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男女间生理性喜欢,这些反应真的很明显 ·  昨天  
国家人文历史  ·  大唐名将李靖,为什么乱入殷商“封神榜”? ·  2 天前  
历史大学堂  ·  成年人的爱,都是生理性的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为什么说“代议制”是“最不坏的选择”?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0-10-25 14:39

正文




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瑞鹤

图片/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4600字,大约需要12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四年一度的美国大 选的终选结果将于12月14日揭晓 。在人们的印象中,参与美国大选的两派永远是民主党和共和党。


▲2020年的美国大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 图源于网络


有人会觉得,这只是两个党派的名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其实, “民主”和“共和”彼此有明显的区分,并且又互相制约 ,这样的关系决定了现代政治的底色,所以,弄清楚这样的一些名词还是蛮必要的。

笔者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关于左派和右派的(点击链接即可查看: 【干货】:如何正确区分真正的左派和右派?| 循迹晓讲 ),那篇文章原本是自己教书的时候会给学生讲到的东西。


▲奥巴马炮轰特朗普:从我这继承的美国“繁荣经济”,他全搞砸了 图源


笔者当时讲的是美国高考,听我讲课的人也大多是高中生,因为在美国的高考里对于左派,右派;民主,共和这类的概念还是颇为看重,于是我会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去给这些孩子做一些基本的科普。


之前写的那篇左右之争是这样,这次想讲的民主共和的区别和联系也是这样——这些话题每一个展开了去讲都可以写很多书, 但因为在这里陈述的内容则很概括,甚至难免有些不严谨 ,如果出现错漏非常欢迎读者们留言指出。


于我而言,还是那句话,比起吸引眼球,对一些更基本的概念进行澄清是更有意义的事。

01

共和,贵族精英和独裁者


共和这个词的英文是republic,这个词的本意是“ 贵族团体联合执政 ”的意思。


既然是贵族团体,就包括两重含义:首先, 团体一定得是一群人 ,不能是一个人,大家有事好商量。一个人说了算就是一言堂,这就不是共和。

其次,共和政体中, 议事资格的得是贵族 ,世袭精英那种,不能是啥都不懂的大老粗。


有人总觉得政治这东西挺简单,甚至“北京出租车司机都可以高谈阔论一番”,但委实说, 政治是需要很多经验和资历的,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这话在很多情况下大体适用,政治也不例外,至少专业的政治家做的决策,会比唱歌跳舞的一些人靠谱许多吧。

▲《国人暴动图》 图源


说起来,共和这个词在中文中的词源有精英政治的意思。


西周末年,周厉王胡搞乱搞后来被国人暴动放逐了,这是公元前841年的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件事情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在这之后,周王室有一段 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 的日子,这周公和召公,都是和周王关系密切的贵族,这段贵族共同体共同执政的时候被后世称为“共和纪年”。


这也是中文里“共和”这个词最早的来源。

共和政体看上去挺好的,一些专业的贵族把关,政治就不至于太离谱。不过这样的体制有一个很大的风险,那就是当这几个少数精英贵族不和的话该怎么办,更严重的是,这些贵族如果当中有一个权力过大,那会怎么样呢?不独裁才怪呢。

共和是怎么死的,西方最著名的事例来自罗马。


罗马一度是共和国,那会儿共和国的枢纽是元老院,要想成为罗马的执政官是要经过元老院选举的,到后来,一些有军事背景的执政官权势开始变大了,到了恺撒那会儿,他的权势俨然要成为全罗马的独裁者,虽然他被刺杀,但他的继任者还是把罗马变成了帝国。

▲油画《刺杀凯撒》图源于网络

说起来,在西方文化和文学作品中,恺撒这个人是被打上了“独裁者”的烙印,俄国沙皇,Tsar,其实这是斯拉夫语的恺撒的意思。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也是自称Kaiser,至少在很多君主眼里,恺撒是他们效仿的榜样。


而刺杀恺撒的布鲁图斯,在后世西方的文学和文化中会有特别多“为民请命的斗士”的意向(莎翁笔下的布鲁图斯其实和真实的历史人物相距甚远)。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胡思小姐姐主讲的《恺撒-我是传奇》音频专辑 ,更多知识专辑可以 访 微信小 程序 “循迹讲堂 ,或者 各大 应用 商店 循迹讲堂 A PP


到后来,民主国家的议会辩论,有些人想要暂时大权独揽,那么反对派会引用布鲁图斯的话去反对他,(比如说, 我是恺撒的朋友,但我更是共和国的捍卫者! )这也算西方的一个传统。

总之,共和相对于独裁,自然是好的,不容易因为统治者意志一拍脑袋就“集中力量干大事”。


再怎么说,一群人的意见总比一个人说了算靠谱许多吧。但在共和政体中,独裁的危险天然存在, 这样的危险在共和政体内部是无解的,这就需要民主来制约共和了。

02

民主和民粹


民主的英文叫democracy,五四那会儿呼唤的所谓“德先生”。这个词比共和的意思好理解的多,就是民众当家作主嘛。


有些人会说,民主的传统来自古希腊的雅典,以伯里克利为代表的城邦公民投票。


当然这个观点有很大的争议,先按下不表,就说现在,在罗马帝国之后,西方人对古罗马“权势过大的将军贵族变成独裁者”的事情有着本能的警惕,所以他们会强调自己是民主国家,会忽略自己的议会里其实也不是菜市场这个事实。


正经的民主是要有严格的程序的,再次强调下, 民主不是“任何人都能说话”,也不是“谁的意见都要听” 。这是个蛮复杂的东西,没有多年的民众自治传统,还真不好讲。


▲中南美洲左翼国家的政治强人往往都会两种绝活:煽动民粹,控制军队 图源于网络


然而,事实上很多人对民主的理解很肤浅,而这样肤浅的民主大行其道就会变成民粹主义。


我们需要承认一个现实, 即大部分的民众其实知识储备和素养并不很高,所谓“群众的智慧”更多情况下是愚民的谎言


在这种情况下,让愚昧的大多数做的决策就会变成民粹主义的悲剧。民粹主义还专门有个英文词,叫Populism,对应地,一味迎合选民,蛊惑人心的政客,叫demagogue。

说到这种民主滑落民粹的危险,20世纪的事例不要太多,比如很多球迷都熟悉的阿根廷。


▲胡安·贝隆(1895年10月8日—1974年7月1日)与其第三任夫人伊莎贝尔·贝隆(本名为玛丽亚·埃斯特拉·马丁内斯),阿根廷首位女总统 图源于网络


阿根廷是为数不多的从发达国家堕落成发展中国家的案例,这当中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20年代中期,贝隆军政府为了迎合民众,一味地搞高福利,增加富人税收,极大地挫伤了阿根廷的经济。


结果呢,直到现在阿根廷的经济还是没好过,这也算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一朵奇葩了。四年一次的世界杯,笔者是从1998年开始看的,每次世界杯上我一定能听到这样的话,词都不用改——阿根廷经济不好,民众们的生活很艰苦。


这个时候,大家希望阿根廷国家队夺得世界杯冠军,为他们带来片刻的欢愉。可惜,这次阿根廷又让他们失望了。然后音乐响起,那首熟悉的旋律,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阿根廷又让大家失望了 图源于网络


这首歌原来是麦当娜写给贝隆夫人这个电影的主题曲,讽刺的是, 正是贝隆夫人这样一个民粹主义的政治家将阿根廷经济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不过严格而论,20世纪民粹主义最大的悲剧还不是阿根廷,而是纳粹的崛起。那个杀人如麻,被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纳粹德国 ,其实最早就是民选上台的


当然,纳粹上台这件事如果没有兴登堡总统的首肯,没有德国精英的支持,这事儿也成不了。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二战-无风不起浪》音频专辑 ,更多知识专辑可以 访 微信小 程序 “循迹讲堂 ,或者 各大 应用 商店 循迹讲堂 A PP


但从啤酒馆政变的失败到赢得国会的大多数,这些年中,希特勒是用各种手段迎合选民的需求,那些德国民众想要的东西,希特勒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都许诺给了德国民众,于是纳粹党上台从某种意义上是德国人自己选出来的,而最后德国的民众被纳粹拖向了失败的深渊,这也是民粹主义必然的下场。

所以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呢?


至少有一点,当一个人说民主不好的时候,那么他很有可能说的是“民粹”不好。民主和民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不太像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事情。政治是需要谨慎地思考和动脑子的,决不仅仅是义愤填膺喊口号的事情。


03

代议 制政府(Representative)和双院制(Bicameral)


上文谈到两点,共和容易滑向独裁,民主有可能被民粹绑架。这至少说明这两种体制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单方面的强调任何一个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这一点,都不要说政治家了,连许多电影导演都看得出来,在电影,特别是动漫里植入一些基于现实的梗,日语叫ネタ,罗马音是neta。很多影视作品里,关于民主,共和;独裁,民粹,都能看到neta的影子。

就拿星球大战系列来说,这个故事的背景设定是什么呢?


很久很久以前,银河是一个共和国,但是共和国的一些问题导致了民怨沸腾,这时候有个执政官就想办法把其他贵族干掉变成了皇帝,银河共和国也就变成了银河帝国—— 这不就是罗马的翻版么


这还不算完,银河帝国的风暴突击队,从名称到装束,无一不体现着浓浓的纳粹德国工业设计之风,所谓艺术来自生活和历史,大抵如是。

▲星球大战在很大程度上把古罗马和纳粹的事情换了个背景讲了一遍 图源于网络


之前笔者提到过西方的保守主义传统, 在保守主义的传统中,不存在什么完美的乌托邦 ,或者“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人类只能在许多选择中挑出最不坏的那一个。 面对民主和共和的困境,西方人也是要做出“最不坏的选择”。

所以,这么多年以来, 西方人发展出的政府形式是代议制政府


民众不是没什么政治素养么,没问题,我们让有政治素养的精英们去参与政治。但是,这些政治精英们一定是要经过民众投票选举的,他们的施政纲领一定一定会到民众当中反复宣传,以争取选民投票。


这就是代议制,英文叫representative political system, 这样的制度既保证了精英们可以不至于提出过于离谱的提议,也保证了民众有充分参与政治的权利 ,这种情况下,其实政治体制中的民主和共和两个元素互相制约,如下图所示:


▲这是笔者给学生讲课的时会提到的民主共和问题和代议制政府 图源于网络

这样的代议制是完美无缺的么?当然不是,特别是这几十年来,随着媒体的无孔不入,一些看上去很爽,但很极端的议案,以及这些议案的持有人(比如美国民主党的AOC等人)会赢得越来越多的拥趸。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快餐文化的盛行,专业的政治家越来越不讨喜,蛊惑民心的政客愈发地拥有市场,而且,目前对这样的政客,制衡力量似乎是愈发减弱了,这不能不说是西方政治制度的一场新危机,这也让许多人幸灾乐祸,说“民主已死”,“西方衰落了”。

但是,刚才我们讲过了, 代议制政府是所有的选择中“最不坏的一个” 。比起独裁,这样的代议制如何呢?比起无政府主义,这样的代议制如何呢?很多嘲笑西方政治体制的社会精英已经在“用脚投票”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正所谓的“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

在西方政治中,议会无疑是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场所,法律在这里制定,而政府的所有行为都必须符合议会制定的法律,这就是所谓的“依法治国”。

议会的代表是民选的,这实际上已经是代议制了。但这样还不够,我们已经说过了,共和与民主需要互相制衡, 所以许多国家议会当中采取双院制(bicameral)这种形式,其实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保证“精英”和“平民”的力量互相制约。

这种双院制可以认为是贵族制的遗留,或者说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妥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