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是影迷的狂欢节,相信不少在北京的朋友都在北影节看到了中意的参展影片。
作为今年北影节的评委会主席,来自丹麦的双金棕榈获得者比利·奥古斯特,携带他的四部影片参与了今年的展映单元。
这当中,有一部豆瓣上标注极少(227人),但口碑却相当不错(评分8.0)的冷门佳片——
《沉默的心》
Silent Heart
这是奥古斯特于2014年推出的电影。
因为来自小语种国家,加之北欧一贯的清冷格调,让很多字幕组(咦?好像暴露了什么)都遗漏了这部丹麦佳作。
这部电影目前只能找到英语字幕。英文还不错的童鞋,毒药君墙裂推荐你们观看。
单词从“Abandon”开始背起的朋友(不知道这个梗的童鞋,你们还年轻~),别担心,我会勉(jia)为(zhuang)其(ming)难(bai)地把故事说给你们听~(OS:让你不好好学英文XN……)
影片讲述了一对老夫妻保罗和埃丝特,选择在一个周末邀请家人前来聚会。
这个聚会的主题,竟然是“圣诞”。
为什么要用“竟然”?
从夫妻俩的穿着来看,显然,故事发生的季节并不在冬日。
前来赴约的,有大女儿海迪一家。
还有二女儿桑内与她那喜欢大麻的男友丹尼斯。
以及不似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友莉斯贝丝。
为什么要召集大家提前举办圣诞宴会呢?
原来,埃丝特得了渐冻症(简称ASL,全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名渐冻症),经家人一致同意,她决定和家人过完周末后,服药安乐死。
因为丈夫保罗是医生的关系,埃丝特的病情被家人系数获悉。按照他的说法,埃丝特如果选择活着,将在未来几个月因肌肉组织瘫痪彻底失去行为能力,并最终将因为胸肌萎缩失去呼吸能力,最终窒息死亡。
所以,这场名义上的圣诞宴会对埃丝特而言,无疑是“最后的晚餐”。
说到这儿,毒药君查了下全球范围内允许安乐死的国家,发现目前只有荷兰和比利时是明确立法承认安乐死的。瑞士和美国俄勒冈州的法律则允许间接或消极安乐死(不救助垂危病人,任其自然死亡)。
这让我想起一部讲述英国渐冻症患者前往瑞士选择安乐死的纪录片《如何死亡:西蒙的选择》。这部纪录片曾在网上获得大量关注。
▲《如何死亡:西蒙的选择》
和纪录片里的西蒙一样,母亲埃丝特也选择在自己意识清楚、身体还没瘫痪前离开人世。
经过数月商量,家人选择尊重母亲的意愿。但毕竟是血肉至亲,想到她马上就要和自己永远分离,二女儿当然舍不得。
桑内告诉丹尼斯,自己决定食言。一旦母亲吞药,她立马致电急救中心。
▲“我会叫救护车,并告诉他们这是一场自杀行为。”
别看丹尼斯一副吊儿郎当的瘾君子模样,在对待安乐死的问题上,他比桑内更加理智。
他告诉桑内:这是你母亲的决定,你应该尊重她。
不过桑内的回应也不无道理:这是我妈,换你你会这么快接受?
显然,二女儿的回答体现的是绝大多数患病家属的常规性思维——因为TA是我的亲人,我不能眼睁睁看着TA自取灭亡。
但问题在于,老太太的病,已经恶化到随时拿不住东西的地步。
▲口红擦着擦着就“手滑”
▲前一秒还好好拿在手里的酒杯,下一秒就摔个稀碎
虽然桑内于心不忍,但现实是,得病的不是她。
母亲的痛苦她能感受吗?并!不!能!
为了让埃丝特在生命最后一程能有个愉快的回忆,家人朋友竭力通过各种办法让她放松、开心。
怎么放松?丹尼斯的爱好派上了用场。派对期间老太太表示:你看我这都快嗝屁儿了,小伙子,我看你飞叶子(抽大麻)飞得不错,来,给老娘点一根。
不说还好,一说,把家里的“毒鬼”全炸了出来。
孙子表示,不存在的,抽大麻我可是行家。
看见小年轻身先士卒,爷爷保罗也忍不住炫耀一番:哥也是有故事的人。
▲“我年轻时也抽过哦!”
对于不会抽大麻的人,丹尼斯还亲自传授正确的吸食姿势。
▲吸入肺中憋十秒,保证让你爽歪歪
于是,接下来就出现聚众吸毒的魔幻场面(呼叫朝阳群众)。
之前还对丹尼斯摆出圣母嘴脸的海迪,抽完直接嗨起来!
▲是的!就是这么开放!就是这么不讲道理!你们是会玩儿的!
然而,快乐时光总是短暂的。别看这他们抽大麻抽得欢,接下来聊的话题,很快又转移到死亡上来。毕竟,这次前来参加宴会的目的,每个人都懂。
说起死亡,埃丝特以过来人(对于即将面对死亡的人而言,她现在的确有资格配得上这个叫法)身份告诫晚辈道:永远不要放弃对死亡的思考。
▲“你以为自己有大把时间挥霍,但意外可以随时让你的时间所剩无几。”
晚宴结束后,海迪与丹尼斯有一段私人对话。
期间,丹尼斯把桑内的真实想法告诉了大姐。
得知此事的大姐又是一阵圣母心爆棚:妹妹,大姐理解你的心情,但你不可以辣么自私。
好不容易把桑内安抚下来,让她接受了现实。
回过头,海迪就撞见父亲与莉斯贝丝私下的卿卿我我。
看到这一幕,海迪瞬间心态爆炸。老妈眼睛还没闭上,死老头就开始和小情人厮混,这能忍?
于是,她再度找到桑内,把自己所见所闻如实相告之余,表示自己不再支持老妈自杀。
刚开始桑内还不太相信:大姐,你咋一会儿一个说法呢?昨儿让我支持母亲的是你,今儿不让我支持的又是你。到底咋整?
直到次日的宴会上,姐妹俩亲眼见证了父亲与莉斯贝丝的甜蜜互动。二人眼神对上的一瞬间,彼此心知肚明。
宴会上的一幕,加深了海迪的怀疑。在她看来,父亲支持母亲安乐死,并不只是单纯地尊重母亲,也许,他是为了能更快和情人在一起。
为了尽快让父亲现形,海迪和桑内私下找来母亲,告诉她自己变卦了。
埃丝特一听,当场崩溃。
▲“已经决定的事,我不会回头!”
见母亲执迷不悟,海迪率先发难:想自杀门儿都没有,我已经打电话给救护车了。
海迪的任性,气得埃丝特旧病复发。
▲我TM怎么生了你这么个逆天的熊孩子
看到女儿前后如此不一致的态度,保罗也是一头雾水。
安抚完妻子,他决定和海迪好好谈谈。
但海迪显然是失了智,情绪激动的她,哪里听得进任何解释。
▲“别跟老娘撒谎!你们做的事我看得一清二楚!”
父亲表示,好吧,既然你听不进我说的,让你老妈来跟你解释吧。
接下来,保罗叫来埃丝特,把女儿对自己的控诉全都讲了一遍。
▲听完女儿冲父亲发飙的原因,埃丝特的笑包含多层含义
听完,埃丝特直接放出大招——
你爸爸和莉斯贝丝的关系是我所期望的。
看着两个我如此深爱的人能够彼此共处,我死而无憾。
而你爸爸也不会在我死后独身一人。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祝福。
母亲的大爱,让海迪愧疚不安。最终,她接受了母亲的选择。
《沉默的心》是一部从头至尾都相当内敛的作品。北影节看过该片的观众表示,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作品。
影片并没有去过度渲染悲情,而是告诉我们——人在生命的尽头时,也许有更好的选择。
也难怪,有人看过这部影片觉得是对中国传统孝道观的挑战:是选择尊重长辈意志让TA从容离开,还是紧守所谓的孝道传统,让患者在降低生存质量的同时苟延残喘?
▲《爱》探讨的老年人话题具有相当的哲思性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加剧,围绕老人该如何体面离开的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方面,是奄奄一息的病人;另一方面,是巨额的手术与ICU(重症监护室)费用。
对于普通工薪阶层而言,资金与尽孝,是相当现实的矛盾。
《沉默的心》因为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中产阶级家庭,回避了现实的资本问题。但其讨论的主题也不乏厚度:怎样才算爱你的父母?当他们被病痛折磨得半死,是不顾一切把其强留自己身边呢?还是让他们体面的、有尊严的离开?
毒药君不是想倡导某一种做法,你也不用马上给出回答。
正如之前所讲,影片的设定回避了资金问题(因为他们不缺钱)。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在如今这个物价暴涨的时代,爱的付出不可能不计成本。破釜沉舟的去挽救一个生存几率渺茫的生命,对躺在病床上的人来说,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在毒药君看来,资金的耗费是次要,关键是重症患者为家人带来的精神负担。在提倡百事孝为先的社会,“如何权衡”就显得相当敏感而尖锐。
《沉默的心》这部电影,除了探讨安乐死与家庭关系的权衡,其实还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这不由得让我联想起北影节上一票难求的影片《怒》。
在那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中,作者和导演都指出一个冰冷的现实——最亲之人,未必相互信任。
想想海迪的做法吧。虽然目睹父亲和莉斯贝丝的“不轨”行为,但她并没有向父亲求证事情真相,反倒怀疑父亲支持母亲安乐死的动机。
通过这个人物,导演似乎想要传递一个信息:人是很复杂的动物。我们有时能对路人敞开心扉,却对身边的人失去信心。
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电影《沉默的心》虽然主线讲述的是安乐死的故事,但背后蕴含的诸多主题,同样值得毒粉去好好回顾玩味。
老样子,资源甩“阅读原文”的链接里,只有种子,有观看需要的请自取。
每天推荐三本好书
白天看励志,晚上看窝心
有喂饱精神的鸡汤
更有涨姿势的干货
这个刚刚出生的宝宝
需要每一个你温柔地拥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