师


还好,黄老师相当平和,没有那些号称看透了天机的“大师们”阴阳怪气的腔调与气场。


就这样,两杯热茶,两把椅子,任它窗外风雨飘摇。


黄老师的小鲜肉岁月


今年正好是黄老师在气象局工作的第20个年头,从一开始的气象预报员,到如今的行政岗位,他已经和老天爷打了整整20年交道。


20年前,就连气象图都需要预报员自己手动绘制;20年后的今天,天气的观测已经由卫星、自动观测站、探空气球与雷达等现代科技手段代劳。


6月26日当天的雷达图,颜色越深的地方,天气越恶劣


据黄老师介绍,如今福建境内的自动观测站就多达2000余个,有人员值守的观察站70多个,在最为密集的数据采集期,每五分钟他们就能收到一组最新的气象数据。


而预报员的日常任务之一,就在于计算、分析这些机器采集来的数据,以做进一步的综合判断,来预测未来天气的走势。


我问他:“要想预测福州的天气走向,所需要观测的范围有多大?”


答案是:整!个!东!亚!


也就是说,预报员需要对整个东亚的环流局势有所了解,才能初步预判福州的天气。对老预报员而言,观测的范围还要来得更广。


在乌山顶部放飞探空气球的预报员,画面太美,多看两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能听到如下抱怨:天气预报不是说福州今天下雨吗?怎么没下呀?


对此黄老师解释道:“其实,我们预测的对象是整个福州市区,而经常出现的状况可能是,台江下雨了,而鼓楼区没下(有没有?)这时候我们往往会预报有雨,这样的预测,在我们气象学意义上来说就是准确的。”


不过,天气预报也并非是绝对准确的。


“虽然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让气候的观测有了更多的手段,但即便在气象科技最为发达的美国,对于暴雨的预报准确率也仅仅停留在20%左右。不过,24小时内的晴雨预报准确率已高达80%以上。与此同时,定时定点定量的精准天气预报也正在被逐步实现。”


26日当天全省预警信号图,我们福州常见的是高温、雷电、台风以及暴雨预警,从程度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依次加深


我们通常见到的天气预报,以一个星期作为周期。


对于预报员来说,三天以内的预报准确率的确是很高的。若是超出三天的预测范围,我们大可以将之视为一个对于未来天气大致走势的预测,它需要预报员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地“滚动订正”,以配合反复无常的大气现象的表演。



老天爷是没有周末的,气象预报员自然也就没有。


气象预报员的工作全年无休,就一个省气象局的规模来说,三十多位预报员以六人为一组,轮流值守。


尤其当重大的灾害性天气来临之时,时不时就得熬个夜、通个宵,不停地完善观测结果、通知相关部门与单位进行防灾减灾工作。


黄老师与预报员小宋在工作中


“预报员的日常工作其实是非常枯燥的,一年当中,多数的日子里不过是正常的晴雨天,但他们也不能休息,还是要按时完成日常的观测任务。可一旦重大的灾害性气候来临,他们又忙得不可开交,不停地分析数据、接打电话,还要在短信平台、电视字幕和微博微信上发布预警信息。”


黄老师指了指正在工作中的年轻预报员小宋:“这个小姑娘,水库要不要开闸放水,都得听她的!


知天气app,几乎是台里每位工作人员的标配(我不是广告我不是广告我不是广告


他说,26日的暴雨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城里的市民来说,带来的或许只是生活上的不便,但对于众多山区里的民众而言,就是性命攸关的事情。


前些年漳州某村落的一场暴雨,多亏了当地预报员的及时通知、提前疏散人员,才让众多的村民幸免于难。


“每当这种灾害性天气来临时,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在我们气象人中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就是:宁愿听到老百姓的骂声,也不愿听到老百姓的哭声。”


于是,我默默收回了过去所有对于天气预报的吐槽……


苏迪罗、杜鹃台风期间,黄老师作为气象专家在福建电视台


黄老师还给我们举了个栗子:


假设在一个闹市区的高处,有一个疯子正要举起砖头向下方的人群中丢去,在这样的情况下,砖头注定要落下,也注定要有人为此受伤。


如果这时候有人能够站出来大喊一声“大家小心!有人从楼上丢砖头了!”的话,损失就会因此而降到最低。


面对诸多天灾,这个大喊一声的人,就是全体的气象工作人员。


黄老师的日常就是对着世界地图指点江山(明明是观测气象数据好吗)


其实,除了气象播报员和气象预报员,还有许多的气象工作者在气象预报的过程中贡献着自己特殊的力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气象设备维修员。


面对通常建设在荒郊野岭、高山大海上的自动观测站,他们一年中动辄就有200天以上都在出差的路上,在一个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维持着观测设备的正常运行。黄老师说,有一次某个海上的观测设备漂到了钓鱼岛海域,设备维修员专程追踪并最终将它追回。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初心未变


气象的观测结果所决定的并不仅仅是“今天要不要提前回家收衣服”这类的小事(除非你把所有的内裤都晾在了阳台),它切切实实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我的某位同事,由于没看天气预报今天穿了长袖来上班这也算大事?),此刻已痛不欲生。


来啊,互相伤害啊


公司空调又坏了,请问我该如何处置?在线等,挺急的。



不懂天,不懂地

还得吸空气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