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字太累也可只听音频
有这么一个经典问题:如果友情也有占有欲,你怎么分辨对朋友所怀有的究竟是友情呢,还是爱情?
这个问题的普遍答案是,如果对朋友产生身体上的欲望,这份感情就是爱情,要是对他完全提不起性趣,那就是友情了(我们这里说的性趣是做爱的那个性趣,知道大家都不是老司机,我只好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答案来源于普罗大众的一个基本认识:爱情产生情欲。但世界并不是普罗大众独有的,除了这种简单直白的关系,还有柏拉图式爱情、有性冷淡、也有坚持只爱一人却还要和其他人上床的人,这个人就来源于我们今天要聊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本书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米兰昆德拉,他是一个很爱在书里讨论哲学问题的人,当然了,在大家眼里,搞哲学的多多少少都有点怪怪的,笔下主人翁持有什么样的爱情观,相对来说也就不那么奇怪了。十分钟听名著,接下来我们将走近这位精神专一、肉体放荡的男主,看看昆德拉是如何看待灵与肉、轻与重的。
剧情梗概
小说始于六十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苏联入侵,整个国家都风雨飘摇。在这样的时代下,四位主人公依次登场。
男一号是位出色的外科大夫,与前妻有一个儿子,但并不归他管教,总体而言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快乐的单身汉。他拥有一大把情人,并且绝不在哪一位情人的床上待太久,也不愁没有下一个情人可睡,正统的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只有一个地位稍显特殊的女二号,这个人我们稍后再谈。回到男主,他对女人同时怀有渴望和惧怕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这种又爱又怕的矛盾催生了他独特的“性友谊”,也就是炮友关系,只上床,不谈情。然而,所有花花公子都会说一句固定台词:“女人,你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男主当然不能免俗,小镇的一位女招待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据他本人形容,这位女一号就像河流里飘来的脆弱摇篮中的孩子,男主看到她就跟被下了降头一样,毅然打破自己的原则,把女主安顿在了自己床榻上。
这位神通广大的保洁小妹型女主出生在底层家庭,有个极其糟糕的母亲,她把爱情和人生的所有不如意都发泄在女儿身上,女主渴望“独特”,她就尽全力抹杀女主的独特,告诉她所有肉体都是相同的,灵魂也一样:别的女人很丑,你也丑。在这样可怕的家庭里生活,女主的痛苦我们可想而知。她很早就辍学、端盘子、负担家务,忍受母亲无尽的折磨,家庭对她来说就跟集中营一样。于是,遇到男主,女主就像遇到了她的男神、她的小天使。她离家出走,独自到布拉格找男主,第一次待了一个星期,第二次就永久地留了下来。但是,多情种遇到真爱后把情人都打进冷宫这种情节,毕竟只是爱情故事的庸俗套路。男主仍然是男主,一方面他对女主确实抱有充满诗意的爱,另一方面他也无法克制对其他女人的欲望。女主对男主花花绿绿的炮友们嫉妒之极,这种嫉妒像打不死的小怪兽一样,白天被她竭力抑制住,晚上女主这个奥特曼休息了,小怪兽就悄悄入梦,折磨她,也折磨男主。为了补偿女主,男主给她带来了一只狗,试图让狗代替自己在女主心目中的地位,好放自己自由。要是女主知道男主送狗的时候是这么想的,怕是会骂句渣男不如狗吧。
俄国人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男主和女主应邀迁往瑞士,新生活似乎已经开始。但是男主本性难移,仍然保持与女二号长期的约会,并且不停结识新的女人。六七个月后,女主终于硬气了一回,她抱着狗出走,独自返回了布拉格。男主被女主出走的事冲击得不轻,但经过一番挣扎,爱情还是让他追随女主回到了布拉格。两人站在门口,男主没说他觉得自己是在同情妻子,女主也没说自己一直在等他,就一只傻狗在中间当缓冲垫,画面很有一些尴尬。在这之后,因为不愿意附和俄国人,男主丢掉了在医院里的工作,先是流落到乡村诊所,然后又在郊区诊所看门诊,最后连医生也没得做,成了一名玻璃窗擦洗工。男主倒是坦然接受了变故,但他对女人的欲望不减,反而,不在家睡觉的16个小时都成了猎艳的快乐时光。因为这个,女主还是一直活在噩梦里。为了摆脱嫉妒的痛苦,她还和一个路人甲约会上床,想尝试男主的爱情观,当然她失败了。最终,在妻子某次麻木的劝说后,男主承认现在自己最大的渴望是平静生活,两人说走就走,定居到乡下,男主干起卡车司机的活,女主则为合作社养牛。终于尘埃落定,该轮到“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生活”的固定环节了。但是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bang,两人双双死于车祸。
男女主的故事说完了,我们来讲讲上面提到的女二号。她是个很有才华的画家,男主的众多情人之一,也被他看作是最理解他的人。女二和男主一直保持着炮友关系,当然,她也因此成为女主极度嫉妒的对象。这位女二相当叛逆,她因为小时候父亲的管教而沉迷于“背叛”这个终生事业,背叛父母,背叛丈夫,背叛祖国,背叛男二号……最终背叛完了所有可背叛的,死在故土万里之外的美国。男二是她的另一个情人,一名积极生活的大学教授,却沉迷于与女二的交往。他先是对妻子编造各种理由,好与女二外出约会,而后鼓起勇气向妻子坦白,想要离婚,一心跟女二在一起。但是不仅妻子不同意离婚,情人女二号也无意跟他结婚,她感觉到与男二之间相隔的鸿沟无法跨越,于是彻底地离开了他,默不作声地就搬家走了。男二没有办法,无奈接受了她的离去,但他也并没有回到妻子那里,而是和自己的女学生过起了同居生活。某次男二抱着理想化的动机参加了声援柬埔寨的游行,结果途中遇到意外,最终在他一直在逃避的妻子身旁死去。
读后思考
故事就这么结束了,男主臣服于生活和爱情,女主得到了和自己地位平等的男主,女二完成了所有可解锁的“背叛者”成就,男二死于他理想的伟大事业。
本书的重点之一,男主,一个奇人,热衷于通过和女人上床,来寻找她们在九分的相似下那一分的不同,比如情人A喜欢吃花椰菜,情人B讨厌奶油……就这么些奇奇怪怪的不同点。而他的真命天女女一号,从小被母亲抹杀特殊性,希望能够通过丈夫对自己的爱,来体现她和其他女人的不同。放在当今社会,女主在微博上发个树洞帖,想必下面的高赞回复不是“分手,下一题”,就是“这样的男友难道你还想留着过圣诞”。但破锅自有破锅盖,爱情就是这么玄妙,无数的偶然让这两位在人海里相遇,就让灵肉分离的代表人,和灵肉一体的信徒撞上了,虽然一辈子不长,但还是共同过完了这一辈子。男主直到死前一两年都对生命之轻恋恋不舍,他追求欲望、追求不投入感情的情人关系、追求永远自我,对于稳定关系这件事,可谓一万个不愿意。就算他真爱女主,就算女主真的痛苦,也很难改变他。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天天和不同的人上床很烦人也很危险,但对男主来说,稳定的关系才是一种冒险。他害怕这种忠诚,害怕付出感情,就像害怕情人在自己床上过夜。但他非常幸运,毕竟女主还是让他尝到了生命之重的甘甜,这也正是他明明渴望情人,却无法舍弃妻子的原因:在经历过稳定关系的重量之后,不稳定的“轻”让他感到不适应了。所以女主仅仅离开五天,男主就追回了布拉格。是不是很像放风筝?拉着线头的人害怕风筝飞跑了,而风筝呢,一边喜欢飞的感觉,一边又不愿意真的飞远。还真是一物降一物。
而追求轻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女二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她最后只有独自一人,永远走向了生命无法承受之轻。在去往阿姆斯特丹的列车上,有那么一会儿,她也像女主一样,希望伴侣能紧紧抓住她、别放开她。但话还没说出口,她就把嘴闭上了。昆德拉在这里写她太过内向,哪里内向了?她可是个毫不在意交炮友、一辈子都致力于背叛的女人。但实际上这正是她与男主相似的地方:稳定忠诚的关系对她来说非常可怕,她的内向在于不敢展露自己的心,也不敢迈出安全区。所以那一点点对稳定关系的渴望,只得到了这一次冒头的机会,并且马上就被压回去了。可怜男二到死也不知道,女二对他有过这样隐秘的渴求。
比较有趣的是,本书的四个主要主人翁,除了男主就像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一样,不知道父母家庭,其他三人都交代了一些家庭背景,算是交代人物性格的成因:女主因为母亲的无尽否定,而在其他人身上寻找自己的特殊之处;女二在青春期遭到父亲约束,从此走上背叛之路;男二母亲的阴影永远投射在他的每一个情人身上,他爱的不是情人,而是情人身上母亲的影子。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正和本书开头所说的永恒轮回有相似之处。尼采站在宇宙中说永恒轮回,我们不要看得那么大,缩小到人类个体上,永恒轮回总是和原生家庭息息相关。昆德拉用最直白简单的方式表现了这一点:即使年少的时光已经彻底远去,它还是会在人生中反复循环同样的情节,并影响你的决定和选择。