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也包括鸭蛋、鹅蛋等,总是遭受不白之冤,是因为其中所含的胆固醇。
胆固醇属“脂类”物质,确乎在蛋黄中存在,每一只鸡蛋黄中约含300毫克胆固醇。
这胆固醇的名声太坏,能堵塞动脉血管,造成“脑梗”“心梗”,致人于非命。
性命要紧,略有知识者,谁敢招惹是非?
只好对鸡蛋望而却步了,即使偶尔吃点,这蛋黄是坚决不碰的了。
事实上,蛋黄中含有多种脂类物质,这些脂类物质的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对于人体颇有裨益。
需知这胆固醇并非为堵人之血管而设,胆固醇是人体不可或缺之物。
人体由细胞构成,而细胞膜则须有胆固醇参与构造;
若干内分泌激素包括性激素,亦须有胆固醇参与合成;
人体需要钙质,而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这一点很多人皆知,但亦应知人体中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是由皮肤下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照射转化而来;
人皆知脂肪不能摄入过多,但亦不可全无,而脂肪的消化吸收则赖胆汁酸“帮忙”,这胆汁酸则是由胆固醇在肝脏中合成。
故有人计算出人体每日需有1000毫克胆固醇方敷应用。
不过其中大部分皆可由人体自行制造,只约20%~30%需由食物中摄取。
亦即人体每天约需摄入200~300毫克胆固醇以备应用。
胆固醇确系阻塞动脉血管之罪魁祸首,但并非所有的胆固醇皆有此劣行。
原来胆固醇并不能单独在血液中存在,它需与脂蛋白结合在一起,方能随着血液运行。
结合成小分子的脂蛋白胆固醇,称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即使进入动脉血管壁中亦能离开,而且还能将其中积存的胆固醇运些出来,故此种胆固醇不但不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故民众有称之为“好胆固醇”。
若是胆固醇与脂蛋白结合成大分子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坏胆固醇”了。
虽然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因素在动脉血管内皮(即血管最里面的一层结构)的损伤上,不然脂类物质不可能在血管壁中沉淀下来,但的确是胆固醇沉淀在那儿,故胆固醇难辞其咎,当然,这只是那些“坏的胆固醇”。
若说蛋黄中的胆固醇终将有一部分变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坏胆固醇”,这话也不错。
不过蛋黄中有益健康的物质也不少,如维生素A的含量颇丰,钾、镁、锌、硒亦人类之所需。
即以有关动脉粥样硬化之事论,“好胆固醇”可能有助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而蛋黄中所含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脂肪乳化剂,可使血液中的脂类物质“乳化”,使之不易沉淀下来,因此也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有益物质。
鸡蛋、蛋黄对于人类健康有利有弊,但总体上说来应是利大于弊。
由于人体也确实需要一定量的胆固醇,故吃点鸡蛋、蛋黄也问题不大。
若是血胆固醇不高者,每天吃1~2只鸡蛋(包括蛋黄)应该是可以的。
若是血中胆固醇含量过高,尤其是那种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坏胆固醇”含量过高者,则须节制一些。
比如,若其他肉类食品控制较严,每周吃2~3个鸡蛋(包括蛋黄)也是可以的,当然不吃也无妨,因为其他许多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