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拾文客栈
有态度、只原创,笑迎八方客,戏谑古今谈。(未经授权,禁止商业转载,已签约维权骑士维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大学堂  ·  霍去病18岁从军,21岁成骠骑将军,出征时汉 ... ·  17 小时前  
史事挖掘机  ·  伊朗往事:宗教与世俗势力的角力 ·  2 天前  
冰山指数  ·  冰山洞见 ·  2 天前  
冰山指数  ·  冰山洞见 ·  2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历史与AI的距离|看·见——图像、AI与人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拾文客栈

历史的另类脸谱: 变卖行宫里的皇家旧物充饷, 清朝末年的财源窘迫

拾文客栈  · 简书  · 历史  · 2017-12-06 14:01

正文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四十九):庙堂硕鼠。

阳夏之战过后,大清王朝的肃亲王善耆越想越闹心,以北洋军的实力,此时的武昌孤城,湖北新军已经被打残,湘军退入湖南,环伺武昌的北洋军却在段祺瑞的指挥下按兵不动,明摆着就是拥兵自重。想不明白的肃亲王带着一帮皇族亲贵,气势汹汹地在庙堂之上质问袁世凯:“武昌指日可下,为何言和停战?”袁世凯轻蔑地笑道:“不妨代我行事,袁某自当让位!”一句话就堵住了这群显贵之口。

同时袁世凯也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这些大清亲贵们,总是把忠君爱国挂在嘴边,其实却是最大的蛀虫,就像此时好不容易编练出十四个镇的新军,军饷的来源却是一个大问题。武昌起义后,各省督抚更是心怀鬼胎,把持大权却向清廷要钱,直隶说要拱卫京师,山东说自己是京畿门户,陕甘强调要屏护中原,东三省还来趁火打劫,说要巩固根基,总之就是处心积虑的向清廷要钱,以至于在前线征战的北洋军,也是真的缺少饷银与补给,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清廷是真的拿不出钱了。

但是钱的去向一直成谜,武昌起义之后,给自己留下后路的大清皇族们,将保守估计超过七千万两白银私存于洋行,以至于在段祺瑞、姜桂题等北洋军阀联名上书的威逼利诱下,隆裕太后能拿出的也只有内宫的数百万两私房钱。大清财源的枯竭迫在眉睫,而北洋军在袁世凯任上一直有高薪养兵的待遇,所以在袁世凯与隆裕太后想出的对策中,不得不将奉天行宫中的皇家旧物运到北京变卖,以充军饷,但是却遭到时任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的掣肘,就差直接说要侵吞此批财物。

走投无路的清廷终于狠下心来下旨,勒令皇族亲贵们筹款供给军饷。但尽管如此,像庆亲王奕劻这样富可敌国的大佬,仅仅捐出十万两,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奕劻作为皇族的实力派之一,一直以专心捞钱为己任,晚清天下没有庆亲王奕劻不敢卖的官,袁世凯就任直隶总督,初次拜码头时,就曾让杨士琦从邮传部的铁路局支取了十万两巨款打点庆王府上下。而其余的皇亲国戚们更是不像话,典型的铁公鸡类型,哭穷的大有人在,一毛不拔的也不在少数,更多的只是做做样子捐个万儿八千,对于军饷的筹集杯水车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