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
32岁那年,周凯旋认识了比她大33岁的李嘉诚。
当时,她正在北京长安街寻找机会,而李嘉诚已经是香港地产界头号人物。5分钟的“谈判”后,本无交集的两个人展开合作,携手缔造了彼时北京市最大的地产项目。
项目过后,李周二人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李嘉诚给予周凯旋无与伦比的信任,后者成为他“最不可替代的朋友”。
“港女”养成记
如同自己的名字一般,在以“李嘉诚红颜知已”的身份被广为人知之前,周凯旋在大众眼中是一个面目模糊的“中性人”。与一众被冠以夫姓的女性富豪相比,在香港媒体眼中,她是让人敬畏的“小姐”或“老板”;而在大陆媒体眼中,她是背景神秘、身家尚好的女性商界名流。
与李嘉诚的关系曝光后,她逐渐变成人们眼中的“霸道女总裁”、新锐项目大手笔投资人、慈善基金创办者,如今更是各大女性富豪榜单上的常客,甚至位列少数权势女性前排。
周凯旋生于1961年,是土生土长的“港女”,据说父亲是普通商人,家境一般。但是她中学就读于香港最顶尖学校之一的拔萃女书院,学校名流后代云集,很多学生都有名车接送,而她总是自己步行回家。据同学说,周凯旋很少提及自己的家庭,只知她和外婆一起住。
中学时,周凯旋生活简朴,成绩也不拔尖,她曾说“我小时候读书理科成绩不太好”。但她在拔萃女校却很有名气,不仅精通曲棍球、游泳、话剧等,还当选为学生会会长,成为不少师妹的偶像。
拔萃女校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方位培养,课业并不轻松,一个细节可见一斑:当时学校每天给学生一篇3页纸的英文文章,让她们在15分钟内压缩为60字。这让周凯旋养成了做事细心负责的习惯和良好的逻辑判断能力。
中学毕业后的暑假,周凯旋在香港电台做实习DJ,昵称“周海豚”,导师评价她“聪明,英文好”。实习结束后,她邀请电台同事在香港一家入会费高达25万元的私人俱乐部“九龙塘会”吃饭当作谢师宴,饭后自己签字买单,小小年纪便十分豪气。
父母都不是那里的会员,周凯旋到底如何入会无人知晓。但是,能在18岁的年纪便懂得建立人际关系网,可见她社交天赋之高。
中学毕业后,周凯旋前往澳洲留学,就读于新南威尔士大学。期间,周凯旋养成非常独立的个性,凡事不依赖于人,甚至会刻意保持距离。
极具社交天赋的她却一直认为“与自己相处”最自然,“保持亲密关系其实是很大的负担,找到最合适的距离才是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相处方式”。
签下10万平米“宝地”
1986年,周凯旋第一次学做生意,她替自己的英国老板去西安洽谈兵马俑展览,仅花两周就达成30件展品的交易。计划之外,她还征得公司许可,在天津定制一批兵马俑纪念品,自己押送到伦敦,以几十倍的价格售出,“赚到第一笔大钱”。
上世纪80代末,周凯旋通过自荐的方式结识了徐克导演的夫人施南生,帮后者将电影卖到了欧洲,施南生欣赏周凯旋的精明过人,两人很快成为好友。
在施南生扶持下,周凯旋进入香港上层社交圈,除了结识香港及东南亚各路商家外,她还结识了时任东方海外董事长董建华的表妹张培薇,二人成了闺蜜兼知己,并一起组建两家公司“维港”和“维法”,专做大陆生意。
当年香港房地产兴旺,水泥需求量大,广西的散装水泥厂商希望进入香港。周凯旋在仔细研究市场需求之后,根据两地水泥差价和购船成本,制定一个高出预期100多万美元的定价,最终交易成功。
这单生意让周凯旋获得董建华的认可。1989年,董建华对周凯旋说:你们的生意还是太小,不如选择一些好项目,我们一块做,共同发展。
1992年,香港地产商将投资重点转向大陆,北京地产业急剧升温,王府井成为最抢手地界。投资热潮下,资金实力一般的东方海外也想分一杯羹。连“容积率”是什么都不懂的周凯旋,被派来北京寻找项目。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周凯旋一边阅读各种地产资料,一边用最原始的方式寻找机会:围着长安街、王府井和金鱼胡同来回转悠。
王府井北端的东安广场被认为最具投资价值,资金实力雄厚的新鸿基抢先将该项目纳入囊中,并先后投入34亿港元,建起一座总面积21.58万平方米的“庞然大物”。
敏感度极高的周凯旋意识到,如果按照既有规则,他们即便能够找到一个绝佳项目,也会因资金限制玩不起。而彼时,和王府井只差2分钟路程的长安街两侧地段,尚无人问津。
于是周凯旋对张培薇说:“我们在北京找一块有投资价值的地皮,如果董先生不做我们就自己做,投资一人一半,做什么自己定。”
“超越界限思考是我做生意的常用方法。”周凯旋后来说,“别人有框框,你不一定要参加他的游戏,你一定要有玩自己游戏的信心”。
1992年8月,两位年轻女性在长安街上边走边搜寻目标,最后将目光锁定在儿童影院那幢6层小楼上。两人商定将小楼重新装修一下开一家店。
周凯旋对接待她们的女经理开门见山,说想买这幢楼。女经理打电话通知领导,对方告知:整个东长安街及王府井地区都属于统一规划,要开发儿童影院必须将其周边一万平米面积整片开发。周凯旋毫不犹豫,立刻答应下来。
但是回头冷静思考后她发现,仅开发一万平米,不良的交通环境会影响项目前景。一番仔细研究后,周凯旋索性把王府井至东单“金街”、“银街”之间的10万多平米地段全部签下。这样既解决了交通难题,更在占地面积上大大超越全部对手,气魄惊人。
项目以董氏集团东方海外公司名义来做,命名为“东方广场”。被问及当初的投资决定时,周凯旋说:“财富机会只降临在有胆识又很谨慎的人身上。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我的角色要我尽量实现它。”
周凯旋还用周密的计划说服东城区政府合作开发:“我反复说明一点,我不是炒地的香港地产商,而是真正想干一点事情。他们也很高兴,一旦干成对东城区今后发展大有好处。”
该项目在香港引起轰动,董建华亲自出面,邀请多家地产商合作,也找到香港地产界头号人物李嘉诚。
花5年时间干一件大事
1993年8月,正在洛杉矶参加国际会议的李嘉诚接到董建华的电话。董告诉他,表妹张培薇与朋友周凯旋看中北京王府井一块地皮,正在寻找合作开发商。
9月12日,李嘉诚如约来到北京王府井饭店会见维港公司经理。令他没想到的是,和他谈10亿美元级大项目的经理,竟是一位年仅32岁的小女子。
为了这次谈判,周凯旋准备了厚厚的资料,打算用各种理由说服李嘉诚出资。她对李嘉诚说:“这个项目是我在王府井大街散步时想到的。当时,我正走到儿童影院门前,感觉这家影院处于这样一个商业街,在地产利用率上讲很不划算。”
“我出了王府井向东走,走到东单时突然产生一个想法:如果建一个商业广场,把王府井和东单这两个最著名的商业街连通起来,岂不妙哉?”
李嘉诚坐直身体,仔细打量周凯旋:“12万平米的动迁谁来负责?”周凯旋说:“我来负责搞定。”李嘉诚又说:“平整土地和一系列建设手续也并不容易。”周凯旋笑着说:“李先生放心,我交给您的会是手续齐备的‘熟地’,您需要做的只是开工建设。”
见周如此爽快,李嘉诚也单刀直入:“你要求的佣金呢?”周凯旋说:“总投资额的2.5%可以吗?”李嘉诚知道这个项目的利润可能是100%甚至更多,他旋即与周凯旋握手:“就这样定了!”
二人谈话不过5分钟,就敲定了当时北京市建国以来最大的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最终,东方广场总投资额达20亿美元,周凯旋获得2.5%的顾问费,约4亿港元。她提现一半,另一半则长线投资东方广场。
当时,需要动迁的国家级、市级和区级单位160多个,居民1800余户,任务非常艰巨。周凯旋只能在香港和北京之间做起了“飞人”,每周一清晨六点赶到香港机场,乘坐港龙航班飞往北京,周五晚上乘其它航班返回。
为能最快解决拆迁问题,周凯旋先对居民发布公告,按照搬迁时间将补偿金分为三等,在居民全部搬走后,她再集中精力说服各级单位,居民搬走后他们再无拖延的借口。如此,规模浩大的拆迁工作仅六个月即告完成。
之后几年,位于敏感地段的东方广场在建设过程中屡遭挑战,期间历经陈希同、王宝森贪污受贿案,高层突破北京建筑高度限制,麦当劳王府井店搬迁,开发中撞见古迹等一系列风浪和国内国际舆论压力,却被周凯旋一一摆平。
她用5年时间、集中所有精力完成了这件得意之作,拿到佣金那天,周凯旋把香港最繁华的中环地区每家店铺都逛了一遍,结果是“每件昂贵的商品我都买得起,但我没买”。她的感受是“心里觉得很富有”。
项目结束,董建华打算提升周凯旋做公司董事,她却主动放弃:“外表很光荣其实是你自己心里的包袱。对我来讲,最重要的是从这个项目中得到应得的报酬。”深感疲惫的周凯旋意识到地产项目并非自己兴趣所在,转而寻找下一个全新领域。
说服李嘉诚涉足互联网
因为东方广场项目,周凯旋逐渐靠近长江实业集团。她的商业策划能力让李嘉诚刮目相看,在她的影响下,李嘉诚开始涉足互联网。
1995年,周凯旋学会了使用电子邮件,但那时她并不认为互联网是商业机会,而是看好IT业另一领域“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软件。
1996年7月,周凯旋投资创办Alexus。一年后,基于“进、出口商需要一个电子系统来简化报关手续”的思路,她在Alexus旗下创办深圳口岸电子报关公司易网通(EC Link)。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1999年,周凯旋告诉李嘉诚自己准备进军网络。李嘉诚以房地产起家,一直秉持 “不熟不做”的商家古训。在他看来,网络作为信息产业颇为虚幻,不能轻易介入。
周凯旋决定换个形式动员李嘉诚。她找到雅虎神话的缔造者杨致远,请他帮忙说服李嘉诚。
不久,李嘉诚应邀去新加坡参加纪念酒会。到达新加坡当晚,杨致远到李嘉诚房间拜会,两人谈得十分投机。第二天,杨致远陪李嘉诚参观新加坡网站,并出席纪念酒会,让李嘉诚对网络事业有了直观认识。
酒会结束时,杨致远对李嘉诚说:“先生此行并非我的主意,而是另有他人。”李嘉诚正感奇怪,周凯旋从杨致远身后走出来。
结合当时网络狂潮席卷全球、香港创业板建立的情势,李嘉诚决定抓住大规模整合资源的机会,将易网通注入电子商务,合并和记黄埔及长江实业下的新城电台,据此成立最初的TOM公司。
作为第二大股东的周凯旋则具体负责TOM的全部事项,当时的报道称“事无巨细,所有决定权都在周凯旋”。
2000年3月1日,成立仅4个月、尚无扎实业绩的TOM高调登陆香港创业板,获数十万人排队认购,收回50余万份表格,超额认购近625倍。其股价快速攀升至15.35港元,公司市值超过300亿港元,成为资本运作的经典之作。
仅以30万港元入股、拥有公司32.29%股份的周凯旋,身价飞升至最高127亿港元,成为香港引人瞩目的女富豪。
但初期狂热的追捧后,TOM股价直线下滑,一度引发投资者的广泛置疑,被认为纯属投机行为。TOM的当务之急是找一个能让业绩报表好看,让投资者重建信心的CEO来执掌大局。对此,周凯旋迅速采取行动,果断进行人员洗牌。
2000年7月,前高盛高科技部投资经理王兟入职TOM公司CEO,大规模进行非互联网业务收购,收购对象包括上海美亚在线、鲨威体坛、http://163.net、《亚洲周刊》等三十多家大中华区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藉此,TOM一举成为国内媒体巨头,集团收入亦在两年间增长17倍。
同时,TOM还坚持发展网络业务,通过与十余家手机厂商进行业务捆绑及大规模推出新的短信产品,2003年上半年时,TOM成为国内短信业务的前三名。
2002年年中,周凯旋在台湾偶遇一个负责IVR(无线音信互动服务)业务的朋友,对方称马上就能拿到一张在中国内地经营IVR的牌照。
周凯旋分析IVR能将网络产品与电话结合,对于很多不会使用网络的人来说很有市场,但对方无意出让股权,于是周凯旋自立门户,建立IVR公司雷霆无极。
随着互联网业态在海外股市复兴,TOM在美国纳斯达克二次上市进入筹备阶段。雷霆无极与TOM业务存在竞争关系,周凯旋对此相当头疼。
竞争问题最终通过收购解决。2003年12月底,TOM以1.5亿美元收购周凯旋仅用50万人民币创办、100%拥有的雷霆无极,周凯旋身家再涨。后来,TOM私有化后,周凯旋套现退出。
投资科技圈新锐企业
TOM公司之后,李嘉诚信任周凯旋在科技投资方面的眼光和能力,把科技圈投资交由维港运作。此后,维港共计投资了全球超过80家科技企业,包括Facebook与Skype。
其时50岁的周凯旋在全球科技中心不断崭露头角。她经常在助理和保镖的簇拥下,去寻找那些被她称为“颠覆性”的科技新锐。她曾支持过的项目包括:人造植物鸡蛋、搭载GPS的自行车锁、能分析成分的智能杯子等。
2007年12月,周凯旋成功劝说李嘉诚投资6000万美元给当时几乎没有盈利的Facebook,到2012年Facebook上市,李嘉诚的投资翻了5倍。
以色列地图导航初创公司Waze是维港投资的另一个成功项目,Waze最终被Google以11亿美元收购。
凭借李嘉诚提供的稳定现金流,维港在业界独具光环。大部分投资基金忙着募资的时候,周凯旋把时间都用在项目和投资对象上。据与她合作过的知情人士透露,周是一个出色的投资提议专家,她提供的投资常在100万到2000万美元之间。
有时在与投资对象喝过一杯咖啡后,周凯旋就能做出决定,并不需要李嘉诚签字。美国Misfit公司称,周凯旋在与之视频通话24小时之后,就做出了投资决定。
因为背靠李嘉诚,投资对象们感觉,维港投资有着慈善家的天性,它不会给投资对象施加尽快盈利的压力,也不会对投资那些前景光明但未经证实的新技术有丝毫犹豫。
一些初创公司表示,当周凯旋找上门后,他们就完全不再考虑其他投资人。
一位接受维港投资的创业者称,他告诉周凯旋,自己想和某位互联网公司高管见面,正在硅谷出差的周凯旋旋即派私人飞机将他和那位高管接到拉斯维加斯共进晚餐,“这些难得的机会是其他想要寻求突破的普通初创公司可望而不可及的”。
对于项目的判断,周凯旋完全由自己把握——“我对自己的资产很珍惜”。决定投资后,她事无巨细提供帮助,因为“看到一个人成功我就很高兴。”
李嘉诚“最不可替代的朋友”
与周凯旋接触过的人在几秒种内就能感受到她的魅力:看着你的眼睛听你说话,时刻注意你的感受,即使在多人面前谈话,她也会适时望你一眼,让你感觉不被忽视。
在周凯旋嘴里,最常听到的话是“我很好的朋友”,这些朋友既包括董建华、李嘉诚,也包括她经常乘坐航班的乘务人员、为她制作过首饰的师傅。然而,拥有如此多“很好的朋友”的她却认为自己是个“边缘人”,最乐于与自己相处。
从普通公司职员到香港顶级女富豪,周凯旋依靠自己的头脑起步,依靠能力获得赏识。立足这些资源,她铺就一个广阔平台。外界议论其依靠“关系”,然而,这样的关系并非谁都能营造,或者即便有了这样的关系,也鲜有人能达到她的水平。
别人眼里,她是李嘉诚的“红颜知己”,背靠大树好乘凉。她自己眼里,和记黄埔是国际大公司,而TOM是“富人家的亲戚”,穷家的小孩要有志气。谈到与李嘉诚和董建华的关系时,她说:“我不是他们的附属物,而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
“不把关系当包袱”是周凯旋的哲学。做东方海外项目时,她和张培薇一起搬进山顶花园做邻居。和李嘉诚的新闻曝光前,已有不少人在平日晚上发现“超人”的足迹。之后周凯旋又搬到距离李嘉诚大宅5分钟车程的地方居住。两人经常一起共进早餐。
在如何与李嘉诚相处上,周凯旋自己的话可做概括:“聪明如狐狸,单纯如兔子”。比李嘉诚年轻30多岁的周凯旋,经常刻意把衣饰、发型和妆容弄得老成。
她会在众人面前蹲身帮李嘉诚系鞋带,也会电话提醒他注意要约见的人感冒了,小心传染。她不介意李嘉诚对外几乎从不说起她的功劳,甚至提议将李嘉诚捐款修建的教学楼从“庄月明楼”改叫“李庄月明楼”,表达对已故李夫人的尊重。
“在男女之情上,最靠得住的感觉是:你是不是我最不可替代的朋友?这是原则。这样的关系让你什么都不怕,才能令对方长久眷恋。”这看似简单,但其实很难做到。
这样的周凯旋收获了李嘉诚的绝对信任。她是李嘉诚基金会董事,能当此职的多为李家人。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李嘉诚出席众多隆重活动时,均有周凯旋的身影。1990年夫人庄月明去世后,周凯旋是李嘉诚最亲近、也是唯一经常携手亮相的异性友人。
李嘉诚并不排斥在公众面前展现两人的亲密关系。与周凯旋同游罗马和西安时,李嘉诚都亲自为周凯旋拍照留念,引得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期间,周凯旋无名指上的戒指还亮瞎了好事者的眼。
因为巨大的财富和“李嘉诚挚友”的头衔,在香港,周凯旋像娱乐明星一样备受关注:她的一举一动都是香港媒体议论的话题。
关注源于她令人侧目的身价:在香港女富豪排行榜上,周多年来始终占据第二的位置。在财富大多来自遗产继承或离婚赡养,十有八九会冠以夫姓的女性商界名流中,从未公开婚姻状况、以三字姓名示人的周凯旋显得特别醒目。
周凯旋不喜欢这种关注,尤其是时尚与娱乐圈的关注,因为“他们现在越来越只关心我穿什么牌子的衣服了”。一直以来,她只戴同一款贝壳状耳饰,那是她喜欢了很久,用上班第一个月的薪水买下来的。
这种看淡名与利的洒脱,需要与自己内心平静相处的能力。每个场合都用职业套装淡化自己的女性身份,从不强调女性的差异或是特权,周凯旋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告诫众人:性别不是成功的羁绊,也不应该是成功的关键。
文章转载自华商韬略(ID:hstl8888),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商韬略授权。
推荐关注中国经济学人新启动的专栏号
经济深观察 |经济的热度 观点的深度
扫码关注▼
ID:yhhhsbxz
经济深观察可留言互动哦~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有意进群者请添加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再受邀入群。
▼扫码加好友
感谢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ID:economistchina
热文推荐:(关注公众号后回复数字)
回复111☞ 当杜月笙被人骗惨时,看到了这世界的秘密
回复113☞ 是北京房价贵,还是我们配不上它的繁华
回复114☞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距离,是价值观
回复115☞ 让人无话可说的跌宕人生比剧本还精彩
回复116☞ 那些很努力却没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特点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