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左岸读书
致力于美好的阅读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运动场内外:近代女性争取的不只是运动的空间 ·  昨天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堂吉诃德》:我们听从的是桑丘,但我们敬佩的 ... ·  2 天前  
左岸读书  ·  如何吸收一本书的精华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左岸读书

《逆行人生》的尴尬,跟穷富无关

左岸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4-08-13 22:23

正文

文/开膛手贝塔


徐峥的新电影,《逆行人生》,口碑两极分化。本来电影好看就好看,不好看就不好看,不同的人,从一部电影里看到的东西不一样,也很正常。但有一个论调,就很有趣——我不愿意看这部电影, 因为我不愿意看有钱人演我们这些穷人,我还要去给他贡献票房。

听起来,似乎很对。但如果本着这样的论调,那很多电影完全没有必要拍,也没有必要看。现实题材的电影,关注普通人的电影,那都是演员演的,而演员这个职业,也是天然的薪酬高。


照着这个逻辑,冯小刚演不了街溜子老炮,他已经亿万身家,刘德华演不了民工,他完全没有生活,胡歌演不了待业青年,因为他明明有工作……

当然,逻辑是逻辑,更多时候,人们做出一个决定,靠的是最朴素的情感。在阅读观念水位这一点上,《逆行人生》显然没有做好。

徐峥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大厂的程序员,因为年纪大了被优化,又需要钱维持家里的开支,就“拉下脸”来送外卖的故事。最后靠着自己的坚持,在外卖行业,也做到了单王。

听起来也很励志,如果放到早十年的环境里,这或许也可以冲一个爆款,因为大家看到的更多是贴地气,论调应该是“就应该有这样的电影来言说我们的生活”。但放到如今的这个社会情绪下,就相当于“贴脸开大”了。

无奈的生活,就是每天发生的现实。而电影不是纪录片,它很大的功能,就是造梦。这个梦,可以虚无缥缈,只要看起来爽,就可以卖座。但《逆行人生》的尴尬,是两头不靠——说爽吧,最后的结局,就是做到了外卖中的翘楚,单王。说不爽吧,这单王在外卖骑手界,还真是不好当,也不现实。

当然,剧情是剧情,内核是内核,你要是能够让人从中感受到某种精神力量,也算成功——其实电影的精神也非常直白: 每一个死胡同的尽头,都有另一个维度的天空。无路可走的时候,你就要腾空而起。

在大厂当程序员,你坐久了加班久了肥胖的肚子会被门卡住,在街巷里骑着电动车穿梭,你轻盈放肆自由洒脱惬意,钱包虽然没有以前鼓,但每一份努力,就有踏实的收获。


但是不是这样呢?其实创作团队去找外卖小哥们谈一谈,去找滴滴司机聊一聊,就明白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了。就是过一天算一天,想未来,是一个奢侈的事情,追梦,更是遥不可及。每天被一单单催过来,再一单单送过去,都快忘了梦是怎么写的了。


在一个行业扎根,踏踏实实做下去,是没有错的。但外卖这个行业,却显然是例外。大多数人,是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才去送的外卖,这就是个就业蓄水池,但凡找到了可以跳槽的机会,人脱掉黄背心就不干了。这一行,大多时候仅可糊口,职业的上升性,获得感,以及尊严,都是不被考虑的。


就在12号,杭州还有个骑手,被保安逼到下跪。一个单,挣个几块钱,一个差评,1000块没了。一个催单,也要扣钱。还有物业跟骑手之间的猫鼠游戏,彼此的互不顺眼又要搞好关系…… 骑手就是社会这个大海里的一个个舢板,随便一个浪打来,可能就翻了,但一个个舢板连起来,又是一个岛屿,大家都要在上面给自己一份喘息的空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