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博士之路2018
本号作为陶博士弟子交流学习心得,操作感受记录之用。是各位陶博铁粉充分发表自我见解,探讨各自系统的讨论之地。谁都可以发表,只需把文章投寄到我邮箱,都会原版发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庆日报  ·  想要膝盖“长寿”,少做这两个动作→ ·  21 小时前  
练瑜伽  ·  贾玲消失在各大春晚,她做错了什么? ·  3 天前  
青澄财经  ·  携程金融打造携程增长第三极 ·  4 天前  
青澄财经  ·  携程金融打造携程增长第三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博士之路2018

冯柳新近访谈 节选与感受 < 上 >

博士之路2018  · 公众号  ·  · 2019-06-18 10:54

正文

本文节选了高毅冯柳在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访谈中的一些问答内容,并用 蓝色字体 ,注解了一些肤浅的个人感受。


冯柳 在进入股市的初期我就做了几个模型以帮助选择 当时先做的是财务数据模型 在网上也披露过很多年 跟现在用的差别不大 后来又陆续设计了几个非财务的模型来结合 主要是为了丰富层次 避免陷入一个锤子解决所有问题的局限中去。

也就是说,财务模型已在网上公布多年,并且改动不大,有心人可以取用。


冯柳 :我会找风险点 找大得失的所在 找能够把聪明人吓傻的时候 我不要求自己很高明 因为要做高明的判断太难了 我只是尽量让自己不被得失牵引 做个局外的旁观者

类似于瑞达里奥《原则》中的,从更高的层次俯视机器。

一个公司再好 如果没有风险点 担忧点 我都很少去介入 我希望去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 我没有能力挣智力跟水平的钱 但我愿意承担风险 聪明人太多 愿意承担风险的人不多

思维上的逆向。

当然 承担风险的前提是风险被充分暴露与定价 我愿意去承担现实风险 但会回避理论风险 当风险已成为现实 大家都在担忧的时候 我会去积极承担它 理论风险是在逻辑上 理论上有这种可能性 但大家认为它暂时不会发生。

风险已被充分暴露与定价意味着此风险已没有负向预期差。理论风险,但大家认为暂时不会发生意味着博傻。


冯柳 我认为市场永远是对的 当它错的时候 那就不是市场 什么是市场 我跟你两个人的交易是市场吗 不是 真正的市场是多元的 很多参与主体在里面交换 这才是市场 当市场被一个观点所主宰 大部分人都从一个角度考虑问题的时候 市场就丧失了其多样性 那就不是真正的市场

交易撮合的基础就是分歧,没有互道“SB”就不会完成买卖。

当市场是多元构成的时候它是不可测的 而当其主要矛盾减少到足以被认知的时候 它就变得容易判断和确定 这个时候它就不是一个稳定状态了 所以我会在它很容易判断的状态下去思考逆向的可能性 因为这往往是不可持续的。

期市常说的“多头不死,跌势不止”。分歧产生持续性,一致产生转折。


冯柳 我喜欢去找共识 什么叫共识 一只股票为什么会波动 研究半天才找到理由的是争议性的而非共识性的 你到软件上和论坛上扫一眼 五分钟就知道理由的才是共识性的 所以 越不花时间的研究越高效 我很少做深度研究 因为你要花这么多功夫才能理解的东西 一定不是共识 结果你可能付出很多 还没有收获

简单逻辑容易形成共识,乌合之众容易接受而产生一致。

当然 找到共识 也不见得值得参与 共识有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 我们还需要找到常识 常识是不需要论证的 我会在共识跟常识不一致的时候做逆向 共识跟常识一致时做顺向 找到共识依靠常识 在可被改变的共识上做逆向 在不可被改变的共识上做顺向

去年底今年初,常识是市场估值极低容易产生均值回归,共识是最高层级把市场地位提到罕见高度,政策呵护到位。常识与共识一致,顺向。


冯柳 我是心动即行动 我不会去猜到底会跌到多少 而是我能接受即可 当然 你事后来看是可以便宜20% 但这重要吗 你只看到这一次买贵了20个点 但还有很多次你会比等待犹豫的人买便宜了20% 拉长时间来看 可能都差不多 但是可以减少你80%的工作量和等待

最宝贵的是精力和时间。

想找到一个更好的时点 其实是一种贪婪 经常有人来问我 怎么择时 我说最好的择时就是不择时 只要是我能接受的价格就可以 这样会减少大量的焦虑和纠结 也不会给未来留下工作量 如果看好一只股票 认为在8-12块钱之间都可以买 现在是10块钱 有的人会想 现在正在下跌 下个月还有不好的消息可能会跌到8块 等它跌到8块钱再买 这实际上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日后需要解决的工作 市场是很复杂的 它可能没跌到8块 却涨到了11块 你买不买 可能它还会到12块 你耗费的心力就会非常多 而且在等待与观测的过程中会增加很多心理需求 这些需求未来都可能会牵引和误导自己 从大样本的角度来说 如果时间足够长 交易足够多 这次等到了8块 下次可能被迫在12块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